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北宋【公元960—975年】宋太祖時南唐後主李煜令徐鉉摹刻所藏古今法帖於石,是有《升元帖》。李煜撰論書《七字撥鐙法》。李煜書能作顫筆樛曲之狀,謂之「金錯刀」。又,李煜作大字能卷帛為筆,世稱「攝襟書」。有行草《入其國帖》傳世。【公元920—974年】五代後梁貞明六年—宋太祖開寶七年徐鍇(楚金)著《說文系傳》。又撰《說文解字韻譜》,徐鉉為之寫篆。又書《五龍堂玄元像記》《篆字題名》等。徐鍇著《辨草書》。【公元965年】宋太祖干德三年夢英書《篆書千字文碑》。【公元967年】干德五年夢英書《十八體詩刻》。【公元977年】太平興國二年詔訪先賢名跡。荊州進張芝草書,潭州進唐玄宗書,袁州獻宋之問書,升州進二王、桓溫等二十八家石版書跡。【公元977年以前】太平興國二年郭忠恕書《三體陰符經》。撰《汗簡》《論八分書》《論古文》《論書體》等。【公元981年】太平興國六年錢惟演進鍾繇、王羲之、唐玄宗墨跡九軸。【公元976—983年】太平興國時詔徐鉉(鼎臣)、句中正等勘定《說文》,正天下字學。郭忠恕(恕先)勘定歷代字書,撰《佩觽集》三卷。【公元983年】太平興國八年錢昱獻鍾、王墨跡八軸。孫景璠獻所篆《千字文》五十徐體,詔授書學博士。【公元985年】雍熙二年潘昭慶進歐、虞、褚諸唐名家墨跡三十本。【公元917—992年】後梁貞明三年—宋淳化三年徐鉉書《篆書千文》《私誡帖》《武成王廟碑》《大鉦銘碑》等。【公元992年】淳化三年宋太宗(趙匡義)詔令王著匯刻歷代法書名跡於棗木版,即《淳化閣帖》。鄭文寶以徐鉉摹本《嶧山刻石》重刻於長安。【公元939-997年】後晉天福四年—宋至道三年宋太宗書《書庫碑跋》《崔顥黃鶴樓詩》《前人詩一首》等。【公元997年】至道三年宋太宗卒。真宗(趙恆)詔以太宗墨跡分賜天下名山寺觀。【公元1003年】咸平六年梁鼎書《鐔氏墓誌》。【公元1004—1007年】景德時李宗諤為翰林學士,主文,士子皆效其肥扁樸拙之書,投其所好也。【公元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真宗封禪泰山,兗州太守搨《泰山刻石》所餘四十字以獻。【公元945—1013年】南唐保大三年—宋大中祥符六中李建中(得中)書《土母帖》《貴宅帖》、法帖論述《書千文》等。【公元1004—1012年】宋景德元年—大中祥符五年李建中書《同年帖》。【公元968—1022年】宋開寶元年—干興元年宋真宗書《廣生帝君贊》。【公元1023年】天聖元年林逋(君復)書《雜詩卷》。【公元1037年】景佑四年蘇軾(子瞻)生。【公元1023—1063年】仁宗時蔡襄(君謨)書稱第一,仁宗御書「君謨」為字。又蔡襄以散筆作草,謂之「散草書」。蔡襄書《自書詩帖》《紆問帖》《入春帖》《澄心堂紙帖》《別已經年帖》《持書帖》等。曾鞏集古今書刻為《金石錄》五百餘卷。【公元1041—1048年】慶曆時周越集古今人書並所更體法,撰《書苑》十卷。【公元1045年】慶曆五年慧昭大師希白摹《淳化閣帖》刻於石,是為《潭帖》。黃庭堅(魯直)生。【公元1008—1048年】大中祥符元年—慶曆八年蘇舜欽(子美)書《今春帖》《留別王原叔古詩帖》。蘇舜欽撰《論草書》。【公元1051年】皇佑三年米芾(元章)生。【公元989—1052年】端拱二年—皇佑四年范仲淹(希文)書《道服贊並序》《伯夷贊》《範文正仲淹與尹師魯洙二帖》。【公元1053年】皇佑五年蘇望刻《石經遺字》。【公元1054年】至和二年蔡襄書《顏真卿自書告身跋》。【公元1059年】嘉佑四年蔡襄書《萬安橋記》。【公元1061年】嘉佑六年歐陽修(永叔)撰《集古錄》十卷。蘇唐卿書《醉翁亭記》。【公元1062年】嘉佑七年王辨書《焦宗說墓誌》。【公元1056—1063年】嘉佑時劉敞撰《先秦古器記》。【公元1010—1063年】大中祥符三年—嘉佑八年宋仁宗(趙禎)書《飛白書》《佛牙贊》《賜梅摯詩》《御賜篆天章寺額》等。【公元1049—1063年】皇佑嘉佑時潘師旦增減《淳化閣帖》勒石於絳州,是為《絳帖》。【公元1064年】治平元年王才叔書以筆力豪健見稱,字價千金,蔡襄書反不值一文。歐陽修書《集古錄跋尾》。【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蔡襄書《書錦堂記》,被稱為「百衲碑」者即此。【公元1009—1066年】大中祥符二年—治平三年蘇洵(明允)書《臨顧帖》。【公元1066年】治平三年蔡襄書《丙午三月帖》。朱長文(伯原)撰《墨池編》。【公元1067—1085年】神宗時王安石(介甫)、蘇軾、黃庭堅、米芾、蔡京(元長)書並有名,天下爭學之。【公元1069年】熙寧二年歐陽棐撰《集古錄目》二十卷。蘇軾書《治平貼》。【公元1007—1072年】景德四年—熙寧五年歐陽修書《送襄城李令小詩》《送張文簡三小簡》《詩帖》。歐陽修撰《論南北朝書》《論仙篆》。【公元1072年】熙寧五年歐陽修書《上恩帖》。是年卒。