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佛法 | 因果 | 人生智慧 | 命運 | 功德關於世界的由來,釋迦牟尼提出了緣起論,而在人生過程的形成和變化的具體問題上,釋迦牟尼在緣起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十二因緣的學說。十二因緣是按照緣起論來對人生進行分析,它將人生過程分為十二個彼此成為互為條件或因果的環節:無明,指心的無知,包括不明善惡因果,不明佛法教義,這是一切痛苦產生的根源。行,因為無明而做出善或惡的行為。識,因為我們過去的行為累積了一定的因果,從而投生於今世,成為了新的生命。名色,因為轉生而感受生命的身心現象。識入胎后,身體和精神逐漸長成,慢慢產生了知覺。六入,人在胚胎髮育時,產生眼、耳、鼻、舌、身、意的感知能力。因為我們從這六處了解外界,所以稱為「六入」。觸,人在出生后,對外界事物有所接觸。受,由於與外界事物的接觸而產生苦、樂、憂、喜的感覺。愛,對苦有強烈的憎恨,對樂有熱烈的渴望,這些強烈的欲求或渴望,就是愛。取,為愛努力地追求。有,今生為愛產生諸多行為,成為下一世的果報。生,有了今生的業因,而受來生的生命。老死,有生必有死。釋迦牟尼認為這十二個環節是互為因果的,構成了人生因果循環的總鏈條。因為人的無明,所以造就了過去的行,產生了惑和業,招致了現在的識、名色、六入、觸、受的苦果,人因受到愛的誘惑而去索取,產生了今生的惑和業,招致了未來的生、老、死的苦果。這個鏈條一直循環反覆,使我們在生死之間流轉,在六道中輪迴而不得解脫,因而佛教將這種由無明到老死的循環稱為「流轉門」。因為十二因緣流轉不止,所以釋迦牟尼將其比喻為眾生頸上的一副無形枷鎖,眾生長期被這副枷鎖所束縛,承受了無盡的煩惱和痛苦。但是這些痛苦並不是無法擺脫的,如果我們從流轉門的老死往上推溯,這種反向推究十二因緣循環的推算也被稱為「還滅門」。通過「還滅門」的推究,無明被看做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只要我們破除無明,就可以不再被十二因緣所束縛,就可以跳出六道輪迴,擺脫無休止的生死循環,這也是我們參悟十二因緣的目的。本平台的非原創內容均來自網路,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