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寒濕: 指濕濁內困腸胃損傷脾陽或患者平素脾腎陽虛而致水飲內停均可出現畏寒肢冷腹脹大使稀塘或天亮前泄瀉或浮腫等病症.病因.即寒與濕相合的病邪.致病則衛外的陽氣不行血流不暢發生肌膚疼痛關節攣痹等症. 中醫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內生寒濕兩個方面。外感寒濕:外感寒濕邪氣,氣血運行受阻,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症的證候;內生寒濕:寒濕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濕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瀉,或浮腫為常見症的證候。寒濕多為脾虛導致。若體外空氣潮濕寒冷便會導致人體脾虛並且出現寒濕之證,人體內便會有寒濕之邪了。1、寒濕之邪停留在經絡,關節部位,要用祛風濕通絡的藥物。中藥藤類多具有此種功效;還要根據身體上下肢的不同,選用不同的中藥,如羌活一般用於上肢,獨活多用於下肢。2、寒濕之邪停留於臟腑,要選用入臟腑的化濕或者燥濕葯。如藿香、陳皮、半夏、厚朴等。3、寒濕之邪用藥,還要看引起寒濕的具體病因。寒濕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多由於外感六淫之寒濕;內濕多由於臟腑陽氣不足,尤其是脾腎陽虛導致的內濕。外濕宜祛邪,內濕要溫補臟腑之陽氣。寒濕癥狀:面色發白、發青、發暗、發黑代表體內可能有寒。顏色越是發暗,就代表寒濕越重。1、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濕。2、反覆的口腔潰瘍,代表體內有寒。3、口臭時舌苔發白,代表體內有寒。4、咳嗽時痰是稀白的,代表體內有寒。5、流清鼻涕,代表體內有寒。6、流出的汗是涼汗,代表體內有寒。7、愛打噴嚏,特別是早上起來,遇風噴嚏不斷,代表體內有寒。8、感冒發熱時渾身感覺冷,代表體內有寒。9、經常腹痛、腹瀉,代表體內有寒。10、臉上長痘和斑,代表體內有寒。11、長濕疹、牛皮癬、白癜風,代表體內有寒。12、手、腳長年冰冷,代表體內有寒。13、腳踝浮腫,代表腎虛、腎寒。14、四肢關節疼痛、頸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癥狀,代表體內有寒濕。疼痛部位越多,時間越長,代表體內寒濕越重。驅寒濕方法方法一1、生薑大棗茶 大棗25~30克,生薑10克,紅茶0.5~1.5克。將大棗加水煮熟晾乾。生薑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黃。再將大棗、生薑和紅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食棗。生薑驅寒,紅棗補血,姜棗健脾養胃療效很好,適用於體寒脾弱者。2、薏米紅豆粥 一是薏米,一是紅豆。不需按什麼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乾淨後放在鍋裡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切忌放大米)祛除體內的濕寒,方法非常簡單,這兩個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3、生薑黑糖湯,小黃姜15g,黑糖16g,熬制30分鐘飲用,也可直接服用黑糖紅棗薑茶,暖胃去濕寒。「熱者寒之,寒者熱之」。食物的性味與體質的寒熱有著密切的關係,食物的性味須與體質屬性相適應,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亦然,因為不同的癥候有不同的飲食禁忌。冬吃羊肉、牛肉、火鍋較好,而開著暖氣吃冰淇淋、喝涼飲料不好;早上是一天的開始,人體生理功能剛要開始旺盛,不要吃寒涼性食物來鎮靜它;晚上少喝啤酒,因為啤酒屬寒性的,喝到胃裡,中樞神經會把冷的信息傳遞到脊柱,容易出現腰酸背痛。 因人制宜。寒性體質的人要多挑溫熱性食物,它們具有溫中、補虛、助陽、驅寒的作用,能改善其已衰退、沉滯、萎縮、貧血等癥狀。另外,適量食用辣味食物,散寒且刺激內分泌,尤其性腺;酸性食物,收斂、生津益陰,防止濕氣聚集體內。方法二湯類:參茸山海 原料:人蔘、鹿茸、牛鞭、裙邊製作:1.把牛鞭洗凈,切花刀,過水;水發裙邊切成塊,過水備用。2.鍋下清湯,放入鹽、牛鞭、裙邊、鮮人蔘、鹿茸,開鍋后盛盅上蒸鍋蒸3小時即可。五味扣素鮑 原料:五味子、百靈菇、銀耳、濃湯、鮑汁製作:1.百靈菇修成鮑魚形狀,加入鮑汁上小火煲4小時后,放入五味子再煲1小時,出鍋入盤用原汁打薄欠淋在素鮑上。2.銀耳入濃湯蒸30分鐘,下鍋調味打薄欠澆在素鮑的四周,用枸杞和豆苗點綴其上。蓯蓉老壇兒 原料:鮮肉蓯蓉、魚肚、遼參、魚翅、鮑魚、濃湯製作:1.蓯蓉洗凈,切成象眼塊,入濃湯小火煲20分鐘。2.魚肚、遼參、魚翅分別泡發后,加入蓯蓉濃湯中,小火煲10分鐘,再下蚝油調味,打薄欠盛入紫砂盅即可。1.進補不要過量,過量會傷身,溫熱性補藥一餐中不要超過3種。如一人用,最好一次一盅或一小碗即可。因為補是為了幫助陽氣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身體需要逐漸吸收,慢慢達到陰陽平衡。特別注意:人蔘、鹿茸、肉桂不適合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的人食用。2.久病虛寒的人,往往虛不受補,可從粥、湯上做文章,但要清淡。澱粉類食物少吃,因為不易消化。3.寒性體質的人,多吃一些芳香食物,比如桂花、香菜、香椿等,另外晚上喝八寶粥也是不錯的選擇,可自行選配。堅持一個月後,面色會紅潤起來,腹痛腹瀉消失,人也漸漸不怕冷了。還有說堅持每天晚上用鹽水泡腳,因為鹽可以除濕。方法三,刮痧,拔罐或穴位敷貼刮痧和拔罐這兩方法比較專業一點,最好請專業的醫生或者按摩師幫你去做。但是穴位敷貼就比較容易,其溫和不刺激,晚一貼,早一揭,簡單方便。其主要的通過穴位經絡,以經絡的傳導疏通,向人體輸入藥力、熱能與信息,從而激發人體自身的各種反應機制,來調理體內臟腑、經絡陰陽、血氣的平衡,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生薑能夠祛濕,但是添加了酵素和發酵的姜根粉做穴位敷貼效果最好。方法四運動直到出汗為止。這個方法是最直接,最簡便,也是最省錢的方法。根據個人體質,適當運動方式,而且不可過量,產生副作用。注意:食療和物理療法都可以試試。如果過重,需要去醫院了!想了解更多養生知識可以添加微信:mingzhu103241 備註:一點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