【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朱長文撰《續書斷》(即《墨池編》中第九、第十兩卷)。【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米芾書(浯溪題名)。【公元1008—1075年】大中祥符元年—熙寧八年韓琦(稚圭)書《小懇帖》《信宿帖》。【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蘇軾書《表忠觀碑》。【公元1018—1079年】天禧二年—元豐二年文同(與可)書《千字文》。撰《論草書》。【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蘇軾書《雨中熟睡帖》《梅花絕句》。【公元1080—1087年】元豐三年—元佑二年蘇軾書《人來得書帖》。【公元1082年】以後元豐五年蘇軾書《黃州寒食帖》。【公元1083年】元豐六年沉遼(睿達)書《曾鞏墓誌》。此前後尚有《想望顏采帖》。【公元1008—1084年】大中祥符元年—元豐七年趙拤(閱道)書《山藥帖》《成都記》《西湖題名》《劍門關留題》。【公元?年】神宗時薛紹彭(道祖)書《雲頂山詩卷》《昨日帖》《晴和帖》《二象帖》《隨事吟帖》等。【公元1084年】元豐七年司馬光(君寶)書《王尚恭墓誌》。蘇軾書《贈壽聖聰長老偈》。【公元1019—1086年】天禧三年—元佑元年司馬光書南屏山興教寺摩崖《家人》卦、《中庸大學》。【公元1021—1086年】天禧五年—元佑元年王安石撰《字說》。書《過從帖》。【公元1086年】元佑元年米芾撰《寶章待訪錄》。【公元1087年】元佑二年薛紹彭書《太平宮碑陰題記》。蘇軾書《祭黃幾道文》《司馬溫公神道碑》《齊州長清縣真相院釋迦舍利塔銘並序》。【公元1086—1093年】元佑時劉次庄以家藏《淳化閣帖》十卷刻之「戲鴻堂,是為《戲鴻堂帖》。劉次庄撰《法帖釋文》。【公元1012—1088年】大中祥符五年—元佑三年韓絳書《承師詩帖》《家餐帖》。【公元1088年】元佑三年米芾書《苕溪詩帖》《蜀素帖》。【公元1089年以後】元佑四年黃庭堅書《王氏墓誌稿》。【公元1090年】元佑五年蘇軾書《除夜值都廳詩序》。吳處厚重刻《吊比干文》。請旨重刻《淳化閣帖》並所未刊前賢遺墨入石。建中靖國元年(1101)竣工,故《元佑秘閣續帖》又名《建中靖國秘閣續帖》。【公元1091年】元佑六年米芾書《焦山題名》。蘇軾書《醉翁亭記》。按:蘇書《醉翁亭記》有二,一為滁縣石,正書,字類《豐樂亭記》。一為行草書,有二石:一在河南新鄭,一在江蘇徐州。明王世貞《弇州仙人稿》、清陸紹聞《金石續編》以為行草書石為贗品。蘇軾書《豐樂亭記》《宸奎閣碑》《龍公神帖》。【公元?年】王鞏小草與米芾行書並有名、書《硯銘》。【公元1092年】元佑七年呂大臨撰《考古圖》成。【公元1093年】元佑八年蘇軾書《李太白仙詩卷》《中山松醪賦》。道潛書《景德寺轉輪藏記》。【公元1030—1094年】天聖八年—紹聖元年沉括(存中)撰《筆談》《論小篆》《論書法》。【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蘇軾書《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卷。【公元?年】天聖、皇佑前後葉清臣(道卿)書《近遣帖》等。【公元1094年以後】紹聖元年黃庭堅書《李太白憶舊遊詩卷》。【公元1094—1097年】紹聖時米芾書《樂兄帖》。【公元1006—1097年】景德三年—紹聖四年文彥博(寬夫)書《祠部帖》。【公元1019—1097年】天禧三年—紹聖四年韓縝(玉汝)書《欽聞帖》。【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黃庭堅書《劉禹錫竹枝詞》。稍後書《史氏墓誌稿》。【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蘇軾書《與謝民師論文帖》。此前所書名跡尚有《前赤壁賦》《苦雨帖》《草書千文》等數十種。撰《論書》《評書》《辨法帖》《論唐六家書》以及論書詩、題跋等。黃庭堅書《明瓚詩后題卷》《黃州寒食詩卷跋》。【公元1049—1100年】皇佑元年—元符三年秦觀(少游)比書《中興頌碑》《游龍井題名》《題蘭亭》。撰《論史籀書》《論倉頡書》《論書帖》等。【公元?年】與蘇軾同時李之儀(端叔)書《別紙帖》、著《論蘇黃眾賢書》《跋蘭亭薛氏本》等。【公元1101年】建中靖國元年蘇軾卒,時年六十五歲。黃庭堅書《萬邑西山題記》《伏波神祠詩卷》。米芾書《大行皇太后輓詞》。【公元1102年】崇寧元年黃庭堅書《松風閣詩》。米芾書《褚河南臨蘭亭序跋》。【公元1103年】崇寧二年米芾書《王略帖贊》。【公元1031—1104年】天聖九年—崇寧三年蔣之奇書《遂往法濟帖》《辱書帖》。【公元1104年】崇寧三年黃庭堅書《大唐中興頌崖下詩刻》。【公元1102—1106年】崇寧時以米芾為書學博士。米芾撰《書史》。