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八百里快遞,五天未至。催問寄件人,答:因申通分錯了快件,誤了時辰。急嘆一聲:太誤事,為什麼不用順豐? 言畢暗思,為什麼脫口而出順豐?它的品牌何時強植我心?見過他的廣告嗎?沒有。看過他的企業家報道嗎?沒有。王衛被稱為最低調的隱形富豪。唯有上市敲鐘時才見他攜一快遞哥現身鎂光燈。 有個公式,叫做品牌約等於廣告。很多時候,它是對的。比如腦白金、王老吉、耐克…… 可是在順豐面前,這個公式不成立。 順豐的品牌,完全是用戶體驗積累的結果。這種體驗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是經過長時間比較而漸成共識的。以至於順豐可以作為快遞的代用詞,比如:我馬上給你順豐過去。 不但是順豐,整個的快遞行業好像都沒有投廣告。快遞行業不需要做廣告嗎?從理論上說,一個非壟斷性、若干品牌共享市場蛋糕、與消費者直接對接的行業,是有廣告需求的。至少國際品牌是常年投放,並且層出不窮玩創意。比如聯邦和DHL: 將來,國內的同行會投廣告嗎?會的,會有一天,你突然看到某個快遞品牌的包下整個捷運站,或者24小時極速刷屏,向你宣傳他的服務更好、他的速度更快。 但是在這之前。想想他們不做廣告的原因和好處。原因大概是:1,行業不成文的共識。也許沒想過,也許覺得沒必要;2,捨不得燒這個錢;3,不知道該怎麼做,如果沒有特別的競爭手段,廣告說什麼呢?3,廣告投下去,有兩種可能,一是沒啥用;二是效果不錯,下單量如果急速上升,收發能力跟不上怎麼辦?豈不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是服務本身造就了順豐的品牌,而不是其它。可感知性越強的行業,越是如此。比如餐飲、景區、物業……不好吃、不好玩、管得差,再多的廣告也沒卵用。 但是許多企業常常著急上火,總覺得「我的產品很好,就是營銷宣傳沒跟上」。他對熟人圈裡「禮貌性的好評」信以為真,對消費者的負評卻選擇性屏蔽。他總認為別人家的廣告做得好,所以業績好;卻沒有看到,別人家真正的品牌建設,是在消費者真心認為好之後,不斷口口相傳、不斷在朋友圈裡自發傳播的結果。說到底,他是缺乏對用戶體驗的清醒認識,以及滿足消費體驗的能力和耐心。用四個字來形容,叫做急功近利。 在高度同質化的行業,比如瓶裝水、運動鞋、啤酒……可感知的區別微乎其微,品牌建設確實主要依靠廣告宣傳,消費者的認知、好感或者信任度,與廣告的訴求與水準息息相關。但是可感知性越強的產品,廣告只能完成告之的作用,可以解決知名度的問題。但是品牌自身的社會評價取決於消費者的二次傳播。慌言重複一萬遍並不會成為真理。 讓廣告拉客來,和讓客人拉客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至少在服務行業,後者才是根本。否則,錢燒了許多,水卻一直不肯開。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