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字體 小中大 血壓控制不良 心血管健康拉警報 血壓控制不良 心血管健康拉警報   文/ 鐘碧芳   高血壓因為症狀不明顯,常容易被輕忽,在國人 10大死因當中,與高血壓有直接或是相關的疾病就占了一半以上,對健康潛藏極大的威脅性。   今年初台灣才經歷了幾十年來的號稱最強的寒流,低溫達3~4℃,許多人的血壓也因此高低起伏、相當不穩定,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的發作;而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特別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都與高血壓息息相關。根據國內研究,20歲以上國人每4~5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65歲以上則是每2人就有1人,其中更有1/3的成年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壓值超標,說高血壓是健康的隱形殺手一點也不誇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球高血壓盛行率最高的地區為非洲,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安君推估,這應該與種族有關;至於亞洲成年人有高血壓的比例約20~30%,台灣與其相較,雖然不算高,但隱藏對健康的威脅一樣令人擔憂。一般來說,高血壓的盛行率整體而言以男性居多,男女的比例約25:17;但女性停經之後,高血壓的風險會急遽上升,反而比男性更高,因此需特別留意。   血壓過高或太低都傷身 血壓高高低低的雖然正常,但若長期處於高血壓的狀況下,就容易造成器官的傷害,包括對大血管與小血管產生的病變。   黃安君指出,大血管病變會對心臟造成影響,包括心肌梗塞、中風、腦血管阻塞、主動脈剝離等;而對小血管器官的傷害,則是會影響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週邊動脈阻塞等。一般來說,高血壓要能造成器官傷害,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到了已經受傷害的程度時,會加重治療的困難度,因此,定時量血壓是簡單又必要的預防方式。   尤其對高齡族群來說,血壓一旦控制不良,除了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之外,血壓太低也可能造成跌倒風險增加,進而導致骨折,甚至終身臥床。因此,高齡族群需要格外注意的是,血壓應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內。   多種因素影響血壓狀況 人的血壓就像體內的荷爾蒙一樣,容易因外在因素而出現波動,它的功用是在幫助身體對抗外來的突發狀況,例如遇到緊急事件時,血壓就會出現變化。「換句話說,如果血壓始終沒有變化,反而更危險。」黃安君舉例,在心律變異的分析上,若發現心跳不會隨著外在環境上上下下,通常這類患者的心臟疾病預後不好,血壓也有類似情形,也就是說,血壓有高低起伏是正常的。   影響血壓最常見的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季節、作息、情緒、姿勢、飲食習慣、新陳代謝、藥物、抽菸及喝酒等。當興奮、緊張、不安、疼痛等情況下,都有可能使血壓上升;此外,氣溫下降時,身體內的末梢血管會收縮,就會使血壓上升。   「每個人一天的血壓會有週期性的變化,原則上早上的血壓比較低,隨後會慢慢上升,到了下午傍晚時會再逐漸下降,睡眠時的血壓則是最低的。」黃安君提醒,如果夜晚入睡前的血壓高於白天的平均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許多,若有服用降血壓藥物,可和醫師討論服藥劑量及時間的調整。   另外,姿勢的不同也會影響血壓高低,正常狀況下躺著時的收縮壓較低,坐者及站著的收縮壓則較高。 另外,老年人常見的姿勢性低血壓,是指由平躺姿勢改為直立時,血壓會明顯下降,這時就容易有頭暈、視力模糊,甚至暈厥、跌倒等症狀,原因通常與影響交感神經的疾病有關,包括糖尿病產生的神經病變、帕金森氏症等。另外,心臟本身的問題、水分攝取不足、腎上腺機能不足,以及使用包括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等藥物時,都可能引發姿勢性低血壓。    長期超過140/90mmHg,就是高血壓  血管就像水管一樣,當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受到衝擊就會產生壓力,就稱為血壓,當超過診斷的標準時,就是高血壓。一般成年人(20~80歲)的高血壓應該開始治療的標準為140/90mmHg。黃安君提醒,這是在診間測量的血壓標準,但近年國際上有許多研究陸續發現,比起到醫院測量的血壓值,民眾在自家中監測的血壓值更具代表性,也較能準確預測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由於在家中會比較放鬆自在,因此標準較為嚴格,居家量測的血壓標準為135/85mmHg,若是使用目前很熱門、可隨身攜帶的24小時血壓量測器材,標準更為嚴格,建議為130/80mmHg。但上述標準並不包括已經合併其他共病的人,例如從心電圖中已經發現心肌肥大或有蛋白尿等人,標準會更為嚴苛;至於超過80歲以上的老年人,則可較為寬鬆,建議開始用藥的標準為150/90mmHg,但是,這個標準是在認知功能與身體功能都正常,且能四處走動的老年人,若是臥床或是已經失智的人,標準可以更寬鬆。   此外,兩手的血壓也有差別,因此,門診第一次量血壓時都會建議兩手都量,通常右手會比左手的血壓來得高一點,主要是因為右鎖骨下動脈比左鎖骨下動脈接近主動脈出心臟端,但差距超過20mmHg,則須懷疑有動脈阻塞的問題,需進一步就診。其次,上下肢的血壓高低也不同,正常來說,下肢比上肢血壓高,所以,如果下肢的血壓較低,就要懷疑有足部週邊動脈阻塞的可能性。   9成與遺傳有關 高血壓可分為本態性高血壓與次發性高血壓兩大類,其中本態性高血壓約占90%,通常找不到確切的發生原因,可能與遺傳、體質有關。此外,體重過高、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鹽分、長期處於壓力下等,都可能讓原本就帶有高血壓體質的人,提早出現或增加高血壓的嚴重度。   次發性高血壓約占患者的5~10%,一般可找出明確的發生原因,通常是身體已經出現狀況,包括腎功能不良、腎動脈狹窄、腎上腺問題等。腎上腺問題又包括庫欣氏症候群、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以及嗜鉻細胞瘤等;其他可能的情況還包括睡眠呼吸中止症、藥物的使用、懷孕等,都有可能造成次發性高血壓。   多次血壓值偏高請就醫 由於高血壓並沒有明顯的症狀,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頭暈、腦脹、脖子緊,但要靠症狀來判斷自己是否有高血壓並不容易,因為並不是每個高血壓的人都會頭暈,但通常出現症狀後,表示已經傷害到身體器官了,需要特別小心。黃安君提醒,許多慢性病都會一起出現,有研究顯示,高血壓與糖尿病同時存在,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將成倍數增加。   但隨著藥物的進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控制,當然,也同時需降低危險因子(抽菸、喝酒、作息不正常、經常外食),並將飲食習慣做改變,且在家定期測量血壓。如果發現自己多次測量的血壓值有偏高現象,就要高度懷疑有高血壓,需持續追蹤並盡早到醫院確診,如此才能遠離高血壓的危害。   什麼是姿勢性低血壓? 黃安君解釋,姿勢性低血壓的定義為,由躺姿到立姿時收縮壓下降大於20mmHg,或舒張壓下降大於10mmHg,此時容易發生頭暈、視力模糊,甚至暈厥、跌倒等症狀,要特別小心。   如何測量血壓? 黃安君提醒,居家測量血壓最好使用手臂式,而非手腕式的血壓計。測量前不接觸刺激性的食物如咖啡、茶飲等,先靜坐約5分鐘後再測量,測量時不要交談。第一次測量時兩手都量,日後則以血壓較高的那手為主。至於量血壓的時間點則為每天固定早晚各一次,早上的時間點以起床後小便完沒吃早餐前,晚上則以睡覺前為主,時間最好固定,才能看出不一樣的變化。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96期】  

本文由wwwttvccomtw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