【公元1105年以前】崇寧四年黃庭堅書《諸上座帖》《惟清道人帖》《王純中墓誌》《華嚴疏》《狄梁公碑》等。撰《論古人書》《論近世書》《論書》《論蟲書》。【公元1105年】崇寧四年黃庭堅卒,時年六十一歲。【公元1106年】崇寧五年蔡京書《元佑黨籍碑》。【公元1107年】大觀元年王黻撰《宣和博古圖》二十卷。按:或以為王楚撰。是書著錄秘府宣和殿所藏曆代古器,共二十類八百三十九件。宣和五年(1123)之後乃成,故名。米芾書《崇國公墓誌》。此前名跡尚有《虹縣詩卷》《草書四帖》《蘇東坡木石圖題詩》等數十種。撰《海岳名言》一卷。是年卒,時年五十七歲。【公元1047—1107年】慶曆七年—大觀元年曾肇(子開)書《五十郎帖》《造門帖》《近疏帖》《慶曆集碑》等。【公元1035—1107年】景佑二年—大觀元年曾布(子宣)著《式古堂書畫匯考目》。書《與宋親帖》《被召詩》等。【公元1109年】大觀三年徽宗(趙佶)視《淳化閣帖》棗版皴裂,標題多誤,遂出秘府所藏書跡令蔡京等摹勒上石,是為《大觀太清樓帖》。【公元1101—1125年】徽宗時宋徽宗自創「瘦金書」。【公元1102—1110年】崇寧、大觀時蔡京、蔡卞(元度)用事,以黨籍禁毀蘇軾墨跡,至政和中徽宗再訪時,已多散失矣。【公元1039—1112年】寶元二年—政和二年蘇轍(子由)書《雪甚帖》《車馬帖》《晴寒帖》《喜雪詩帖》及《書郡圃八詠》刻石等。【公元1114年】政和四年宋徽宗書《恭事方丘敕》。【公元1058—1117年】嘉佑三年—政和七年蔡卞書《雪意帖》《熊公神道碑》。按:《墨林快事》云:「卞勝於京,京又勝子襄,今知有襄而不知有他蔡,名之有幸不幸若此。」此乃人品即是書品所致。卞、京奸佞,後人鄙及其書,遂使襄獨步。此種情狀代不乏人。【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宋徽宗書《神霄玉清萬壽宮碑》。【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宣和書譜》二十卷約成於是年。【公元1056—1121年】嘉佑元年—宣和三年周邦彥(美成)書《前日帖》。【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蘇遲書《蘇適墓誌》。【公元1124年】宣和六年詔置書藝所,以生徒五百人為額。篆籀法鐘鼎,小篆法李斯書之秦代諸刻,隸法蔡邕、鍾繇,真法歐虞褚薛,草法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李邕、徐浩。【公元1119—1125年】宣和時宋徽宗書《蔡行敕》。【公元1125年】宣和七年輯成《宣和印譜》四卷。【公元1047—1026年】慶曆七年—靖康元年蔡京書《草堂寺題記》《大觀聖作之碑題額》《少林寺題署》等。【公元960—1026北年】宋時印刷術廣為流行,刻版多用歐、虞、顏諸體。金石學興起。 南宋【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當高宗建炎元年)金兵南下,陷汴梁,擄圖籍古器書畫珠玩彩女暨徽、欽二帝北歸。康王趙構(高宗)於臨安即帝位。其後南北間有榷場以貿易往來,《大觀帖》中「榷場本」即由此而來。【公元1082—1135年】元豐五年—紹聖五年宋徽宗於元符三年(1100)即位,至靖之變,其書跡著述均在此二十五年間。書跡有《瘦金書千文》《草書千文》《夏日詩帖》《詩帖》《歐陽詢張翰帖跋》《御書臨寫蘭亭絹本》《欲借、風霜二詩帖》《大觀聖作之碑》《宣和御制化道文碑》等。【公元1129年以前】高宗建炎三年趙明誠(德夫)撰《金石錄》三十卷。紹興中李清照表上之。趙明誠書《歐陽修集古錄跋尾跋》。【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張守進蘇軾書數軸。【公元1133年】紹與三年吳說(傅朋)書《傅王維伏生授經圖卷跋》。宋高宗書《佛頂光明塔碑》。【公元約1056—1135年】嘉佑時—紹興五年章惇(子厚)任商雒令時與蘇軾游南山,懸索萬仞,傍壁而書「蘇軾、章惇來」。又書《草堂寺題記》《會稽尊侯帖》等。【公元?年】紹興時岳飛(鵬舉)書《致通判學士等尺牘》。【公元1135年】紹興五年宋高宗書《賜梁汝嘉敕書》。【公元?年】紹興前後朱敦儒(希真)書《別後塵勞帖》。吳說書《三詩帖》《獨孤僧本蘭亭敘跋》《敘慰帖》《行藝詩帖》《門內帖》等。【公元1140年】紹興十年岳飛書《奏草札子》一卷,民國二十五年(1936)商務印書館影印《岳忠武奏草真跡》即是。【公元1141年】紹興十一年米友仁(元暉)書《吳郡重修大成殿記》。【公元1143年】紹興十三年宋高宗書《御書石經》。【公元1144年】紹興十四年薛尚功(用敏)撰《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二十卷。【公元1145年】紹興十五年吳說以遊絲草書《王安石、蘇軾三詩卷》。【公元1147年】紹興十七年黃詔、黃[訁乃]整理校輯其父黃伯思《法帖刊誤》二卷、《古器說》四百二十六篇,與其所著論辯、題跋,合而刊之,名曰《東觀餘論》。