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一件流光溢彩,製作精良的民族服飾,不單單隻是一件漂亮的衣服,它承載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審美觀,凝結了一個民族的智慧,寄託了一個民族的情感。和服,便是在世界民族大舞台中,大和民族最為耀眼的象徵之一。 然而在日語中,除了「和服(わふく)」之外,還存在著「著物(きもの)」和「呉服(ごふく)」這兩種同樣表示日本服裝的辭彙。雖然在日本三個詞現在都作為同一個意思被使用,然而它們在語源上有是有區別的。那麼三者間的真正的區別是什麼呢?「和服(わふく)」首先,和服就是「日本(和)的衣服」的意思。這個詞語出現的原因和我們熟知的表示日本理想女性的「大和撫子」(撫子是一種花,為和的唐撫子區分,出現了大和撫子的說法)一樣,算是為自家的衣服打上了專屬標籤,用來與其他國家民族的服飾做區分。和服相對的服飾日語便叫做「洋服(ようふく)」。 「著物(きもの)」這個詞語本來表示的意思是「著るもの」(穿的東西),但是到了江戶時代末期,西洋文化傳入日本,為了將本民族服飾和洋服區別開來,著物與和服成為了同義詞,都代表大和民族的服裝。 和服(著物)與洋服最大的區別就是,洋服使用沿著身體曲線的立體裁剪手法(「洋裁(ようさい)」),並且織物(布、綢緞)和編織品都作為材料使用。而和服則是將直線裁剪的服裝各個部分拼接縫製在一起(「和裁(わさい)」),再繫上腰帶。並且在製作使用的材料上,和服是以織物為中心。 「呉服(ごふく)」最初吳服指的是歷史上三國時期時從吳國傳入的織物。關於吳服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和服用的織物的總稱,另一個是為了與「太物(ふともの)」(粗淺織物)區分,表示絹織物。「太物(ふともの)」包括粗布、粗麻布、棉麻等質地的織物。在日語中綢布店就叫「呉服屋(ごふくや)」。 雖然說語源來歷不同,但是在現在來看,和服、著物還是吳服也好,三者一樣用也是沒關係的。 和服的歷史和服作為日本的傳統民族服飾,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現在看到的樣式。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服也經歷了革新和變化。從1603年到1868的江戶時代,在日本區別社會階級和地位變得非常重要,穿著不符合自己地位階級的衣服則會被人背後指指點點說三道四。1600年代後半活躍的作家、俳諧師井原西鶴曾這樣說過:「身のほどにあった場所を忘れるから、金遣いの荒い女たちは天罰を覚悟しなければいけません」(因為忘記了自己的地位身份,花錢大手大腳的女人們要有被天譴的覺悟。)下圖為製作於1800年-1850年間江戶時代的年輕女性的「打ち掛け(長罩衫)」(用絹和金銀線刺繡製作)。 江戶時代禁止穿著紅色的和服。但是,時髦的煽動者們對這個規定敬而遠之,穿著紅色的內衣或者襯衣招搖過市吸引人們的眼球。下圖為製作於1740年-1760年間江戶時代的「著物(小袖)」窄袖便服(採用友禪工藝並用絹和金銀線製作) 。明治時代拉開了日本近代化的大幕,日本的很多地方都有了變化。日本人對於「時間」也有了新的認識。1873年公曆被導入日本,這對於一直都是新天皇繼位就意味著新時代開始的日本人來說有著很大的改變。這個新的計算時間的方式對和服也產生了影響,人們變得開始順應季節的變化來搭配和服。下圖為製作於1840年-1870年間江戶時代的年輕女性的「打ち掛け(長罩衫)」(時令花卉和蝴蝶圖案,用絹和金銀線刺繡製作)。到了從1912年到1926年的大正時代,更彰顯「女人味」的摩登女孩登上日本的歷史舞台。與曾經鄉村女孩的裝扮不同,這些女孩兒們大膽的反抗社會潮流。她們將自己從階級限制中解放出來,享受酒和煙草帶來的樂趣,完全根據自己的意願穿著自己中意的洋服,亦或是極其精美的和服。下圖為大正時期穿著洋服的女性。像和服這樣專註於精心裝飾的服裝,成為了日本20世紀初有著最為顯著影響力的藝術領域。通過流行時尚,日本的女性(特別是一直處於低階級的女性)和男性們,將日本的傳統服飾與傳入的歐美元素進行搭配與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話題:大家喜歡或者日本的哪些傳統服飾呢?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近期熱門文章推薦(直接點擊即可)1、你是瓜子臉還是鵝蛋臉?看看日語里是怎麼形容這些臉型的2、從香菜飲料818日本那些魔幻飲料3、日語里到底有哪些「帥」?只會一個カッコいい那就OUT了!4、アホ?バカ?只會用這些日語撕逼你就out惹?5、從地下十五層車站起,818日本強大的地下交通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