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螺旋狀具有纖毛的細菌,於1983年澳洲學者華倫發現在慢性病胃炎中可發現此細菌,後來也經人體實驗證實了此種細菌會造成胃黏膜發炎。 感染部位主要在胃以及十二指腸,人體的胃會分泌胃酸和蛋白酶,除了可以用來消化食物以外,也可保護胃部消滅有害的細菌,但幽門螺旋桿菌可以分泌酵素保護自己不受到胃酸的破壞,因此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胃部會不斷地與細菌對抗卻無法消滅幽門螺旋桿菌,進而導致胃部慢性發炎。 臨床上最常見的症狀就是上腹不適,嚴重者可能出現消化性潰瘍,發生於胃部便稱胃潰瘍,發生於十二指腸則稱為十二指腸潰瘍,若沒有積極治療則可能導致胃腸道出血、穿孔或者病變成為胃癌。 檢測幽門桿菌的方式主要分為:侵入法以及非侵入法。侵入法式使用內視鏡切片做檢測;非侵入性法,包含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血清抗體測定法、糞便抗原測定法等。一旦檢測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需積極治療,目前常使用的方法為口服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加上兩種抗生素,可達到9成的根除率,若第一線治療成效不佳,便須繼續接受除菌治療。 幽門桿菌的主要傳染方式是經由口腔進入,不乾淨的飲水、食物、唾液等,都可能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因此注重個人衛生及環境整潔,可有效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本文由wwwtop1healthcom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