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數十萬互聯網從業者的共同關注!作者:蘇傑。作者授權早讀課轉載。(ID:mantousxy)編輯:Juvae無論是產品經理,還是創業者,預估你的產品是否被大眾接受,能不能擁有良好的市場,都是一個難題。畢竟,做出來的產品沒人用,市場上推不出去,不能給公司帶來盈利,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損失。那麼,如何精準地預估產品是否容易被大眾接受,是否可以擁有良好的市場,在一推出之時就能有大量用戶蜂擁而至呢?這和產品的商業模式創新密不可分。唯有在了解現有的商業模式基礎之上,你才能去做產品創新,去不斷設計出牛逼的產品。作為一個產品人、互聯網人,我們如何分析一個產品的商業模式?如何在已有的商業模式中突圍,做出被用戶認可,被市場廣泛接受的好產品呢?除此之外,創業公司、大型公司、傳統公司的產品坑該如何避免?一、什麼樣的商業模式最具備創新的特質?想要解讀,就要先明白,商業模式是什麼?它與盈利模式、業務模式有什麼不同?商業模式:商業過程我們為用戶創造了什麼價值。盈利模式:我們怎麼賺錢,收入來源及結構。業務模式:我們要做什麼,並如何做到?那麼,如何深入理解一個行業的商業模式?寬泛的講很難,我們可以思考一個消費者掏出的50元錢都流向了哪裡?從而去劃分這個行業里的供應結構,去發現哪裡還有暴利與機遇,而機遇正是我們產品創新的源頭。例如,在噹噹購買一本定價50元的書,當消費者付費35元(一般書籍都打7折)后,這35元錢都去哪裡了?噹噹從出版社進貨,大約能拿到5至5.5折,大約需要給出版社26塊,噹噹能截留作為利潤的9塊錢價差。這9塊錢又怎麼分呢?它需要覆蓋噹噹的運營成本,包括人工、伺服器、帶寬、物流等。如果趕上在做活動,還有營銷費用。這樣算下來,單靠賣書產生的利潤並不會有很多。我們再看看出版社拿到的26塊錢,也可以繼續分解。圖書標價的大約8%到10%會給作者,即作者有4、5塊的分成。然後,出版社需要給印刷廠10塊錢左右,而這筆錢印刷廠要用來買紙、買墨、開工資、維護機器,會繼續被分掉。出版社剩餘的10塊錢,還需要給與書有關的人員支付工作報酬,比如編輯、校對、排版、設計等,以及發行、財務其他等輔助人員,還要負擔房租、倉儲、物流等日常運營費用。此外,還要給國家繳稅。當你把錢的去向追溯下去並梳理清楚以後,就會明白行業內在的規則,也才可能分析哪裡還可以優化。比如說,把實體書轉變為電子書,可以大大節省印刷環節的成本;又如,通過自媒體引流,向終端讀者直供,就砍掉了噹噹這類渠道將近20%的成本(羅輯思維就是這樣做的);再如,把實體書只當作更大的內容型產品里的一個偏營銷的模塊,依託實體書來提升品牌影響力、做線下埋點,最終通過培訓、音視頻內容賺錢,那麼在實體書上虧一點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商業模式的創新,必須具備兩個要素:技術突破與市場洞察。在新材料、醫藥等領域,技術經常成為阻礙。但在互聯網行業,會更加強調市場洞察,考驗產品經理的市場調研與需求分析能力。單純的技術突破,不是創新,而只是發明。除了受阻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外,大部分產品經理無法做出一款成功的產品,還源於他們在創業公司、大公司,和傳統公司經常踩的13個坑。二、做產品,都會遇到哪些坑?創業公司的七個產品坑都是什麼樣的?當創業公司打算做新產品時,他們會遇到怎樣的坑?「這個idea不能跟別人說」每當創業者神秘的告訴你「這個idea不能跟別人說」時,你就聽聽得了。這種言論,往往只是見識太少。因為,真正發現一個別人沒發現idea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真正的創新和核心壁壘是怎麼創造出來的呢?絕不是想出來的,往往是一塊磚一塊磚做起來的。你有一個很牛逼idea和你真正做成這件事之間的差距,就像你在捷運上看到一個可愛的女孩,與你已經和她一起買了學區房一樣遙遠。「我們就差個程序員了」互聯網行業每年出現的新產品成千上萬,而這其中,90%的產品都根本不應該被做出來,因為90%的產品都是偽需求。就差一個程序員,更大可能就是又要做一個市場根本不需要的東西。對於創業者和產品人來說,最緊急且根本的問題恰恰是,考慮這個產品是否是市場需要的。「別急,我們要憋個大招」這屬於典型的「封閉開發三個月,一舉成名天下知」思路。且不說三個月是否能做出一款成熟的產品,三個月的時間,行業該發生多大的變化?作為創業者,一定要把你的長期規劃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落地執行,不斷的去了解市場的反饋,了解用戶的需求。否則,三個月後,屠龍寶刀已好,龍卻升級了!「我覺得用戶肯定會喜歡」這種「不跟真實的用戶交流,只是覺得這個東西有用」的迷之自信,我們在很多創業者身上看到過。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用戶需求叫,你覺得用戶會喜歡。但沒有經過用戶需求調研的產品,往往都很難通過市場的檢驗。「給我盯著XXX,先抄后超」先抄襲再超越,在某種語境下是對的。但如果在執行的時候專註於抄襲,就會淪為複製品。打敗成功產品的,絕不是它的複製品,而是從另一個需求場景超越了她的新產品。「不怕,我們有資源」面對互聯網+的風口,很多傳統行業都在尋求轉型。就資源而言,呼風喚雨的傳統行業,自然是一家獨大。