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人老了,這也痛,那也疼,沒路用了啦!」、「來去死一死好了啦!」如果家中長輩也經常說出這類話語,當心,這不是一般的老化現象,可能罹患「老年憂鬱症」。專家指出,老年憂鬱症可經治療而痊癒,年長者若出現情緒低落、健忘、身體不適等9大症狀,應盡快就醫尋求協助。(影片提供/董氏基金會) 陳永興醫師強調,老年憂鬱症只要提早發現,是可以治療且恢復角色功能的疾病。(攝影/駱慧雯) 台灣約有31萬名老人很憂鬱! 董氏基金會執行長姚思遠表示,根據董氏基金會2010年所做的調查,國內每10位成年人就有1人有明顯憂鬱情緒,需要協助,而在所有年齡層中,罹患憂鬱症比例最高者為老年人。若以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老年人口罹患憂鬱症比例約占7%來估算,台灣約有31萬名老年人罹患不同程度的憂鬱症,但是患者的就診率相當低,這可能也是造成國內65歲以上人口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老化、老年憂鬱、老人失智,怎麼辨別? 本身是精神科醫師的羅東聖母醫院前院長陳永興表示,老年憂鬱症通常以身體不適、不安、失眠或早起、持續碎念、食慾不振、輕生厭世,或自我責備為症狀表現,多數人會以為是「一般老化現象」,忽略可能是老年憂鬱症作祟,其中男性長輩較愛面子,就診率比女性低,而以其他方法掩飾憂鬱的症狀。 老年憂鬱症不僅容易和一般老化搞混,與老人失智症也很難辨別,許多人常把疾病警訊當作理所當然,因此錯失治療的良機。陳永興醫師表示,老化是自然現象,不一定會罹患老年憂鬱症或失智症。失智症的最明顯症狀是記憶力變差,經常會忘記剛剛發生的人事物,這種情況和老化一樣,都很難靠藥物改善;但是,老年憂鬱症只要及早介入治療,服用抗憂鬱藥物,8成患者可在1至2個月內明顯改善記憶力差和情緒低落的症狀。 老年憂鬱有藥醫 出現症狀快就醫 老年憂鬱症只要提早發現,是可以治療且恢復角色功能的疾病,除了平時多注意老年憂鬱症的警訊之外,陳永興醫師也建議,民眾建立親老的支持系統,讓長輩更願意踏出家門,培養興趣,多參與活動,可降低老年憂鬱症的風險。 【老年憂鬱症9大症狀】 根據DSM-V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常見的憂鬱症症狀有以下9項,若症狀持續時間長,明顯影響到日常生活和人際社交關係,應盡快尋求醫師多方面的評估和專業的診斷分析。 情緒低落,感到悲傷、空虛。 明顯對事物失去興趣。 體重突然下降或上升。 嗜睡或失眠。 動作莫名變得激動或遲緩。 容易疲倦或失去活力。 無價值感或強烈罪惡感。 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 經常出現自殺想法。 董氏基金會和信義公益基金會合作,拍攝「生日不快樂」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呼籲民眾多多關懷身邊長者。(攝影/駱慧雯) 為了喚醒大眾對老人憂鬱症議題的重視,董氏基金會和信義公益基金會合作,邀請即將邁入70歲的知名資深演員陶傳正,拍攝「生日不快樂」老年憂鬱防治短片,呼籲民眾多多關懷身邊長者,別忽略老年憂鬱症。

本文由wwwtop1healthcom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