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今天,作為他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該有很多人在懷念他吧。畢竟他的電影被稱為「台灣社會的手術刀」,畢竟他是華語電影界難得的大師。很多人大概都有這種感覺,知道《一一》、《獨立時代》、《恐怖分子》,甚至《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這些電影,知道張震、金燕玲、吳念真,甚至蔡琴,卻不知道這些電影、這些人同他的關係。就像一開始的南宮妹,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把蔡琴的前夫楊德昌,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的導演對上號。《見字如面》中一封楊德昌逝世后蔡琴寫給他的公開信,被歸亞蕾重新朗讀,這段十年的無性婚姻又一次被瘋傳開來。作為深受當時媒體渲染鼓動的一員,看到蔡琴那句「作為一個女人,他給我的寂寞多過甜蜜」對上楊德昌那句「十年婚姻,一片空白」,腦子瞬間一熱,只想罵一句「渣男」。可某天,當這兩個形象對接成一個人後,那股子想罵街的情緒忽然都自生自滅了。發覺一切的看不慣,不過是自己太用世俗的道德與觀念去綁架他們。倒不是因為腦殘粉屬性,而是突然發現這個男人的藝術和生活是統一的,電影中桀驁執拗的,生活中任性自我的。乍看這兩個詞褒貶立見,可這就是藝術和生活的區別,藝術中獨特會讓你高歌遠航,生活中就沒那麼討喜。—— 歌曲《給電影人的情書》有人說,楊德昌的電影都是拍給自己看的,只是你恰巧也喜歡而已。我不同意這句話,但卻認同它的內核。楊德昌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生活,他的電影會讓人覺得這是個很會生活,也很懂生活的人。沒有絢爛的光影變換,沒有刻意雕琢的人物,而是長鏡頭和緩慢推進的節奏,讓電影更加接近生活的本真模樣。就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為了能讓初出茅廬的張震保持演出自然,他就直接讓男主角小四兒用了張震的名字,更為調皮的是,張震在家裡就被喚作小四。(當然我是不會告訴你們,飾演他二哥和父親的兩個人,就是他的親爸爸和親哥哥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海報作為一個理科生,楊德昌的電影都有夯實獨特的邏輯結構,涉及龐雜繁複的人物,即通過人物自然的交集和發展去展現變化。楊德昌一生共有電影七部半,以及未來得及問世的兩部動畫片。很多人遺憾他不夠高產,可就是這樣,才讓這每部電影內容都足夠豐富,仿若一部電影就是一個世界,不是嗎?電影《一一》截圖,洋洋在外婆的追悼會上楊德昌電影中我最喜歡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因為相比於《青梅竹馬》中新舊時代猛烈對撞,或《麻將》言辭犀利的諷刺,這兩部片子的表達方式是平靜的。然這兩部又是不同的,《牯嶺街》中楊德昌是少年感滿滿的哈尼, 看透世間的虛偽,卻在冷漠中保持了少年的熱忱;而《一一》中那個溫暖如水的家庭,卻處處透露著世間的冷漠,導演化身該是洋洋,少年身可心已老。他對世界的觀點始終不變,人生很多事情,那是你無以抵抗的,但他看待世界的心境已經變化。電影《青梅竹馬》劇照他電影的變化,與台灣當年的環境是分不開的。楊德昌出生在上海,幼年時隨父親遷居台灣。在那個年代的台灣的文化高壓政策下,電影儼然已死去的行業,大多數內容服務於政治宣傳。70年代末,一批人逐漸覺醒了,他們希望尋求真實的歷史,還原生活的本真,台灣新派電影逐步成型。許多導演為之付出努力,甚至不惜為此挑戰審查制度,電影終生未在台灣上映。那個時代的台灣飛速發展,卻也猛烈地陣痛著。他們希望人們能夠睜眼看看這個世界的變化,而不是迷失在台灣當局政府費心營造的虛假環境中。楊德昌一生獲過戛納、金馬等多項海內外大獎,但他的才華橫溢始終只服務於他的「憤世嫉俗」。時代或許不會因為誰而改變,但你可以選擇和他一樣做一個銳利的記錄者,給別人看他們看不到的東西,給別人講他們不知道的事。楊德昌參與導演的電影《光陰的故事》被視為台灣新電影的開山之作,而他的逝世也伴隨那個時代的沒落和結束。我們懷念楊德昌,不僅是對他才華的惋惜,更是遺憾在同樣的土壤上,沒能再生長出像這樣屬於時代旗幟。只 有 不 到 1% 的 影 迷 關 注 了 本 公 號,你 很 有 眼 光郵箱:marketing@jsrrpg.com 微博@獵影娘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