【公元1077—1148年】熙寧十年—紹興十八年葉夢得(少蘊)書《人至帖》。藏有《定武蘭亭斷石本》。【公元1149年】紹興十九年王升書《草書千字文》。【公元1153年】紹興二十三年宋高宗書《千字文》。【公元1154年】紹興二十四年宋高宗書《徽宗文集序》。【公元1155年】紹興二十五年釋大慧宗杲書《與無相居士尺牘》。薛尚功編篡《薛氏鐘鼎器彝款識》二十卷。【公元1157年】紹興二十七年董逌《廣川書跋》刊行。【公元1158年】金正隆三年(宋紹興二十八年)海陵王詔毀所得遼、宋古器。【公元1159年】金正隆四年蔡松年(伯堅)書《蘇軾李太白仙詩卷跋》。【公元1159年】紹興二十九年宋高宗與群臣論書,因親書《翰墨志》。【公元1160年以前】金正隆五年師宜生(明望)書《蘇軾李白仙詩卷跋》。賀廩獻碑刻二百七十三本。【公元1161年】紹興三十一年鄭樵(漁仲)撰《通志》成。其中《六書略》祖述文字,《金石略》則曆數金石銘識也。【公元1086—1165年】元佑元年—幹道元年米友仁書《杜門帖》《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殘卷跋》《瀟湘奇觀圖跋》《動止持福帖》《米芾草書九帖跋》《文字帖》等。【公元1166年】幹道二年洪适(景伯)著《隸釋》二十七卷。【公元1167年】幹道三年朱熹(元晦)書《贈張栻詩》。按:又名《城南唱和詩》,書寫恐在唱和以後。【公元1168年】幹道四年洪适著《隸續》二十一卷。【公元1132—1169年】紹興二年—幹道五年張孝祥(安國)書《柴溝帖》《徑川帖》。【公元1170年】幹道六年陸遊(務觀)書《與曾原伯尺牘》。【公元1172年】幹道八年朱熹書《編輯文字帖》。【公元1174年以前】金大定十四年蔡珪(正甫)書,《蘇軾李白仙詩卷跋》。【公元1110—1174年】大觀四年—淳熙元年虞允文(彬甫)書《適造帖》。按:此帖當在幹道年間前後書寫。【公元1175年】淳熙二年辛棄疾(幼安)書《去國帖》。【公元1176年】淳熙三年王俅《嘯堂集古錄》刊行,其中著錄古璽印三十七鈕。【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朱熹書《論語集注殘稿》。【公元1178年】淳熙五年宋孝宗(趙眘)書《御書太白名山四大字碑》。【公元1179年】淳熙六年朱熹書《劉子羽神道碑》。釋密庵咸傑書《法語》。【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宋孝宗書《御制和靈隱長老偈碑》。范成大(致能)書《贈佛照禪師詩碑》。【公元1185年】淳熙十二年范成大書《西塞漁社圖卷跋》。【公元1163—1187年】隆興元年—淳熙十四年宋高宗書《草書洛神賦卷》。【公元1190年】紹熙元年周必大書《西塞漁社圖卷跋》。【公元?年】紹熙時陳槱撰《負暄野錄》二卷。【公元1191年】紹熙二年尤袤書《西塞漁社圖卷跋》。【公元1193年】紹熙四年范成大書《中流一壺帖》。【公元1196年】慶元二年姜夔(白石)輯《姜氏集古印譜》四卷。【公元?年】孝宗、寧宗時吳琚(居父)書《碎錦帖》《詩帖》《急足帖》《觀李氏譜牒帖》《焦山題名》《觀使帖》等。吳琚刻《玉麟堂帖》【公元1199年】金承安四年王庭筠撰並書《重修蜀先主廟碑》。按:此前後庭筠尚書《幽竹枯槎圖卷題辭》等。【公元1203年】嘉泰三年姜夔書《落水本蘭亭序跋》《王獻之保母帖跋》。【公元1204年】嘉泰四年陸遊書《自書詩卷》。【公元1206年】金泰和六年刻《奧屯良弼錢飲碑》。姜夔撰《絳帖平》《續書譜》。【公元1190—1208年以前】金昌明—泰和時金章宗書《女史箴》。【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桑世昌輯刊《蘭亭考》。謝采伯刊行姜夔《續書譜》。【公元1125—1210年】宣和七年—嘉定三年陸遊書《自得我心詩跡》《拜違言侍帖》《仲躬帖》等多種。刻石有《閱古泉記》《石湖石刻》等。【公元1221年】嘉定十四年王象之作《輿地碑目》四卷。【公元1129年】紹定二年臨安書賈陳思纂集《寶刻叢編》二十卷。【公元1183—1234年】淳熙十年—端平元年岳珂(肅之)撰書《寶晉齋法書贊》【公元1237年】嘉熙元年釋無准師範書《印可狀》。【公元1178—1237年】淳熙五年—嘉熙元年魏了翁(華父)書《提刑舉帖》《文向帖》《昭待親友帖》。撰《論三家書》。【公元1238年】嘉熙二年陳容書《自書詩卷》。【公元1240年】太宗十二年耶律楚材(晉卿)書《送劉滿詩卷》。【公元1242年】淳佑二年俞松輯《蘭亭續考》。【公元1253年】寶佑元年張即之(溫夫)書《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公元1254年】寶佑二年趙孟頫(子昻)生。趙孟堅(子固)書《自書詩卷》。【公元1255年】寶佑三年張即之書《佛遺教經》。【公元1256年】寶佑四年鮮於樞(伯機)生。