但往往決定做產品時,企業會深陷資源陷阱,反而影響了產品創新。資源陷阱是指過度依賴已有資源,而忽視了創新、突破,更不會去積極尋求新的解決變化。正如,擁有豐富資源的非洲是智人的誕生地,現在卻是最貧困落後的地區。「找到風口、找對賽道」創業者往往堅持,只有找到風口、找對賽道,才能創業成功。但其實,投資人是必須要儘快找到風口,隨時更換賽道。而對於創業者來說,堅持做一件特別想做的事情,帶著使命感去創業,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在一條可見的路徑上不斷嘗試,成功的幾率要比單純做機會主義者要高的多。比如,科學松鼠會就是一直堅持知識分享的案例。從科學松鼠會,到果殼網,再到在行、分答,在這個行業的積累和沉澱,都成為下一步前行有力的保障。大型公司的產品三大坑如何避免?在大型公司的產品創新坑吐槽開始之前,想要向大家普及一個概念叫創新者的窘境。是指當一家公司在一個領域取得巨大成功的時候,就等於編織了一個對自己很有利的價值網。而當這個行業發成巨變時,想要做產品創新的人往往會被這個網牢牢捆住。不是你不想變,而是你的用戶、供應商、員工都會因為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束縛你去變革。「高層管理者與中層/基層管理者的矛盾」在大型公司,高層希望員工能自下而上進行產品創新,但中低層管理者往往因為KPI等壓力,對創新者實行「軟暴力」。因為做產品創新會分散員工的注意力,進而影響業績。大型公司里,整體和局部的矛盾,往往是難以調和的。「主流業務與非主流業務的糾結」在大型公司中,如果創新的部分是主流業務,則往往被質疑,這些本應該做好的部分為什麼做不好?而創新的部分是非主流業務,則往往被其他部分搶奪資源,造成創新無法成型。「內部選手/團隊自身水平的問題」在大公司里創新的人,往往不如真正出去創新的人水平高。因為忙於創新的人,往往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做的並不太順利。那麼,大公司內部產品創新碰到的這些問題該如何解決呢?1.如果你在內部做,你可以成立一些績效特區。可參考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做法:主流不變,特區去嘗試新的東西,給予充分的授權、資源、支持。2.體外循環。大型的互聯網公司都成立了體外創業派系,如「阿里系」、「騰訊系」、「百度系」。通過派系資本進行投資,在體外循環磨鍊后,再進入大的生態體系中。大型公司往往用這個做法來開枝散葉,讓自己使命和價值觀延續下去。傳統公司的產品坑有哪些?說到傳統公司的創新坑,就一定要回顧一下傳統公司面對互聯網的思路變化:1.看不見。這樣的小公司能做什麼呢?2.看不起。都不賺錢還這麼折騰,有意思么?3.看不懂。不賺錢卻有大量的融資,為什麼?4.趕不上。發現對方已經成為平台並大量盈利,而自己已經落後了!「作為一個部門,成為眾矢之的」比如,傳統公司的電子商務部,就成為了各個部門的眾矢之的。由於線上線下的渠道需求不同,電子商務部門往往與其他部門在貨品和定價上產生衝突。老闆疲於調節矛盾,最終以電子商務部門負責人辭職告一段落。「成立子公司,但控股,不放決策權」傳統公司自上而下的控制習慣,往往很難改。母公司控股,創業的子公司往往是沒有決策權的傀儡,雖然不用其他部門爭奪資源,但卻無法施展。「內部投資,但不知怎麼導入資源,那為什麼不把錢給VC?」內部投資,不知如何導入資源。不如把錢給VC,讓VC作為中介,去投資創業團隊。這種是類似體外循環的方式,讓公司的界限越來越模糊,對創業者的資源支持多,束縛卻大大減少,成功的幾率往往會高於控股的創業子公司。三、如何通過分析一個行業來找到產品創新點我們以上門服務為例,來深入分析判斷產品的創新點。關鍵要素:技師、物料、場地對於上門服務來說,有這三個關鍵要素。技師:技師成本越低,就更利於上門業務。美容美甲的技師成本低,上門服務創業的成功率就高一些。而上門體驗、診療,由於需要高科技醫學人才,技師成本就高。此外,單技師成本低,多技師成本高。物料:所需物料越複雜,越不適合上門。其次,對場地要求高的,也不利於上門。服務過程:不用停留,一次多人。上門不用停留可以提升訂單密度的方式,讓技師單產更高。如e袋洗,只需上門取衣,送衣服,停留時間短,若訂單密度高,盈利就非常可觀。一次服務足夠多的客戶,大大提升訂單密度,技師的盈利效率也會高。服務結果:可衡量、可傳播可衡量服務是指有明確評判標準的服務,會利於積累有效的信用評價。可傳播是指更容易讓用戶自傳播,大大降低獲客成本。比如,上門美甲服務,用戶自發拍照傳播的意願強,更利於傳播。而上門按摩服務,可傳播性相對弱一些。作為創業者、產品經理,甚至每一個互聯網人,面對任何一個行業,都應該去思考這個行業各個行業角色的分工和交流,從而分析出有哪些關鍵要素能夠成為這個行業的發展點和創新點,進而找到突破的契機,做出的產品才能有市場,才有可能在一上線就有機會得到大量用戶的青睞,才能活得更長久!投稿郵箱:mm@zaodula.com本文由作者授權早讀課發表,轉載請聯繫作者。3月29日,100offer 邀請了被稱作「架構師的搖籃」的阿里中間件參加知乎 Live。阿里中間件承載了世界上最有挑戰的場景,應對了一次次雙十一的流量洪峰,他們對人才的要求指引優秀架構師之路的方向。掃描二維碼,參與 Live 會讓你了解怎麼樣的架構師才能勝任頂尖團隊中的工作。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