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聽它說 製作/譚詩宇)作者:長江日報記者劉智宇 高萌 徐佳 李亦中共享腳踏車誕生以來在出行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不過隨著共享腳踏車的普及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亂停佔道、據為已有市民在東湖綠道騎行。長江日報記者郭良朔攝 @「亂得糊塗」:經常看到共享腳踏車車座被拆卸、輪胎被扎漏泄氣,或者二維碼被刮花等等,這究竟是共享腳踏車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還是無聊人士的故意破壞? @「198522116」:共享腳踏車給了騎車人方便,但亂停亂放也給行人添了一些不方便,公交站台,人行道,景區門口,到處擠滿了共享腳踏車,怎麼破? @「夢想藍天」:回家發現樓道里居然有輛共享腳踏車,難不成有人將共享腳踏車變成了「私人專車」?既共享便利 又共擔責任長江日報評論員 肖暢互聯網時代的經濟模式創新,為「共享」解決了技術上的可能,特別是新近興起的「共享腳踏車」,讓人們越來越切實地感受到,一個「共享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任何新事物,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難免會帶來新的問題和考驗,需要人們在意識和行為上適應調整。共享腳踏車幫助許多人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難題,使得綠色出行漸成風尚。與此同時,車輛的維護、使用、停放等,出現了不少雖可預料、但仍令人遺憾的問題。這一城市出行模式的大改變,也就成為對城市文明的新要求,需要我們從方方面面進行調適,儘快形成共享時代的新文明。 共享,意味著人人擁有,人人便利。例如共享腳踏車,騎行者雖然不擁有對腳踏車的產權,卻共同擁有使用權。只有車輛被最大化地共同使用,這種模式才能成立,每個人才有長久使用的可能。如果我們把車輛鎖起來,或者放在自己家裡,短時間看似乎是擁有了更多,最終卻會是一點都無法擁有。 共享,既是共同得利,也是共同責任。共享腳踏車為運營企業帶來成長的無限可能,那麼企業便需要為解決它增添的新問題付出成本,這是責任。共享腳踏車為城市解決了微出行和綠色交通問題,城市在道路分配、停車場所劃定上得想辦法,這是責任。我們每個使用者當然是更直接的受益人,按規矩停放、按規矩騎行,也是責任。這些責任,一起構成共享時代的城市新文明。 我們無意於把共享時代的短期不適應歸結為素質問題。這是一次「相遇」,就像工業化初期人與機器的相遇,新交通時代我們與捷運的相遇,我們得由不適應迅速轉向對規則的順從,養成新的文明自覺。譬如電梯出現以後,大多數人有了先下後上的意識;城市有了捷運以後,我們改掉了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吃東西的習慣。 共享,分享,在過去是一種美德,具備這種美德是高尚,不這樣做也無可厚非。但進入「共享時代」,它就應該是基本的文明標準,是對我們每個人提出的要求。共享精神,共享文明,因此具有了一定的社會強制性,如果不能儘快適應,便會付出代價、受到懲罰。對於企業,是失去了成長的潛力,對於城市,是失去了擁抱未來的機遇,對於個人,是你成為公共生活中被厭棄的對象。 共享腳踏車出現的問題,提出的城市文明新要求,是普遍的。我們發起適應「共享時代」文明新要求的倡議,是因為我們希望武漢這座城市,在各方面有先人一步的表現,是因為我們相信,大家共同熱愛著這個城市家園,一定會不斷做更好的自己,讓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家園具有格外吸引人的美好。直播預告明天上午10時,「共享腳踏車的文明難題」微峰會將在長江日報頭條號、長江日報APP進行直播,歡迎大家觀看直播並留言參與討論。我要上封面歡迎推薦和自薦,一張照片+一句最想和大家分享的話,發送到郵箱cjrb027@qq.com(請同時提供姓名、職業、聯繫方式方便聯繫),你就有可能成為第二天長江日報官方微信《早安武漢》的封面人物哦。出品:長江日報融媒體中心 編輯:蔡欣星 校讀:胡蝶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