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近幾個月,30歲李小姐月經前後,總是痛到在地上打滾,原本以為經痛,服用止痛藥,但毫無效果,最近居然連肛門都覺得劇痛,坐立難安,就醫檢查,初步結果為腫瘤,所幸後續接受大腸鏡、核磁共振與切片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轉診至婦產科治療,服用新型口服黃體素,腫瘤縮小,大幅減低經痛及肛門疼痛之苦。 台灣婦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怡仁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可能散佈在全身,雖然不是惡性疾病,卻是造成女性不孕的最大兇手。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25歲至45歲之間的生育婦女,最常見症狀為經痛,其次是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等。許多患者以為單純經痛,服用藥物,或是接受物理治療,但未能對症下藥,效果不佳。陳怡仁理事長指出,經痛可分為原發性經痛、續發性經痛,前者為無明確的病理性疾病造成經痛,通常發生在月經期間,症狀為腹部痙攣、下腹疼痛,通常在月經來潮的第一、二天,疼痛感較輕微。續發性經痛原因則是骨盆腔發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肌瘤等疾病,大部分患者在月經來之前就會感到疼痛,甚至經期結束還會繼續疼痛。「防異」破口?女性近60%分不清這兩種經痛差異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台灣生育年齡婦女常見的疾病之一,「經痛」是其最明顯的表徵。根據調查發現,在25歲至45歲之間經痛女性中,超過60%不清楚自己經痛屬於原發性經痛或是續發性經痛,最常見治療是吃止痛藥。他提醒,只要透過婦產科的超音波及骨盆腔檢查,即可初步了解造成經痛的原因。另外,止痛藥的效果如果不佳,或是引發腸胃不適問題,就應該至婦產科,找出明確病因。台灣婦科醫學會秘書長洪煥程指出,目前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以口服黃體素為主,臨床顯示,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5年復發率從69%降低至4%,且有效緩解疼痛,提高生活品質。若有懷孕需求,建議停藥1至3個月,等月經規則,就可計劃生育。(推薦文章:經痛對受孕的影響) 文/媽媽寶寶編輯部 #原發性經痛 #繼發性經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孕前調養 #止痛藥 #不孕風險

本文由wwwmombaby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