【公元1259年】開慶元年陳思編纂《書苑菁華》二十卷。【公元1186—1263年】淳熙十三年—景定四年張即之書《杜詩斷簡》《李伯嘉墓誌》《棐茗帖》、題額大字《方丈》。【公元1266年】咸淳二年文天祥(履善)書《宏齋帖》。【公元1267年】咸淳三年陳思著《書小史》。【公元1268年】咸淳四年刻《寶晉齋法帖》。【公元1273年】咸淳九年文天祥書《木雞集序》。 元代【公元1287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趙孟頫編《印史》二卷。並撰《印史序》確立漢印正宗地位。吾丘衍輯《古印式》二卷(亦名《學古印式》《漢官威儀》。【公元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鮮於樞書《王安石詩卷》。【公元1199—1295年】南宋慶元五年—元元貞元年趙孟堅著《論書法》。書《題道場詩》《梅竹譜卷》。【公元1295年】元貞元年康里巎巎(子山)生。【公元1296年】元貞二年鮮於樞書《唐詩卷》。【公元1297年】大德元年趙孟頫《歸去來辭》。【公元1295—1297年】元貞元年—大德元年鮮於樞書《杜詩卷》。【公元1298年】大德二年鮮於樞書《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公元1299年】大德三年趙孟頫書《枯樹賦》。鄧文原(善之)書《臨急就章》。鮮於樞書《與澄虛真人尺牘》。【公元1300年】大德四年吾丘衍撰集《學古編》二卷。其中《三十五舉》為論印專著。趙孟頫書《行書洛神賦》。【公元1301年以前】大德五年鮮於樞書《蘇軾海棠詩卷》《晚秋雜興詩冊》《草書千文》《真草千文》《滿江紅詞》《蕭山文廟碑》《游高亭山廣嚴院記》《評書》《青天詞》《壇波羅密帖》等。【公元約1301年】大德五年袁易《錢塘雜詩》。【公元1301年】大德五年鮮於樞卒,時年四十六歲。【公元1302年】大德六年吳文貴刊行《宣和書譜》。【公元1302年】以後大德六年趙孟頫書《玄妙觀重修三門記》。【公元1304年】大德八年趙孟頫書《與中峰明本尺牘》。【公元1306年】大德十年趙孟頫書《玄都壇歌》。【公元1308年】至大元年趙孟頫書《張繼祖墓志銘》。【公元1309年】至大二年趙孟頫書《急就章》。【公元1310年】至大三年趙孟頫書《臨蘭亭敘卷》《蘭亭帖十三跋》。【公元1311年】至大四年趙孟頫書(再致)《與中峰明本尺牘》。【公元1315年】延佑二年趙孟頫書《續千字文》。【公元1316年】延佑三年趙孟頫書《帝師膽巴碑》。【公元1316年】以後延佑三年趙孟頫書《某院記殘稿》。【公元1319年】延佑六年趙孟頫書《仇鍔墓志銘稿》。【公元1320年】延佑六年趙孟頫書《老子道德經卷》《六體千字文》《福神觀記》《漢汲黯傳》。蒲田鄭杓著《衍極》五卷,同郡劉有定作注。李邕所書《廬山東林寺碑》石被火焚毀。【公元1321年以前】至治元年郭畀(天錫)書《陸遊自書詩跋》。【公元1322年】至治二年虞集(伯生)書《劉垓神道碑》。此前後尚有《垂虹橋記》《奉記都運帖》《雜詩卷》等。撰《論草書》《論書》《論隸書》等。趙孟頫卒,時年六十八歲。生前墨跡極多,如《妙嚴寺帖》《松江寶雲寺帖》《與山巨源絕交書帖》《仇鍔墓誌》《煙江疊嶂圖詩卷》《種松詩卷》等。【公元?年】管道升(仲姬),趙孟頫妻,善書,與孟俯書幾不可辨同,衛夫人之後,一人而已。墨跡有《與中峰明本尺牘》等。【公元1327年】泰定四年宋克(仲溫)生。【公元1258—1328年】元憲宗八年—致和元年鄧文原書《與本齋札》《瞻近、漢時二帖跋》《杖錫見過帖》等。【公元1329年】天歷二年柯九思(奎章閣鑒書博士)書《上京宮詞卷》。【公元1289—?年】至元二十六年—?年趙雍(仲穆)書《復四窗札》《所惠翰墨帖》。【公元1331年】至順二年盛熙明撰《法書考》。【公元1333年】元統元年楊遵輯《楊氏集古印譜》。康里巎巎書《述筆法》。按:康里於此作自題「至順四年」,然文宗至順僅三年。文宗至順三年卒,寧宗繼位,翌年惠宗立,改元元統,是至順四年即元統元年也。【公元1334年】元統二年吳叡(孟思)書《隸書離騷。》揭傒斯(曼碩)書《臨智永真草千字文》。為盛熙明《法書考》序行。【公元1336年】至元二年柯九思書《獨孤僧本蘭亭帖跋》。蘇霖撰《書法鉤玄》。【公元1333—1340年】元統元年—至元六年陳繹曾著《翰林要訣》十二章。【公元1340年】至元六年吳鎮(仲珪)書《草書心經》。【公元1341年】至正元年申屠駧以舊摹本重刻《會稽刻石》於紹興學宮(清康熙時為人磨毀)。【公元1342年】至正二年黃公望書《芝蘭室圖銘》。【公元1274—1344年】宋度宗咸淳十年—元至正四年揭傒斯書《雜詩卷》《靜心本蘭亭跋》等。【公元1344年】至正四年吳叡書《篆書千字文》。康里巎巎書《秋夜感懷詩》。此前尚有《十二月十二日帖》《漁父辭》等。翌年卒,五十一歲。【公元1346年】至正六年張雨(伯雨)書《詩札》。【公元1351年】至正十一年呂宗傑撰《書經補遺》五卷。【公元1354年】至正十四年俞和(子仲)書《篆隸千字文冊》。