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大悲咒》想必很多人都知曉,心念虔誠,散盡悲歡,我們不禁想問,觀世音菩薩為何要用此心咒來普渡眾生,消解眾生心頭的怨恨?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此心咒的種種故事。先簡單介紹一下,「大悲咒」這三個字本為佛教術語,《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按照內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廣、中、略三種不同的版本。由於大悲咒有很多個版本,但是有些佛教研究者建議得遵從以下所言:故而縱有差異,於真正修行者而言,其影響應也不大。所以行持者可於諸本中自行抉擇,但無論採用哪一結論,都應謹記經中所言:「唯除不善,除不至誠」;「生少疑心者,必不果遂也」。關於此咒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諸佛所說:大悲咒的流傳極為久遠,是過去九十九億恆河沙諸佛所說。還有一種是觀音所弘。相傳觀世音菩薩在無量劫前,於千光王靜住如來處首次聽聞大悲咒。並受命以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當時的觀世音菩薩位居初地,一聞此咒則超越八地。法喜充滿的菩薩,立下為利樂一切眾生而生千手千眼的誓願,發願后馬上便具足千手千眼。十方大地為之震動,十方諸佛為之放光普照。觀世音菩薩此後又在無量佛會重聞此咒並親自受持。即使經歷了無數億劫的生死變易,也常所誦持而不廢忘,也因持此咒而常以蓮花化生佛前。在傳說故事中,以前大梵天王為探求《大悲咒》的真實意義,向觀世音菩薩請問其相貌。觀世音說:「唯願大士為我說此陀羅尼形貌狀相。」就《大悲咒》的「相貌」,觀世音菩薩予以啟導,「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是;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汝當依此而修行之。」然後再來說說此心咒的作用。《大悲咒》可以說是用來普渡眾生的,古代流傳至今的說法就有很多。比如:1.聽聞大悲咒的三惡道眾生,能離三塗苦;誦持大悲咒的眾生,不會墮落三惡道中。2.人天誦持大悲咒,臨終時十方諸佛都來授手,可以往生到任何嚮往的佛土。3.持大悲咒可免十五種惡死,得十五種善生。4.未達到初住的能速達初住,乃至達到十住;甚至能達到佛地,成就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還有很多說法在訴說大悲咒的妙處,看似玄奇,實則很深的哲學佛法道理在其中,留給後世慢慢品讀。大悲咒所代表的,即是以「大悲」著稱的「觀世音菩薩」自身,觀世音的普渡眾生眾人皆知,心有虔誠,散盡悲歡,蓮花台前許下的心愿,未了卻的心結也會一一劃去。在古代,《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自唐代翻譯了此心咒后,即廣為流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功課。《大悲咒》被認為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現如今,大悲咒也有很多傳誦音樂版本流傳,聽此咒,心靜如水,虔誠向佛。(文/雲冗霧)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雲冗霧說事兒」。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