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不知道你留意沒,去4S店買車時,很多車型要加價才能提車,有些車型即便加價也要等半年。加價車到底值不值得買,該不該買,是很多消費者買車時面對的現實難題。同時,儘管廠商三令五申禁止加價賣車,經銷商依然以各種手段抬高新車售價。那麼,在為什麼會頻頻出現加價提車的現象?廠家推出的飢餓營銷手段每每提到有爭議性的話題,不明就裡的消費者會將矛頭直指根源——生產廠家。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以小米為首的科技公司頻頻推出有較低指導價的新款產品,並藉助互聯網手段激發人們的購買慾望,製造一機難求的現象,甚至催生出了大量手機黃牛。飢餓營銷最早是在2003年被日本企業帶到的,當時的車市正處於第一個高速增長期,本田就對CR-V實施了「飢餓營銷」的策略,並取得了成功,使這款車連續多年穩坐SUV市場銷量第一的寶座。隨後,豐田、大眾等企業紛紛效仿,屢試不爽,豐田漢蘭達、奧迪A4L、一汽-大眾高爾夫、上海大眾途觀都成為加價的明星。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位不願意透漏姓名的合資企業市場部負責人一句話道出了真相:「正常情況下,工廠只要正式投產,產能只控制在滿負荷生產的80%。尤其是合資企業,自動化程度很高,進一步提高產能是沒有問題的,很多時候這只是廠家的一種飢餓營銷。」市場出現供需失衡加價提車不僅僅是廠家惡意炒作、營銷造勢的手段,有些時候經銷商也「趁火打劫」,尤其是在市場出現供需失衡,消費者排隊等車時。汽車作為產業鏈條長、生產複雜程度高、價值大的消費品,精準規劃產能、實現供需平衡的難度也很高。汽車公司在早期產品規劃時,會從需求端考慮問題。比如對一款SUV車型的預期銷量為每月5000輛,因此在對零部件需求上的規劃也是以5000輛作為目標,每月的新車產出量就為5000輛,供應到市場的新車數量就受到了限制。然而,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的井噴,尤其是消費者對SUV車型的偏愛,排隊購車的現象就出現了。加價是一種市場行為,價高者得。經銷商面對這些排隊等車的消費者,自然不會放棄賺錢的機會,所以當消費者過度追捧一款新車,導致市場出現供需失衡發生,加價提車的行為就出現了。車型少,缺乏競爭產生市場供小於求的原因,主要在於國內汽車行業還不成熟,市場競爭不夠激烈,消費者可以購買的車型也比較少。尤其是國內放開汽車消費時,可供消費者選購的車型並不多。當本田在國內推出兼具操控性和豪華性的雅閣時,必然會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再比如,保時捷卡宴推出時,市面上還沒有第二款跑車品牌推出的SUV,於是加價20萬就成了買卡宴的「標配」。因此,當市場缺乏足夠的競爭力時,就會導致供需失衡,從而引發加價售車的現象。可以發現的是,隨著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加價購車的現象越來越少,加價幅度也越來越小。俗話說的好:「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加價提車這樁買賣沒有消費者闊綽出手,也不會火到今天。根據心理學家的調查,大多數的消費者都存在買漲不買跌的消費心理,市場上凡是瘋狂漲價的商品,都一定程度地會出現消費者瘋狂搶購的行為,因為消費者害怕價格還會上漲,經銷商也會出現囤積漲價商品的行為。另外,現如今買車已經成為了一種時尚潮流,有些車型在剛剛推出時,就受到消費者的追捧,讓消費者產生攀比心理,好像誰沒買這款車就成了「土包子」。於是在經銷商和消費者綜合心理和行為的情況下,出現了加價提車的現象。雖然通過加價可以儘快提到自己喜歡的車型,但加價會助長車企、經銷商的囂張氣焰,讓加價行為持續下去。另外,加價提車還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因為在消費者換車時,二手車殘值並非依據購車實際花費,而是依據該車型的發票價格以及當前市場銷售價格。車圖騰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NDIMedia旗下新媒體 暮四(劉小悶)-machong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