【公元1298—1355年】大德二年—至正十五年吳叡書《篆書東山精舍記》。【公元1283—1357年】至元二十年—至正十七年歐陽玄(原功)書《送自得詩》《虞雍公文序簡》《與季野札》《楊公墓碑銘》等。 明代【公元1359年】至正十九年楊維楨(廉夫)書《周上卿墓誌名》。王冕始以花藥石治印。【公元1360年】至正二十年宋克(仲溫)書《草書唐宋人詩卷》。【公元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楊維楨書《晚節堂詩》。【公元1365年】至正二十五年楊維楨書《張氏通波阡表》。饒介(介之)書《贈僧幻住詩》。【公元1365年】以後至正二十五年周伯琦(伯溫)書《宗德潤墓銘》。【公元1298—1369年】大德二年—明太祖洪武二年周伯琦書《四體千文》《六書正訛篆文》《藏經銘詩》《論篆書》《理公岩記》等。撰《說文字原》一卷、《六書正訛》五卷。【公元1296—1370年】貞元二年—明太祖洪武三年楊維楨書《巫峽雲濤石屏志跋》《寄元鎮詩跡》《虞相古劍歌》《與德常札》《仆客雲間帖》等。【公元1301—1374年】大德五年—明太祖洪武七年倪瓚(元鎮)書《與慎獨二簡》《寄陳惟寅詩卷》《與玄度札》《與良常詩翰》《三印帖》《月初發舟帖》《詩餘手跡》《醉歌行》《竹處帖》等。【公元1311—1375年】至大四年—明大祖洪武八年劉基(伯溫)書《春興八首詩卷》。按:第八首有懷念江南和「於今征戌誅求盡,翻對鶯花百感生」語,知此《春興八首詩卷》當書於陳友諒謀殺徐壽輝在江南稱帝、朱元璋大事征伐之時(1360—1364)。或稍晚,但至遲不會晚於洪武元年(1368)。【公元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宋克書《七姬權厝志》。【公元1368年】以後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令品官子弟及民俊秀通文羲者充國子學生,日課二百餘字,以二王、智永、歐、虞、顏、柳為法。【公元1369年】洪武二年宋克書《急就章》。【公元1368年以後】洪武時,明初,私人刻帖之風日盛。宋克、宋璲(仲珩)、宋廣(昌裔)善書,譽號「三宋」。【公元1380年以前】洪武十三年宋璲書《敬覆帖》。【公元1376年】洪武九年陶宗儀(九成)撰成《書史會要》九卷。【公元1380年】洪武十三年宋廣書《風入松詞軸》。【公元1387年以前】洪武二十年宋克書《錄趙子昻蘭亭十三跋》《張懷瓘論用筆十法》《李白行路難詩卷》《杜甫壯遊詩卷》等。【公元1387年】洪武二十年宋克卒,時年六十一歲。【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成祖(朱棣)六月即位,旋詔能書者入翰林,沈度(民則)、沉粲(民望)、滕用亨、陳登等俱入選。【公元1403年以後】永樂時詔選中書舍人二十八人專習右軍、大令書。成祖愛重解縉(大紳)楷書,當親為持硯,時稱羨焉。【公元1404年】永樂二年詔擇善書者十人為翰林院庶吉士。【公元1405年】永樂三年滕用亨被薦,詔試篆書稱旨,授翰林待詔。【公元1410年】永樂八年解縉書《自書詩卷》。【公元1415年以前】永樂十三年解縉書《宋真宗采賈誼置器說草書卷》,撰《春雨雜述》。【公元1416年】永樂十四年周憲王朱有敦刻《東書堂集古法帖》十卷。【公元1418年】永樂十六年沉度書《敬齋箴冊》。【公元1426年】宣德元年沉度書《不自棄說文軸》。【公元1427年】宣德二年沉度書《張桓墓碣銘稿》。沈周(啟南)生。【公元1428年】宣德三年呂震奉勅編《歷代璽印譜》二冊。【公元1441年】正統六年程南雲書《行書千字文冊》。【公元1450—1456年】景泰時李淳進獻元李溥光《雪庵永字八法》,旋演增其書作《大字結構八十四法》復進。【公元1460年】天順四年祝允明(希哲)生。【公元1465年】成化元年陳獻章(公甫)書《朱熹敦本文軸》。【公元1466年】成化二年張弼(汝弼)書《草書千字文卷》。【公元1470年】成化六年文徵明(征仲)生。唐寅(伯虎)生。【公元1477年】成化十三年李東陽(賓之)書《送秦夔歸武昌詩軸》。【公元1483年】成化十九年張弼書《蘇軾書李太白仙詩卷跋》。陳淳(道復)生。【公元1484年】成化二十年沈周(啟南)書《七星檜圖題詩》。【公元1425—1487年】洪熙元年—成化二十三年張弼書《元宵有懷南安陽治詩軸》《為伍錦衣書軸》。按:此二軸款均署「東海翁」,當為晚年所作。【公元1489年】弘治二年晉庄王子朱奇源使王進等人以《閣帖》《絳帖》《大觀帖》《寶晉齋帖》為主,益以所藏宋、元及明初先賢墨跡,成《寶賢堂集古法帖》十二卷勒石。【公元1494年】弘治七年吳寬(原博)書《種竹詩卷》。王寵(履仁)生。【公元1498年】弘治十一年文彭(壽承)生。【公元1428—1500年】宣德三年—弘治十三年陳憲章書《自書詩卷》《再次玉台詩卷》《種蓖麻詩卷》等。按:張翊《白沙先生行狀》稱其「束茅代筆,晚年專用,遂自成一家,時呼為茅筆字,此三卷筆意正是如此,當為公甫晚年所作。