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寶寶黃疸遲遲未退,這是爸媽的最大夢魘,醫師指出,預防新生兒黃疸的關鍵在於寶寶是否吃飽,正確良好的哺餵可以降低高黃疸的發生率,建議出生後盡早哺乳,確定嬰兒擺位及含乳姿勢正確。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信中指出,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普遍現象,黃疸發生是因為體內膽紅素濃度上升而表現在外,膽紅素是血紅素代謝過程的產物,每個嬰兒代謝能力不同,因此黃疸狀況也有所差異。 一般來說,正常的新生兒在剛出生時不會有黃疸,出生後第2、3天黃疸逐漸上升,在第5天左右到達最高值,第2個星期開始下降。依照高黃疸定義的不同,約有2、3成到甚至一半的新生兒,在第1個星期出現高黃疸現象。 (推薦文章:新生兒黃疸莫驚慌,多數出生後第7天後就消失) 黃信中醫師說,「絕大多數的黃疸是無害的」,少數有特殊原因、黃疸數值異常高或是持續很久,就需考量背後致病因素,並需積極就醫治療。 黃信中醫師列舉一般常見的五大不正常黃疸現象: 1. 特別早發:例如第一天就出現黃疸,常和溶血性疾病有關,需積極治療。 2. 上升過快:這表示體內有大量膽紅素被產生,如溶血性疾病。 3. 總膽紅素數值過高:過高的膽紅素可能通過血腦屏障,對基底核造成神經傷害,這正是新生兒黃疸最應避免的併發症。 4. 直接型膽紅素過高:意味肝臟排出膽紅素的機轉有問題,可能有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等嚴重肝膽疾病,須積極治療。 5. 過久的黃疸:超過兩星期的黃疸均應檢驗是否有直接型膽紅素過高的現象,排除可能的病理性高黃疸原因。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新生兒如果進食量不夠、體重降低太多或有脫水狀況,比較容易發生高黃疸,黃信中醫師建議,如有必要時可考慮補充配方奶或是母奶。 (推薦文章:為救黃疸,新生兒全身換血保住小命) 此外,許多媽媽以為寶寶黃疸,應該停止母乳哺餵,黃信中醫師指出,黃疸寶寶在接受照光治療時,還是可以持續哺餵母乳,但家長應該提高警覺,如果發現寶寶活力變差、尿量減少,或是便便對照大便卡顏色較淡,就應該積極就醫。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採訪諮詢/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信中 #黃疸 #膽紅素 #新生兒 #母乳哺育 #便便

本文由wwwmombaby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