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字體 小中大 吃飽立刻運動會讓胃下垂? 醫曝「關鍵原因」...身材纖細、節食要留意   沒吃多少東西,卻老覺得胃好像有點脹、鼓鼓的?有些老一輩的人會說:「一定是吃飽飯就亂跑,引起胃下垂」;但真的有胃下垂這種病嗎?   西醫胃下垂非疾病 治療以飲食調整為主   西醫認為胃下垂並不是一個疾病,只是解剖學上的位置和形態與一般人不同而已,而胃下垂常導致的症狀,也多與精神情緒引起的問題有關, 除了常見的腹脹外,患者通常也會有心悸、失眠以及易疲倦、情緒不佳等,主要的治療也是以飲食調整、不暴飲暴食的行為治療為主。   中醫胃下垂 多種說法不謀而合   中醫師林宗樾表示,中醫雖沒有胃下垂這個病名,但在許多的形容上都可發現和現代胃下垂症狀相似的情況,像是「中氣下陷」,因中醫把「中氣」視為脾胃之氣,若中氣不足,導致脾胃功能更加虛弱而影響消化吸收,則可能形成中氣「下陷」。   在中醫古籍裡就發現中氣下陷不只導致胃弱,也易有膀胱無力脫垂、痔瘡脫肛,以及子宮脫垂等現象,在現代醫學也發現有胃下垂的患者,可能會同時有這些器官韌帶及平滑肌張力不足,也有下垂的現象,和中醫的形容不謀而合。   另外,「心下痞」的病情形容,也和胃下垂的症狀相同。中醫所謂的「心下」,指的就是上腹部,也就是胃脘,而中醫的「痞症」,則是形容有塞滿、鼓脹的意思,也很符合現代醫學發現胃下垂患者有胃悶脹、胃滿、食慾不振等症狀的形容。     胃下垂與胃痛不同 悶脹是主要差別   林宗樾指出,胃下垂的症狀和一般胃痛不同,主要症狀是覺得胃悶,好像胃裡有東西塞住,總是覺得胃很脹,也就是有如胃脹氣般,痛覺不明顯,主要是以脹為主,因此和一般消化性潰瘍很好辨識。   再者,通常有臟器韌帶及平滑肌張力較不足的情形,連帶的也容易有便祕、小便失利等各種機能障礙,很多患者也會出現各種如心悸、失眠、暈眩等,和自律神經失調有關的症狀。     胃下垂高危險群 這些人要特別注意   胃下垂患者,通常都是身材比較纖細或高挑的婦女,產後或長期從事必須長時間久站的人。林宗樾提及,共通點都是體質瘦弱、胸廓狹長,且有肌肉薄弱,皮下脂肪少的現象,這是因為這些人容易有腹壁鬆弛,腹壓降低等因素。   此外,像是神經病變、久病後身體消瘦、荷爾蒙分泌失調等因素,以及年齡、情緒等因素,都可能影響胃部平滑肌的張力,抑制胃蠕動、排空時間,而體質衰弱、罹患疾病或年齡老化,也都會影響肌肉張力,發生胃下垂。   而總是用節食減肥的愛美者是胃下垂的高危險群,因節食過度會消耗肌肉組織,久而久之,即使每次都能成功瘦身,但不僅容易變成貌似瘦巴巴,但卻是體脂肪超標的麵龜族,更可能造成肌力不足,而易有器官韌帶及平滑肌張力不足問題,不僅會發生胃下垂,肌肉組織太薄,還易有游離腎、膀胱脫垂等症狀。   常有一餐沒一餐,有時間就暴飲暴食的上班族,還有體重一下增加太快,以及月子沒有做好的產婦,也是胃下垂的高危險群,還有聚餐時喜歡一下喝很多啤酒、體 位正常卻有啤酒肚,以及快速減重,或是老年人 養吸收不良者,都是胃下垂的高危險群。     預防胃下垂 飲食細嚼慢嚥別亂吃   要預防胃下垂,林宗樾強調,除了平常飲食要注意細嚼慢嚥,在口中先把食物消化並磨碎再吃進肚,減少腸胃負擔,也不宜喝很多的湯,讓肚子短時間內承受太大的重量,飯後更要注意,不要過度活動。   除了不宜暴飲暴食外,預防中氣不足,平常也要選擇比較好消化的食物,忌太堅硬及生冷等刺激的食物,最好採取小量多餐的方式補充營養,避免一下吃太多。   延伸閱讀: 胃癌初期難發現、進程快! 身體常見4個小毛病是警告...很多人還在拖 胃潰瘍不能吃水果?山藥、秋葵、芥花油顧胃? 營養師解析急性期、慢性期飲食完整攻略   加入常春月刊LINE@好友,即享更多健康資訊!    

本文由wwwttvc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