【公元1502年】弘治十五年吳寬書《何處疏砧詩稿》。唐寅書《同歌梓葉詩軸》。【公元1503年】弘治十六年吳寬書《次韻東園菊花詩卷》。【公元1505年】弘治十八年沈周書《生朝自遣詩卷》。刻唐寅書《桃花詩刻石》。【公元1506年】正德元年沈周書《汪宗道所藏米芾蜀素帖跋》。【公元1508—1509年】正德三年—四年王守仁(伯安)書《何陋軒記》。【公元1509年】正德四年沈周卒,時年八十三歲。【公元1510年】正德五年李東陽書《王征墓表長卷》。【公元1512年】正德七年唐寅書《錢彥九郎遠日本詩》。公元1513年以前正德八年朱存理撰《鐵綱珊瑚》。或以為是書乃趙琦美以所得秦四麟、焦竑兩家無名氏書畫題跋併合,復以所見真跡補綴而成。【公元1514年】正德九年祝允明書《出師表》。【公元1515年】正德十年《淳化閣帖》肅府本刊行。【公元1516年】正德十一年王守仁書《龍江留別詩卷》。【公元1447—1516年】正統十二年—正德十一年李東陽書《與陸治齋尺牘》。【公元1518年】正德十三年王寵書《自書詩卷》。【公元1520年】正德十五年祝允明書《和陶淵明欽酒二十首詩卷》。【公元1521年】正德十六年徐渭(文長)生。祝允明書《草書詩稿》《赤壁斌》。【公元1522年】嘉靖元年華夏選集、文徵明文彭父子鉤摹、章簡甫刻《真賞齋帖》三卷。【公元1523年】嘉靖二年祝允明書《懷知識詩卷》。唐寅卒,時年五十四歲。【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祝允明書《牡丹賦》《先母陳夫人手狀》《毛珵妻韓夫人墓志銘》。【公元1525年】嘉靖四年祝允明書《和陶淵明飲酒二十首詩卷》。項元汴(子京)生。【公元1526年】嘉靖五年王世貞(元美)生。【公元1527年】嘉靖六年王寵書《贈南岩顧君詩軸》。王守仁書《家書信札》。【公元1528年以前】嘉靖七年王守仁書《象祠記卷》【公元1529年】嘉靖八年王寵書《宋之問詩帖》【公元1531年】嘉靖十年王寵書《自作雜詩卷》《為事茗書七絕二首詩卷》,文徵明書《黃庭堅書伏波神祠詩卷跋》。【公元1531年以前】嘉靖十年祝允明書狂草《前後赤壁賦》。按:此卷無年月,然卷後有黃省曾嘉靖十一年跋、文徵明嘉靖十三年跋。據以推知。【公元1533年】嘉靖十二年王寵卒,時年四十歲。【公元1534年】嘉靖十三年文徵明書《蓮社圖跋》。【公元1538年】嘉靖十七年文徵明書《游天池詩卷》。【公元1540年】嘉靖十九年刻文徵明書《辭金記》。【公元1541年】嘉靖二十年文徵明書《心經卷》。【公元1542年】嘉靖二十一年陳淳書《草書長卷》。【公元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文徵明書《輞川圖卷跋》。陳淳卒,時年六十二歲。生前尚有《古詩十九首卷》《岑參各買至詩軸》等墨跡。【公元1545年】嘉靖二十四年文徵明書《草書赤壁賦卷》。【公元1548年】嘉靖二十七年豐坊(人翁)書《謙齋記》。又嘉靖時撰《書訣》。文徵明書《四體千字文卷》。【公元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文徵明書《雪賦、月賦冊》,與子文彭、文嘉纂刻《停雲館帖》。【公元1551年】嘉靖三十年邢侗(子願)生。文徵明書《醉翁亭記》。文彭書《南極星光詩軸》。【公元1554年】嘉靖三十三年文徵明草書《蘭亭序》《陶淵明飲酒二十首》。【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董其昌(玄宰)生。文嘉(休承)書《致少原世契兄尺牘》。【公元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文徵明書《行書赤壁賦》(其一)。【公元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文徵明書《七言律詩冊》《雜花詩卷》《行書赤壁賦》(其二)。陳繼儒(仲醇)生。【公元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文徵明卒,時年九十歲。文彭書《採蓮曲卷》。【公元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文彭書《虎丘納涼詩卷》。【公元1567年】隆慶元年文彭書《盧仝茶歌卷》。【公元1569年】隆慶三年徐官撰《古今印史》。【公元1572年】隆慶六年顧從德輯《集古印譜》。【公元1573年】萬曆元年徐渭書《天瓦庵詩卷》。文彭卒,時年七十六歲。【公元1573—1619年】萬曆時東漢《曹全碑》於郃陽出土。周應願(公謹)撰《印說》,為文人篆刻奠定理論基礎。邢侗、米萬鍾(友石)、張瑞圖(長公)、董其昌齊名,時稱「邢張米董」。項穆(德純)撰《書法雅言》一卷。【公元1580年】萬曆八年文嘉書《真率齋銘》。【公元1585年】萬曆十三年黃道周(螭若)生。【公元1586年】萬曆十四年詹景鳳(東圖)書《贈觀瀾學士詩軸》。【公元1587年】萬曆十五年詹景鳳書《草書詩軸》。