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說話」這件事,對成人來說很重要;對嬰兒而言,一開始只是莫名的聲音模仿,但背後卻可能蘊含許多他想表達的情緒。說話,可能只是個開端,但卻逐漸刺激和串連其他各項發展,讓寶寶循序漸進邁向每個成長階段。 相信許多父母會發現,有時候只是發出無意義的聲音,就能輕易地引起寶寶張開小口、大笑、揮舞手腳等行為,甚至讓他跟著發出聲音;如果父母模仿寶寶的發音、逗逗他,甚至還能引起更大的回應。而這些現象,可能就是寶寶「說話」最初的跡象或嘗試。  先天&後天.都可能有影響 就「說話」對寶寶來說,是綜合許多因素,日積月累而具備的能力。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表示,主要可從以下三個因素來看: 1.先天生理。 2.後天營養。 3.感官刺激。 生理狀況如掌管聽覺中樞「大腦顳葉」受損,影響聽力和對語言的理解等,將使得先天上的說話發展處於難以避免的劣勢;林峯全治療師更補充,早產兒通常較不具有力的吸吮能力,因此會在寶寶一歲內給予適度的訓練項目。 至於後天營養、感官刺激等,都是父母可以把握機會,一步步讓寶寶學習說話的關鍵。就營養來看,尤其從4~6個月的副食品階段起,多種類的食材能夠給予寶寶大量的口腔刺激,除了質地的觸感,還有咀嚼、吞嚥等能力的訓練,事關舌頭、牙齒、嘴唇的運用,皆關係著未來說話的發展。 感官刺激,則與寶寶生活的環境密切相關。林峯全治療師表示,孩子平日所接觸到的訊息,都會被吸收並累積在大腦的資料庫中,到一定程度,在適當的時機,就可能以說話的方式表達出來。  寶寶「說話」里程碑 林峯全治療師表示,「說話」的狀況,依寶寶不同月齡別,有其對應的發展里程碑,以下歸納與說明,提供做為參考。 2個月前 當父母對著寶寶說話時,偶爾會看到寶寶的嘴唇跟著上下開闔,看起來就像是在回應或模仿大人口部的動作。但此時的寶寶,聲音仍只是以「哭」為主,大多用哭泣來表達他的情緒。 3~4個月 慢慢到三個月後,寶寶開始會發出簡單的聲音,如咕咕的笑聲,但並無意義,多半是寶寶突然「玩」出聲音,然後覺得有趣(如父母有反應)而持續嘗試。林峯全治療師表示,在寶寶四個月前,大多屬於自發性的聲音發展。 5~6個月 這時候的寶寶,舌和唇的運用愈來愈純熟,加上慢慢懂得表達情緒,因此開始和主要照顧者比較有互動。聲音方面,仍然比較偏單音,但逐漸可以嘗試將某些發音和某些事物有連結,例如對父母叫自己名字的聲音有反應。 7~8個月 會發出明顯的「ㄅㄚ」、「ㄇㄚ」等舌頭在唇齒間的音,且更能將某些發音與人事物做連結,因此聽到聲音後的反應更好,有主動依聲音找尋來源的能力。但林峯全治療師提醒,如果寶寶這方面的反應不佳,建議父母多加注意。 9~10個月 寶寶的語言能力更豐富,部分孩子已具有少許理解能力,可了解一點點大人的語言。林峯全治療師表示,理解能力的養成,影響未來「口語表達」的發展;因此,有的寶寶最快在這段期間,就可能出口說第一個有意義的語言文字。 10個月後 有意義的詞彙更多元,也有較明顯的「叫名反應」,寶寶可能會對某些物件的命名感興趣(如指著玩偶發出疊音)。而9~10個月所述「有意義的語言」,最慢可能在寶寶十個多月後,才可能出現,因此父母毋須著急,畢竟每個孩子平日所累積的資訊、承受的刺激、生理的發展等,各自有自己的節奏,父母只要從旁多觀察、多互動即可。  多觀察.掌握寶寶說話發展 林峯全治療師舉例,曾有心急的父母帶著孩子來求診,主因是家中一歲多的孩子仍不太會說話,擔心是否發生哪些問題。然而,每個人的發育狀態並不相同,他建議父母可持續觀察到寶寶一歲半左右,期間仍要不斷地給予資訊或刺激;如果滿兩歲後,仍然不太能說出完整的詞彙,將不排除有某些問題,此時最好帶著寶寶就診檢查。 小跡象.判別指標參考 說話,不只是發出聲音,還包含是否能夠聽懂而有下一步的反應。林峯全治療師建議,父母不妨藉由平日的互動,觀察以下三種行為,以掌握寶寶的說話學習概況。 1.哭泣:「哭」確實是寶寶對外互動的方式之一,但如果隨著月齡增長,仍只會使用哭的方式,而不太能發出完整的聲音或語詞,父母可能需要留意一下。 2.聽到聲音的反應:寶寶聽到不同的聲音之後,會有各種大大小小的反應。如果相關的反應太少或幾乎沒有,代表他可能還不能夠理解(需要再給予刺激或學習),或是聽力可能有狀況(考慮到醫院檢測)。 3.和他人是否有溝通:無論是和大人或其他孩子,寶寶都能做出基本節奏的對應,而非總是自顧自地發出聲音;如果沒有,可能是孩子還不能理解對方的話或互動溝通這件事。  