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字體 小中大 遠離心病 防患未然才是王道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401期】  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導致心肌梗塞等心臟疾病的發生率上升,猝死率之高,令人聞之色變。「預防重於治療」雖是老生常談,但「防患未然」仍是遠離心臟疾病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曾得過心臟疾病的人,預防再發,更是最重要的課題。   冠狀動脈心臟病是所有威脅生命的心臟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所造成的急性心肌梗塞猝死率也最高。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郝文瑞表示,原則上,常聽到的像是心絞痛、缺血性心臟病等與冠狀動脈心臟病幾乎是同義詞,都是冠狀動脈狹窄、阻塞所引起,俗稱「冠心病」,常會引起心絞痛症狀。   冠心病徵兆易被忽略 人體心臟靠著3條分枝的冠狀動脈血管供給含氧血液,以供應心臟血流之所需,才能保持心臟功能完整,但是這3條動脈都很細,直徑平均只有0.2~0.4cm,一旦冠狀動脈狹窄導致心臟血流供應不足,心肌就可能缺氧而出現不適症狀,例如胸悶、容易喘等。長期忽略則可能引發心肌梗塞等問題,嚴重時可能導致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等,甚至死亡,因此,冠心病是目前最常見、且最重要的心臟疾病。   郝文瑞指出,冠心病在發生前或發生初期會有一些徵兆,但許多人不以為意,且因為這些徵兆往往與一般症狀不易分辨,很容易被忽略,因此,預防冠心病最好從危險因子開始。  預防從危險因子開始 其實冠心病是一個人老化過程的自然演變,冠心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遺傳或家族史(家中曾有人罹患過心臟疾病)、年齡(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以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肥胖、腎功能不好、缺乏運動等。郝文瑞說,如果人能活到200歲,可能每個人都會有嚴重程度不一的冠心病,如同建築老舊了、水管用久了就容易阻塞一樣,當危險因子越多,心血管阻塞的發生就越快、越嚴重,危險因子越少,就越不容易發生。   預防冠心病的發生,首先應注意自己是否屬於高危險群、有沒有危險因子存在,如果是高危險群的人,除了遺傳與年齡無法改變之外,其他的危險因子都應積極改善或治療,例如戒菸、減重並維持標準體重、飲食要均衡、規律運動等;而已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等三高者,更應加強控制、好好治療。   若不屬於高危險群的人,則飲食要均衡、生活作息要正常、減少壓力、維持標準體重、規律運動、不要吸菸、酒及咖啡勿過量等。因為飲食均衡、維持標準體重,可避免三高發生;生活作息正常及減輕壓力,可避免心血管可能的疾病惡化;規律運動不但有助於控制體重,更能強化心血管的健康;菸中的有害物質會使心臟供氧量降低、增加血管硬化的機會,過量的酒會使血壓升高、心臟肌肉衰弱、血管硬化,過量的咖啡因也會刺激心臟、增加心臟負荷,因此都應避免。 常規健檢可把關 定期健康檢查也能發現危險因子如高血壓等問題,以便提早進行預防改善。郝文瑞說,雖然不是百分之百,但定期健檢,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仍可成為為心血管把關的第一步。   一般健保提供的定期健檢,包括了血脂肪、糖尿病、腎功能等項目,有些老年健康檢查會包括胸部X光、心電圖等,有時可發現冠狀動脈異常、心臟異常肥大等問題,因此,這些常規健康檢查,都不要輕易放棄或忽略。必要時,可再進一步接受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鈣化指數分析等檢查。   如果真的發現心血管狹窄現象,郝文瑞強調,還要視患者個人身體狀況來決定處理方式,包括年齡、嚴重程度等。有研究發現,輕微的冠心病患者在適當藥物的積極控制下,可阻止冠心病惡化,就不一定要做置放血管支架等治療。  避免再發 規則用藥很重要 如果曾罹患冠心病,經過治療已改善者,更要預防再發的機會。郝文瑞指出,規則用藥可減緩疾病惡化,使再發的危險程度與一般人相同,尤其是已放置心血管支架者,更需按時、規律用藥,以預防支架內栓塞的可能,即使是可吸收模架也不能忽略。此外,危險因子務必好好控制,因為冠狀動脈的其他地方仍有狹窄的可能。   養心護心4方法 除了用藥與危險因子的控制之外,郝文瑞提醒,日常生活上,有心血管問題的人也要多注意氣溫變化、適當的運動選擇等養護心臟的方法。 *避免突然的溫度變化,氣溫太高或太低時都要特別注意。 *曾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到郊外或偏遠的地方要特別小心,最好有人陪伴。 *如果有其他疾病需要治療或用藥,例如拔牙、開刀、甚至性功能障礙需要服藥等,最好先詢問主治醫師,切勿自行停藥或擅自同時用藥。 *運動的選擇,因每個患者的狀況不同,最好先與醫師討論,感覺不適時切勿繼續勉強。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女性吃莓果可防心臟病 輪班工作者注意!! 心臟病風險恐增 小心!憂鬱會引發致命心臟病

本文由wwwttvc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