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1名60歲的阿嬤是社區土風舞的教員,因為腳拇趾有一點點外翻有時候走路會痛,聽信手術可以有效治療,所以去接受手術。但是手術後卻沒有真正改善,拇趾不但變成內翻,而且走路時就疼痛,尋求原來手術醫師也沒辦法解決改善,只好自認倒楣。術後拇趾變成張開,像猩猩腳趾一樣,沒辦法穿鞋,非常困擾。骨科醫師陳怡孜表示,目前雖然拇趾外翻病人不少,但是並不是每個拇趾外翻的病友都需要手術,如果被建議手術,最好在多方諮詢比較合宜。 愛穿高跟鞋巫師鞋,是拇趾外翻高危險群。 骨科醫師陳怡孜表示,阿嬤有中重度拇趾外翻的情況,除了大拇趾外翻外,還有其他部分軟組織纖維化孿縮的情形,進而影響足部的整體外觀,有此情況的患者一般比較不建議做手術,最好聽從醫師建議,採取適當的治療方式。 骨科醫師陳怡孜表示,當兩趾交角大於15度的時候,就是輕微的拇趾外翻的症狀。(圖片/攝影記者楊伯康) 拇趾外翻定義:腳部大拇趾與食趾角度大於15度 一般民眾的腳部,大拇趾跟第2趾的交角,平均約15度左右。因此,當兩趾交角大於15度的時候,就是輕微的拇趾外翻的症狀。而大拇趾外翻的角度超過30度,則屬於中、重度的拇趾外翻,治療上較困難,也會有其他的症狀產生。像是大拇趾、第2趾交疊的狀況就相當常見,嚴重甚至會造成第2趾骨關節的僵硬化蜷縮成鷹爪狀的情形出現。 圖中患者的1名阿嬤,有中重度拇趾外翻的情況,還有其他部分軟組織纖維化孿縮的情形。(圖片提供/陳怡孜醫師) 愛穿高跟鞋巫師鞋,是拇趾外翻高危險群 事實上,造成拇趾外翻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成2大類,有內在性因素,以及外在性因素。內在性因素,指的是患者本身就有的遺傳問題,這類型的患者天生就遺傳有一點點的拇趾外翻。且無論是否有天生拇趾外翻的民眾,倘若足弓相較一般人塌陷扁平,造成行走時壓力集中在第一掌趾關節處,就容易造成續發性的拇趾外翻。 外在性的因素,像是平常穿著的鞋子鞋底足弓處支撐不足或是鞋款的選擇等,都是造成拇趾外翻的外在因素之一。由於現在很多的流行鞋款,都是屬於包頭、楦頭較窄的款式,像是常見的尖頭巫師鞋或是男性尖頭皮鞋款,長期穿著會造成腳部受外在壓力壓迫的情況,都可能導致拇趾外翻的問題。 拇趾外翻程度不同,治療依醫師指示 拇趾外翻嚴重與否,一般可以從腳掌大拇趾與第二趾的角度做判別,正常人兩趾的交角平均約15度,若超過15度就有拇趾外翻的問題。小於30度的患者,由於需要處理的部位較少,同常較不會有軟組織孿縮的問題。因此,可以利用配帶輔具的方式來改善、矯正拇趾外翻的問題。 如果交角超過30度,就屬於中、重度以上的拇趾外翻,除了會有拇指外翻的症狀外,還會引起有其他的症狀產生。可能會有大拇趾、第2趾交疊的狀況,甚至是腳趾軟組織孿縮的問題,就不一定適合使用微創手術,而是交由醫師評估,才能全方面的治療,比較不易造成復發與後續問題。 善用輔具,避免拇趾外翻惡化 陳怡孜醫師也提到,多數的患者都是只有輕度拇趾外翻問題,像這樣子輕度的患者其實大多不需要手術矯正,可以利用配帶輔助來做改善、矯正。最基本的輔具,像是可以卡在大拇趾跟食趾之間的矽膠塊,就可以在晚上睡覺的時間使用它,將腳趾撐開來治療矯正。 輕度的患者其實大多不需要手術矯正,可以利用配帶輔助來做改善、矯正。(圖片/攝影記者楊伯康) 甚至還有更進一步的是固定在大拇趾的輔具,可以穿在整個腳掌上面,避免大拇趾與食趾交疊。至於要穿戴多久,一般來說至少要維持4到6個月以上才會有效果,不可能速成。還是建議患者可以接長久穿戴下去,輔具可以讓角度有些微的矯正,甚可以預防繼續再惡化。 拇趾外翻日常保建怎麼做? 除了在睡眠時間穿戴輔具外,在一般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選擇穿著具有良好足弓支撐的鞋子,或是選購好的鞋墊,把足弓的部位撐起來。讓前足大拇趾、足跟的施力量減輕,這樣當腳踩在地上的時候,力量就能平均分散在前、中、後,也就不會繼續造成足部傷害。 民眾也最好避免長時間穿著高跟鞋或鞋底過薄的平底鞋等,讓足弓過度疲勞,就能減少拇趾外翻發生或是惡化的機會。另外,若是不得以,必須長時間久站、穿著高跟鞋,事後也可以熱敷按摩腳抬高的方式舒緩腳部,也能減少傷害的造成。 醫師提醒,多數輕度拇趾外翻患著可以透過改變日常走路習慣、配帶輔具、藥物等達到改善的效果。因此,民眾若發現自己有拇指外翻的問題,應盡速就醫接受治療、矯正,避免拖到拇趾外翻症狀惡化後才就醫,錯失早期治療、矯正的機會。

本文由wwwtop1healthcom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