情境+角色.引導寶寶說話 為了讓寶寶的「說話」發展的更成熟、完整,林峯全治療師表示,父母必須在孩子小時候,給予大量的刺激,如保持面對面的互動,以誇張的語調變化搭配動作,多說說話、描述一些周邊具體的人事物等,也就是儘可能地幫寶寶營造適合的語言學習環境。 學習情境的營造 不過,學習情境或氛圍的營造,相當重要,因為這可是會影響到孩子對於說話這件事情的觀感與意願;對此,林峯全治療師提出一些建議如下。 ◎不逼迫:家長別強求孩子在某階段,一定要說出哪些話語,這樣反而造成壓力,情緒感覺也不好。 ◎給時間:寶寶學習說話,是按步就班、循序漸進的,通常會經過不斷地嘗試,而慢慢學會、再進階到下一步,因此必須提供寶寶長期且完整的練習時間。 ◎多鼓勵:正面且溫暖的鼓舞,例如有形的獎勵、無形的擁抱等皆是。在寶寶確實說出某些話語時,父母不妨適度給予符合孩子需求的正向回饋,能夠增強孩子對於說話這件事的信心與肯定。  照顧者角色的重要 要提供寶寶良好的環境、大量的刺激元素等等,身旁的照顧者(尤其是父母)格外重要。林峯全治療師表示,「等待、觀察、聆聽」是父母必須具備的能力,如此才能稱職地在寶寶學習說話的歷程中,扮演重要的引導者角色。 因此,他特別提醒,某些不佳的狀況,父母一定要避免,如大人把孩子置放在電視機前,卻在一旁做著自己的事情,或以壓迫、強逼的方式讓寶寶說話等。另外,部分採取隔代教養(阿公阿嬤照料)的家庭,寶寶可能因為深受寵溺、加上周遭缺乏互動者的刺激等,少了學習表達需求的機會,無形中對於其說話的發展,也會有所影響(如比較慢才發出有意義的語詞)。  說話能力對未來的影響 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五感、語言、肢體……都是同時交互影響、整合發展的。因此,林峯全治療師表示,隨著孩子愈來愈成熟,說話不只是嘴巴出聲,還會伴隨著語調、眼神、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這都代表孩子是否已學會「聽懂別人的話」、「表達情緒讓他人了解」、「做出相對應行為」的能力。  面對人際&學業時 這些完整且成熟的說話能力,林峯全治療師說明,將可能對孩子未來即將面臨的兩大項目產生影響。 1.人際關係:能理解和表達言語,大多具有基本溝通能力,因而有助於同儕間的相處,進而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2.課業學習:聽得懂老師的講解、有疑惑可提出問題,閱讀和複習後可以吸收而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對於未來更高階的課程學習奠定基礎。  如有疑慮.把握黃金期 因此,倘若家長有相關的疑慮和擔心,建議不妨帶著孩子,到有設立語言治療專科的醫療單位就診諮詢,必要時相關人員會依據「語言檢核表」,幫孩子進行相關的檢測。 不過,林峯全治療師表示,原則上,如果是一歲十個月以前的孩子,會先以衛教方式為主,保持觀察、持續給予刺激;如果兩歲後還不會說出詞語、三歲後還不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不排除有說話方面的問題,將會請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語言檢核,以便於確定之後要給予什麼樣的療程。        林峯全治療師 現任/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   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 經歷/中華民國漸凍人協會語言治療師   新北市學校巡迴語言治療師   亞東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學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語言治療碩士 文/郭盈秀  採訪諮詢/新北市語言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 #語言 # #學習

本文由wwwmombaby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