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字體 小中大 你的肌肉量 決定你活多久     文/龔善美   由於蛋白質是身體建構肌肉、內臟等組織最基本的原料,因此,想要增加肌肉量,應在飲食上補充足量的優質蛋白質,尤其是來自於魚肉品等動物性蛋白質的補充十分重要。   臺安醫院營養師劉怡里指出,蛋白質是身體器官的建構基礎,細胞組織構成與修補所需的胜肽、胺基酸等元素,是蛋白質最原始的單位,也是人體提升免疫力所不可或缺的;一個人每天所攝取的蛋白質,其中一半應源自植物性蛋白質,另一半動物性蛋白質則宜依魚、肉、蛋的順序,盡量均衡的攝取,而且從健康的角度,肉類來源的蛋白質,宜選擇食用「低脂」肉類。   什麼是低脂肉、中脂肉、高脂肉? 動物性肉類也是飲食中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主要包括家禽、家畜和海鮮魚肉的肉、內臟及其製品。尤其大多數動物性紅肉食品中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心血管的健康較為不利,宜適量補充選用較瘦的肉,避免攝取過多脂肪。   《低脂肉》 魚類、雞胸肉、豬大里肌、牛腱 劉怡里表示,魚、肉類每份平均含有7公克蛋白質,若是脂肪含量在3公克以下,熱量在55大卡左右範圍者,屬於「低脂肉」,例如一般魚類、草蝦、雞里肌、雞胸肉、豬前腿瘦肉、豬後腿瘦肉、牛腱等;另有低脂肉的加工製品,如蝦米、蝦皮、小魚干、魚脯、魚丸(未包肉)、牛肉干、豬肉干、火腿等。   《中脂肉》 鱈魚、鮭魚、雞翅、雞爪、豬腳 若是每份7公克蛋白質、脂肪含量在5公克左右,熱量在75大卡左右範圍者,歸類為「中脂肉」,像是虱目魚、鱈魚、鮭魚、雞翅、雞爪、雞蛋、鴨賞、豬腳、豬舌等;其中,鱈魚、鮭魚雖然屬於中脂類,但含有豐富的EPA與DH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心血管健康,仍可適量食用。   《高脂肉》 雞心、牛肉條、牛腩、豬蹄膀、梅花肉 若是每份7公克蛋白質、脂肪含量達到10公克,熱量在120大卡,則為「高脂肉」,例如雞心、豬肉酥、牛肉條等;有些甚至每份的脂肪量超過10公克,熱量逾135大卡以上,像豬蹄膀、梅花肉、豬大腸、牛腩等,則宜盡量避免。   選擇低脂肉類的順序,沒有腳的魚類等海鮮水產,優於兩隻腳的家禽類,更勝過四隻腳的家畜類。不過,劉怡里提醒,雖然建議吃低脂肉,但並非完全「零脂肪」,因為脂肪含有人體所需的必需脂肪酸,是保暖、製造荷爾蒙、保護器官、皮膚潤澤、運送脂溶性維生素和增加食物香氣等所需要的基本元素,也是蛋白質、脂質、醣類(碳水化合物)三大熱量營養素之一,仍應適量選擇食用優質的脂質。   如何吃對3大肉品的低脂肉? 針對魚、蝦等海鮮水產類;雞、鴨、鵝等禽類;還有豬、牛、羊等家畜類等這3大類肉品,分別具有哪些營養素、蛋白質含量、熱量、營養價值與功效,以及其主要低脂肉的部分(以每100公克的含量為單位),劉怡里參考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分析如下:   《 豬、牛、羊等家畜類》 豬 〈低脂肉部位〉 豬腱:後腿蛋白質含量19.01克、脂肪含量10.5克、175.97大卡。 豬大里肌:豬前腿瘦肉蛋白質含量20.06克、脂肪含量5.045克、熱量131.19大卡;豬後腿瘦肉蛋白質含量21.07克、脂肪含量2.3克、熱量110.7大卡。 豬肝:蛋白質含量20.81公克、脂肪含量4.09公克、熱量125.8大卡。 豬腎(腰子):蛋白質含量15.02公克、脂肪含量1.92公克、熱量81.5大卡。 豬血:蛋白質含量6.3公克、脂肪含量0.27公克、熱量29.38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鉀、磷、銅。 