【公元1588年】萬曆十六年周天球(公瑕)書《題自繪墨蘭卷》。【公元1589年】萬曆十七年張學禮輯《考古正文印藪》。【公元1590年】萬曆十八年項元汴卒,時年六十六歲。生前人《懷素苦筍帖跋》等多種墨跡。王世貞卒,時年六十五歲。生前有《宋搨黃庭經跋》《昨見帖》等多種書跡。又,王氏曾編纂《古今法書苑》七十六卷。死後王干昌始為校勘行世。【公元1591年】萬曆十九年徐渭書行草《呈雲岳先生詩卷》。【公元1592年】萬曆二十年王鐸(覺斯)生。王時敏(遜之)生。【公元1593年】萬曆二十一年倪元璐(玉汝)生。徐渭卒,時年七十三歲。生前尚有《青天歌卷》等墨跡。【公元1596年】萬曆二十四年來行學輯《宣和集古印史》八冊。【公元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陳洪綬(章侯)生(一說生於萬曆二十六年)。【公元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邢侗纂集、吳應祈、吳士瑞摹(來禽館法帖)三捲成。何震以自刻印成《何雪漁印選》。沈野撰《印談》一卷。【公元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董其昌書《謝希逸月賦》。【公元1603年】萬曆三十一年董其昌書行草《癸卯書卷》【公元1605年】萬曆三十三年蘇宣輯自刻印為《蘇宣印冊》。董其昌書《董源瀟湘圖卷跋》。【公元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董其昌刊《戲鴻堂法帖》十六卷。傳山(青主)生。【公元1610年】萬曆三十八年章藻刻《墨池堂選帖》五捲成。【公元1611年】萬曆三十九年朱簡撰《印品》。【公元1612年】萬曆四十年邢侗卒,時年六十二歲。生前尚有《臨王獻之鵝群帖》《得袁二謝草書軸》等。陳獻撰集、吳之驥鐫刻《玉煙堂帖》二十四卷。【公元1613年】萬曆四十一年韓道亨書《草訣百韻歌》。顧炎武(寧人)生。【公元1614年】萬曆四十二年汪關輯《寶印齋印式》一冊。【公元1615年】萬曆四十三年董其昌書行草《赤壁賦冊》。查士標(二瞻)生。【公元1616年】萬曆四十四年張丑以書畫家為綱領系書畫作品。博採眾書成《清河書畫舫》十二卷。陳元瑞編輯、吳朗摹刻《玉煙堂董帖》、薈萃董其昌一家十五種,歷十五年乃成。【公元1621年】天啟元年程原、程朴輯《何雪漁印海》。米萬鍾書《賀劉景孟八十壽詩軸》。清(后金)太祖天命六年,鄧簠(汝器)生。張瑞圖(長公)書《感遼事作詩卷》。【公元1623年】天啟三年笪重光(在辛)生。【公元1625年】天啟五年董其昌書《三世誥命卷》。朱簡輯自刻印成《菌閣藏印》。【公元1559—1625年】嘉靖三十八年趙宦光(凡夫)有《竹梅五言篆書聯》《陸遊試茶詩軸》《鳥吟五言草篆軸》等墨跡。【公元1626年】天啟六年朱耷(雪個)生。張瑞圖書《客座私祝軸》。陳繼儒書《背山臨水詞卷》。董其昌書《李白月下獨酌詩卷》《李益登天壇夜見海日詩卷》。【公元1627年】天啟七年潘之淙著《書法離鉤》十卷。【公元1628年】崇禎元年董其昌書《宋詞冊》。姜宸英(西溟)生。公元?崇禎時蔣如奇摹刊《凈雲枝藏帖》八卷。陣甫伸編次、章鏞摹刊《渤海藏真帖》八卷。米萬鍾卒。生前撰《篆隸考訛》二卷。【公元1629年】崇禎二年朱彝尊(錫鬯)生。張瑞圖書《秋山圖題詩》。【公元1575—1629年】萬曆三年—崇禎二年李流芳(茂宰)書《天門七言絕句軸》等。【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董其昌撰《容台集》,其中《容台別集》部分為書畫題跋。【公元1633年】崇禎六年張灝輯《學山堂印譜》十冊。【公元1635年】崇禎八年董其昌書《項元汴墓志銘》。此前尚有《臨徐浩張九齡告身帖》《雷雨楓林聯》等墨跡多種。撰《書禪室隨筆》。王鐸書《為皓老先生詞壇作草書軸》。【公元1574—1636年】萬曆二年—崇禎九年文震孟(文起)「書跡遍天下,一時碑版署額,與待詔(文徵明)埒」。【公元1636年】崇禎九年董其昌卒,時年六十三歲。【公元1637年】崇禎十年吳楨摹刊《清鑒堂帖》十卷。張瑞圖書《讀易詩二首卷》。【公元1638年】崇禎十一年倪元璐書《此山詩冊》。【公元1639年】崇禎十二年王鐸書《游中條語》。張瑞圖書《燕子磯放歌行長卷》。【公元1640年】崇禎十三年王鐸書《臨王獻之鵝群帖》《雒州香山作詩軸》。【公元1641年】崇禎十四年《快雪堂法書》刊行。【公元1643年】崇禎十六年王鐸書《王維詩卷》《豹奴草書條幅》。汪砢玉撰《珊瑚綱》四十八卷。【公元約1643年】崇禎十六年陳洪綬書《致陸淵詩軸》。【公元1644年以前】崇禎十七年倪元璐書《題畫七言絕句》《左思蜀都賦軸》《索郵騎大譁感賦詩軸》。【公元1644年】崇禎十七年倪元璐卒,時年五十二歲。黃道周書《曹遠思推府文治論卷》。 趙孟頫行書《論裴行儉書法》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