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七十四歲的鈴木先生,是我在日本大阪進修時遇到的病人。他在不到55歲時,雙側膝關節就有中度的磨損以及內翻變形(O型腿)。走路時痛到難以忍受,最後在58歲就辭掉工作。 在請鈴木先生進到診間前,大谷醫師把鈴木先生20年前的X光影像給我看,要我猜猜他的膝蓋現在狀況如何。那麼舊的X光影像即使數位化,仍看得到泛黃的歲月痕跡,就像影像中的膝蓋一樣。 「這肯定過不久就換人工關節了吧!」我說。這麼種中度以上的膝關節炎,我也見過不少,可以預見這樣的人過幾年後都需要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鈴木先生進到診間時,俐落的樣子完全不像膝關節有問題。他拉起褲管,膝蓋前方竟然沒有我熟悉的人工關節手術傷口!取而代之的是雙膝內側有一道淡淡的疤。 大谷醫師很得意地把鈴木一系列的X光影像秀給我看。原來他在60歲的時候接受了「關節保存手術」,拯救了他的兩個膝關節,一直到現在14年了,都不需要再動手術,雙腳健步如飛。 高位脛骨截骨手術 鈴木先生接受的手術正式名稱叫「高位脛骨截骨手術」。 理論上當我們站立時,身體重量要平均落在膝關節的正中央,整個關節平均受力才不會很快磨損。但是偏偏有些人的腿型是O型腿,身體的重量都落在膝關節的內側,導致膝關節內側磨損遠較外側還快,年紀輕輕很快就退化了。 高位脛骨截骨手術就是在脛骨(小腿骨)接近膝蓋的地方鑿一個洞,然後把它撐開,改善O型腿,改變關節受力的角度,讓膝蓋內外側可以平均分擔身體的重量,再以鋼板固定。手術成功的話,病人可以保留自己的膝蓋,不用走到換人工關節這一步,畢竟「天然ㄟ尚好」。這個手術以前在台灣曾經流行過一陣子,但後來越來越少。因為這個手術難度高,併發症多。 為什麼難度高?因為必須反覆確認矯正的角度,過大過小效果都不佳。鑿骨頭,撐開骨頭,一不小心就變成「骨折」,甚至裂進膝蓋,讓整個膝蓋提早報銷。過往的鋼板固定效果不佳,鋼板鬆脫後甚至整個膝蓋都會塌陷。 新科技讓舊技術重生 沒想到近年的新科技讓這個舊技術可以重生! 首先,「鎖定式鈦合金骨板」的發明,大大提升固定效果,減少鬆脫,解決了固定不牢靠的問題。手術後也能更早承重,恢復日常生活。 近來,「3D列印技術」的運用,大幅增加矯正的準確度,手術時間也從一至兩小時縮短至30-40分鐘。因為,原本該要醫師手術中做的事,手術前的模擬軟體都幫醫師做好了。 手術前只要準備下半身X光片及脛骨斷層掃瞄影像,放到模擬軟體中,軟體會將影像做3D重建。醫師與工程師討論後,在電腦中設定所有參數,規劃矯正的角度與方向,最後列印出客製化的3D手術導引模板。 手術中,醫師只需要開個微創小傷口,將3D模板暫時合在脛骨上,順著模板上切削的孔洞方向及深度切削,依照模板設計撐開骨頭後,打上骨板,手術就結束了。 3D列印技術曾經被譽為跨時代的技術突破,相關股票曾經漲破頭,沒想到只是曇花一現,科技業到現在還沒有找到3D列印的殺手級應用。運用在骨科的截骨手術是少數的成功案例,但卻非常成功。 跨界的創新才能創造出燦爛的火花。醫學與工程的結合,將手術技術又推進了一大步。 本文出自:戴大為醫師的部落格 Ta-Wei,Tai MD

本文由wwwtop1healthcom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