營養價值:和雞肉一樣富含維生素B1,能幫助蛋白質、脂質與醣類等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對於鎮定神經有幫助,並且具有提振精神、讓人有力氣的功效。     《 豬、牛、羊等家畜類》 牛 〈低脂肉部位〉 牛腱:蛋白質含量19.83公克、脂肪含量6.03公克、熱量139.16大卡。 牛後腿肉:蛋白質含量19.4公克、脂肪含量4.3公克、熱量121.9大卡。 牛肚:蛋白質含量13.92公克、脂肪含量1.47公克、熱量72.72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鐵、鉀、磷、鋅、銅等。 營養價值:牛肉除了蛋白質豐富外,也含有多種礦物質,一般顏色越紅的肉中鐵質含量越多;牛肉含豐富鐵質,易於被人體吸收,且含銅離子,能幫助提升鐵的利用,預防貧血。但是牛肚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高,不建議食用過量。   羊 〈低脂肉部位〉 山羊(前腿肉片):蛋白質含量21.3公克、脂肪含量3.5公克、熱量122.52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鉀、磷、鎂、鈣、鋅、鐵、維生素B12等B群。 營養價值:屬紅肉不宜過量,維生素B群有助於消除疲勞、穩定情緒。   雞 〈低脂肉部位〉 雞里肌、雞胸肉:蛋白質含量23.65公克、脂肪含量0.6公克、熱量106.49大卡。 雞肫(雞胗):蛋白質含量16.63公克、脂肪含量1.99公克、熱量88.98大卡。 雞肝:蛋白質含量18.78公克、脂肪含量3.45公克、熱量111.33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鉀、磷、鎂、銅、維生素B群等。 營養價值:富含維生素B1,能幫助蛋白質、脂質與醣類等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對於鎮定神經有幫助,並且具有提振精神、讓人有力氣的功效。雞里肌、雞胸肉的膽固醇約是鴨肉的一半。   鴨 〈低脂肉部位〉 鴨肉(去皮):蛋白質含量20.48公克、脂肪含量2.09公克、熱量106.38大卡。 鴨血:蛋白質含量6公克、脂肪含量0.34公克、熱量28.97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鉀、磷、鎂、鐵、鋅。 營養價值:鴨血低脂高蛋白的特性,適合需要減重的族群,含鐵量豐富,也適合需要快速補血的族群,不過要注意來源的衛生。   鵝 〈低脂肉部位〉 鵝胸肉:蛋白質含量23.46公克、脂肪含量2.23公克、熱量120.33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脂肪、鉀、磷、鎂、鐵、鋅、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B1、B2等。 營養價值:鵝肉屬於高蛋白、低脂的食物,建議選擇去皮及鵝胸肉的部位食用,較為健康。   《 魚、蝦等海鮮類 》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新版每日飲食指南建議,國人攝取的蛋白質來源──「豆魚肉蛋」,其中所謂的「魚」,包括各種魚、蝦、貝類、 甲殼類、頭足類(如烏賊、章魚)等水產食物。一般而言,紅色肉質的魚在腹部肌肉所含的脂肪量較高,白色肉質魚肉的脂肪量較低,而蝦類、貝類、頭足類的脂肪量也都較低。   魚 〈常見的低脂魚如下〉 草魚:蛋白質含量17.2公克、 脂肪含量2公克、熱量91.48大卡。 吳郭魚(去皮):蛋白質含量20.35公克、脂肪含量2.88公克、熱量112.9大卡。 鯛魚(鯛魚片):蛋白質含量18.15公克、脂肪含量3.58公克、熱量109.84大卡。 嘉鱲(去皮):蛋白質含量20.57公克、脂肪含量2.46公克、熱量110大卡。 