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做事之前應該有規劃、抉擇,這是要根據佛法來判斷做事的發心、目的是否善良清凈,還要觀察各方因緣,尋找合適的時機和方法,但這個思考不能與妄想划等號。區別在於: 前者是向內求,管理自己的動機和行為,後者是心跑到外面去了,跟著外境轉了,那就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做了。社會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人心的複雜,歸根結底就是貪嗔痴。如果能夠認識自己的心,把握自己的心,那就懂得如何面對別人的心。患得患失,其實是慾望強、貪心重的表現。要多去思維無常,降伏自己的貪心,就能夠以比較平靜的心來看待得失。普通人所以為的「無條件的付出」,也意味著沒有宗旨,只是因為業力或感情使然,遇到傷害就深受挫折。修行人的一切行為都是以破除我執、成佛利生為方向,不管順逆境界,都能夠轉化為自身成長的資糧,未來無盡的因緣。正是因為佛弟子有這樣的發心與願力,所以即使被真心付出的人傷害,也仍然無怨無悔,內心安樂不 動,因為這就是修行的一部分,從中能夠收穫智慧的增長、我執的伏滅。「我曾於彼利樂施,並予深心寄厚望,彼卻非理妄加害,願仍視為勝導師。」如何才能相信一個人?那就是要聽其言、觀其行,要相處過、很了解,才能生起很深的信任;或者是自己非常信任的朋友所說的話、所推薦的人,自己也能夠信任。離開這兩種情況,對一個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人也就談不上信心。信佛也是如此,必須要去了解佛、了解佛法,了解修行佛法的人。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