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關於德國幼教我們大概聽到最多的關鍵詞是關係、興趣、環境:與孩子們建立親密關係;由幼兒的興趣主導絕大部分活動;環境既是課程內容又是課程實施手段;教師是陪伴者。(點擊閱讀:【布案例】德國最受歡迎的幼稚園,不是蒙台梭利,不是華德福,而是它!)那麼幼稚園的環境創設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應該如何實施?怎樣與課程內容相結合?今天,小布再為大家分享德國一所歷史悠久的福祿貝爾特色幼稚園,看看它們如何踐行「一個好的幼稚園環境就應該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教科書」。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用自然、低結構材料進行自主建構活動孩子是環境創設的直接參与者人創造環境,環境也創造人「關係」也是環境的重要元素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幼稚園始建於1971年,走過接近半個世紀,目前有252個1-6歲的孩子。園長Frau Kerstin 自1982年就在這幼稚園工作,培育和見證了兩代人的成長。正如它的文化底蘊一樣深厚,這所幼稚園環境創設處處做到了以孩子為中心,富含人情味和感染力,溫馨動人。初走進小孩的活動區域,彷彿是走進了《格列佛遊記》童話世界里的小人國,一切東西都小小的,矮矮的。有迷你的小廚房、矮矮的洗手台、衛生間、操作台、餐桌、椅子、外套掛鉤、玩具、書籍、水壺與杯子、創作空間與物料。。。所有活動空間的設置都是兒童伸手所能觸及的,孩子就是裡面的主人。在這裡,兒童所有的活動完全可以自主選擇、自給自足,想要什麼就自己拿,幾乎不需要老師的協助。每天的午餐是以自助餐形式,老師會把準備好的食物分類放到取餐台上,孩子們要一個個輪流自取食物;吃完后要收拾乾淨自己的餐桌並把餐具放到歸類的地方。牆上的幼稚園守則里以第一人稱寫著「我們自由決定和誰玩、在哪裡玩」,「我們玩過的玩具,自己收拾」,「我們自己動手取吃的水果和喝水」等(見下圖)。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兒童廚房:一個可以做飯的真實的廚房,電磁爐,烤箱,洗碗機,各種餐具一應俱全,只不過裡面的櫥櫃都是縮小版的,完全根據孩子的身高來設計。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自己利用食材來烹飪食物、製作創意的蛋糕、餅乾等,這也是他們課程的一部分。園長和教師要半蹲下身子才能從孩子的視角出發,貼身體會孩子的需求。幼稚園從環境創設方面充分體現了對兒童的尊重,也培養了兒童的獨立性。整個幼稚園幾乎看不到有深度加工的教具產品,大部分的教具用料都是沒有經過加工的天然材料。有的還是孩子從生活、自然環境里收集回來的材料,例如秋天的落葉、樹上掉下來的栗子、河邊的小石頭、衣服上的小紐扣、晾衣服的夾子、紙筒……這些東西被孩子賦予豐富的想象力后,經過老師和孩子的能工巧手就能變成一個個極富創意的藝術品來。並且,這些藝術品也成為了他們點綴幼稚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其他不方便從自然直接獲得的教具材料,幼稚園也只是提供基本結構的物料,孩子們要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運用這些基本的材料創作、搭建自己的想要的模型。一方面,沒有經過加工的物料不會在孩子認知自然中帶來干擾性,另一方面,低結構的物料可以最大限度的滿足孩子自由創作的需求。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認識自然,在創造的過程中既發揮孩子的想象力,也鍛煉動手能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去區分哪是課程、哪是環境創設呢?自然而然就完成了所謂的教學目標。孩子是環境創設的直接參与者幼稚園裡的環境創設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四季、節慶而變化。去認識自然、感知四季的變化,是孩子重要的一課;不僅讓孩子走進自然里,還把四季的元素帶回園中。到了春天,在老師的陪伴下,孩子們去收集花瓣,觀察光禿禿的樹枝長出新芽;在夏天,去河流邊記錄雨季河流水高的變化,培育和觀察生物的成長;在秋天,去收集樹上掉下來的果實和繽紛落葉;在冬天,去戶外堆砌雪人、用聖誕老人的禮物點綴教室……節日更是幼稚園環境創設非常重要的環節。圍繞著狂歡節、復活節、萬盛節、聖誕節等幾大節日及地方性節日,在節日前一個月左右,老師就開始帶著小孩去準備過節的東西,共同把節日元素加入到幼稚園布置里,營造出濃厚的節日氣氛。隨著節日一天天靠近,老師會以節日為主題引導孩子去認識節日背後的故事、習俗、文化,孩子們儀式感十足地期盼著節日的到來。幼稚園所到之處,每一組孩童,每一個空間,每一角落……都能讓孩子看到一年四季天然的綠植和美麗的色彩,聞到各種花草的香味,潤物細無聲般促進幼兒的視覺、嗅覺、觸覺的發展。所有房間根據不同季節特徵的牆飾布置,也讓幼兒了解時令變化和自然世界之間的關係,無形中幫助了幼兒增長知識、發展智力。老師組織孩子利用廢舊物品搞小製作,安排養育和觀察蝸牛的成長等,無處不是在培養孩子關心集體、勤儉節約的品質和善於動手動腦的生存能力。「關係」也是環境的重要元素環境不止包括物的環境,還應包括「人」:師生關係、小夥伴間的關係、幼稚園與社區的關係。培養孩子的多元文化素養園內國際生比例高達40%,老師們同時會德語、俄語、英語的很多,都能雙語教學;順應園內孩子文化背景的多樣化,多元文化啟蒙是這裡的一大特色。不分膚色、語言、宗教等文化背景的孩子們從一入園開始,就被平等對待分到各個組別。園長和老師會有意識地引導不同膚色的孩子玩到一起,並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們認識到這個世界由不同膚色的人組成,大家都是平等的。孩子們在集體活動過程中,通過感知、體驗,慢慢對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有初步的理解,也逐漸形成「欣賞、理解、尊重、友好地與人共處」的意識。園區所有小孩在混齡安排中可以提出並互相串門到另外一個空間,跟其他組孩子老師認識,一起玩耍,互相照顧。所有的一切都是以過程為導向,特別重視過程「玩好」!在這樣多元文化啟蒙教育下,孩子很早就認識和適應人類膚色、語言、宗教、國籍等的多樣化,也培養了他們尊重、接納世界文化的胸懷。從孩子們跟入園陌生人的交流中,處處可見有全球意識的「世界小公民」,多元文化啟蒙在這讓孩子們真正的全面發展。與社區的密切互動另外,幼稚園還通過與外界密切的互動,多方位培養孩子的能力。園裡會定期組織家園共育的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其中來;也邀請附近的國小生定期過來陪孩子一起做一些富有創造力的活動;周邊的幼兒、青少年協會也是幼稚園的常客……寫在後邊的話的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曾這樣說:凡是兒童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這一思想在今天這所德國幼稚園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以前在這裡上幼稚園的孩子,有些長大后又回到了這當老師,有些又把自己的孩子送來這上幼稚園,而且這種現象不在少數。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這裡的園長、老師和孩子都把幼稚園當作自己的家,並且熱愛著這個家,每個人都對這個家有份特別的感情吧。PS:圖文版權屬於「育涵文化」,感謝分享,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育涵文化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