紅目鰱(去皮):蛋白質含量20.6公克、脂肪含量0.6公克、熱量93.37大卡。 馬頭魚:蛋白質含量19.2公克、脂肪含量1公克、熱量91大卡。 魩仔魚:蛋白質含量11.07公克、脂肪含量0.92公克、熱量55.61大卡。 白帶魚:蛋白質含量19.6公克、脂肪含量2公克、熱量101.73大卡。 白鯧魚(去皮):蛋白質含量17.71公克、脂肪含量4.36公克、熱量114.98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磷、鉀、鎂、鈣、鋅等。 營養價值:魚類富含動物性蛋白質,脂肪含量平均較其他肉類低,而且其脂肪酸的比例也較其他肉類健康。   蝦 草蝦:蛋白質含量22公克、脂肪含量0.7公克、熱量100.25大卡。 劍蝦:蛋白質含量18.72公克、脂肪含量0.22公克、熱量81.93大卡。 主要營養素:蛋白質、磷、鉀、鎂、鈣、鋅等。 營養價值:富含優質蛋白質,平均脂肪含量又比一般低脂肉類更低,是建    造修補組織、維持良好生長發育和控制體重的好食物。   正確烹調低脂肉,吃出美味真健康 低脂肉品應採取什麼烹調方法?劉怡里建議,要健康零負擔,以蒸、煮、燉等為主,避免加糖紅燒、用奶油焗烤或高溫油炸,而且最好去皮、去內臟,去皮處理還可以減少約1/3熱量的攝取。   在用油方面,肉類本身已含油脂,能不用油就別用,需要油煎時,則宜選用植物油,不用豬油、豬油蔥或牛油,更不要裹粉油炸;最適合和低脂肉搭配的食材為維生素B群含量豐富的綠色蔬菜,或是含硫植化素如洋蔥、韭菜、薑黃、蔥、薑、蒜等辛香料類食材,可有助於減少心血管疾病上身。   小心低脂肉隱藏陷阱! 一般人多認為白肉優於紅肉,但白肉不一定全都是低脂肉,像是家禽類的雞心,魚類的秋刀魚,都屬於高脂的範疇,而紅肉其實也有低脂的部位,例如豬腱、豬前腿瘦肉、豬後腿瘦肉、牛腱、山羊前腿肉片等。   低脂肉也要小心隱藏版的陷阱,像是水產類的鹹小卷、章魚、草蝦等,屬於高普林的食物。內臟類的雞肝、豬腎、豬血等,每份膽固醇含量相較於其他低脂肉類要高;而魚丸、牛肉干、豬肉干、火腿等低脂加工肉品,則另含碳水化合物,熱量較高不建議食用。   肉類食物經常含有隱藏的脂肪,該如何辨別?常見脂肪高者,大致可從下列幾項加以區分: 1. 含皮的:例如雞皮、豬皮、鴨皮、魚皮。 2. 看到白色脂肪:例如五花肉、梅花肉、培根、魚肚、豬小腸、豬大腸。 3. 油脂均勻分散:例如熱狗、牛腩、火腿。 4. 加工的絞肉製品:例如香腸、熱狗、貢丸、包子肉餡、火鍋餃類。 5. 食用油處理過的:例如肉鬆、肉脯。 肉蛋類等蛋白質的每日食用份量也會跟著不同,例如熱量需求在1500大卡左右(一般女性居多),應攝取4份;若熱量需求在1800大卡(一般男性為主),則應攝取5份;若是熱量需求達2000大卡(以勞力工作者為主),則可攝取達6份。   愛吃高脂紅肉,容易致癌? 劉怡里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中心的研究報告指出,每天攝取100公克未加工的紅肉,導致大腸癌的罹患率為17%,並且會有誘發胰臟癌與攝護腺癌的風險;若是每天攝取50公克加工肉品,則會增加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目前世界各國針對紅肉或加工肉品並無一致的攝取量建議,但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建議,每週不要食用超過500公克為宜。換算起來,牛排1盎司35公克,吃2盎司就已超過50公克的風險值,而市售牛排1塊大多從5盎司起跳;加工肉品中,熱狗1條或培根2片,都已達50公克;香腸1條40公克,2條就也超量,選擇食用時不可不慎。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4期】

本文由wwwttvc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