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鯿魚,也叫鯿花,油鯿,長身鯿,同時還是三角魴、團頭魴(武昌魚)的統稱。鯿魚主要分佈在的長江中、下游附屬中型湖泊,在其他江河支流也均有分佈,是主要淡水養殖魚類之一。下面小編從鯿花的習性、釣位、魚餌配方等方面說說鯿魚的釣法技巧吧。 一、鯿魚的習性 平時棲息於底質為淤泥、並生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的中、下層中,冬季在深水處越冬。是草食性魚類,成魚以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絲狀綠藻、淡水海綿等 為主食,也喜歡吃陸生禾大學部植物和菜葉,還攝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動物。一般從4月開始攝食,一直到11月,以6~10月攝食量最大。二齡重 300~500克,最大可達3~5千克。 長春鯿,又叫長身鯿、草鯿、油鯿、鯿花魚,原產於北方,不怕冷,冬天仍吃食。團頭魴又名武昌 魚,原產長江中游,怕冷,水溫8℃以下就冬眠基本不動不食,30~40℃時比30℃以下更活躍,吃食更勤快;長春鯿、團頭魴和三角魴都是天氣越熱吃鉤越 勤,是夏日垂釣最理想的魚種。 二、鯿魚的釣位 (1)鯿魚習慣成群結隊按照一定路線覓食,釣到一條鯿魚,周圍往往就是一群。它們覓食的路線,按照風向和水的流向前進。 (2)開闊水域、凸出水面的埂尖的前方,最好選大水面的鏵尖。河流的轉彎處,洄水灣。每年的4~6月的繁殖季節,選擇水深1.5~2米的回水河灣、湖汊, 且水草茂盛、水底有軟泥之處。有流水時,釣流水下方,有風,就釣下風口。在流動水域,一般應選水流不急、水底為砂石的水域。 (3)鯿魚多數在水草外緣游弋,喜歡不斷遊動覓食,而不是固定或緩游在一定水域,因此,打窩時要多打幾個窩子,以便尋找蹤跡。在密集水草的地方,鯿魚體大游不進去,但若其中某處有較闊大的水洞,那是好釣點。在無水草的明水水域,應找水底略為低洼或有障礙物的地方。 (4)鯿魚喜歡舔生在木樁、石柱的青苔及長在其上面的螺獅,徘徊在其附近的小蝦、小魚等小動物。 (5)養殖水域,多在飼食處附近。在廁所、豬圈、牛欄、雞舍附近水域也可以。 (6)冬季,天氣冷,鯿魚為了避寒而游向深水,在淺水難釣到。冬季,固定在水面上的漂浮物或者有一片腐敗的水草,只要下方有適當的水深就可以。如果河塘中沒有明顯的漂浮物和障礙物,則可選深淺交界的地方。 三、魚餌選擇 鯿魚以食草為主,葷餌也食,如紅蟲、蚯蚓、小蝦、螺獅等。經常群來群去,只要跑一條,其他魚也跟著跑。如果跑魚,就要到更遠的地方打窩,重聚魚。在養殖塘,常飼什麼,餌就用什麼。下面是三種釣鯿魚誘餌和釣餌。 (1)玉米 誘餌窩料:最簡單的煮老玉米和新鮮的嫩玉米。有條件可打點新鮮的玉米葉子。夏季可用粉末性黃豆粉,新鮮菜籽餅、花生餅。拌餌時,最好半干半濕,扔入水后,有的下沉到底,有的慢慢下沉,有的浮於水表,這樣香氣易向四周擴散,鯿魚易發現食物。 釣餌:煮開花的老玉米和剝掉皮的嫩玉米。 (2)麥麩包面 麥麩包面(也叫「包食」和「萬能餌」,鯿、鯉、草、鯖、鯽等魚都喜歡),即釣鉤先掛上黃豆般大小的面餌,外層再包裹上麥麩成球狀。優點是能把誘釣結合起 來,打窩和垂釣同時進行,半天下來麥麩能把10個立方米以上的水域較好地霧化,形成立體窩區。一旦鯿魚進了窩區就像進了「麵包」房,久呆不去。用「包食」 要注意,一是垂釣水域中必須有一定數量的魚,二是不要常提竿,以守為好。 製作步驟: A.面餌。面餌是用白麵粉加米酒調合攪拌而成。偏濕為好,調幹了,魚不愛吃;過稀,當它和外層麥麩餌入水后,又易造成魚鉤露出太多,影響上魚。 B.麥麩餌。麥麩+米酒+三分之一的水調合而成,其中可加入菜餅粉或玉米粉或小米。調干,成粉末狀為好。只要能將麥麩餌包裹在面餌外層,能捏成團入水前 不鬆脫就行。用「包食」初釣時,先捏成比乒乓球大;待魚聚成窩,「包食」每次比拇指甲稍大即可。當天沒用完的面餌和麥麩餌可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可再用。 (3)酒糟、豆腐渣、碎豆餅粒 用新鮮的酒糟、豆腐渣、碎豆餅粒拌和製成。不要太粘和過散,以入水便散開為宜。比重大的碎豆餅粒較快地沉入水底,質輕的酒糟、豆渣則吸水后慢慢下沉。從 水面至水底全有餌料存在,形成一個立體餌料網,誘魚效果明顯。釣餌可用細蚯蚓、小蝦、蛆蟲、紅蟲掛鉤。冬季釣餌用紅蟲最好,冬釣紅蟲對各種魚類都有極大的 誘惑。 四、漁具選擇 鯿魚頭小,嘴小,體大,掙扎力弱,因此,用2號線,5號中型偏小的魚鉤即可。 初秋,氣溫下降,變得肥壯的鯿魚開始向下游和深水區轉移。釣組改用5.4米以上的手竿,2.5號主線、1號~1.5號子線,7~8號白狐鉤。到了秋季第 二個月,鯿魚已轉移至深水處,用手竿釣感覺有點短了,最好用海竿或磯竿,綁上單鉤、雙鉤、炸彈鉤、葡萄鉤遠拋。雙鉤垂釣時,為增加上鉤機會,可適當放大上 下雙鉤之間的距離。 五、釣法技巧 鯿魚冬春多在中下層水域覓食,夏季在中上層多。吃鉤不猶豫,吞餌時浮漂反應有:一是含餌上抬吞餌,散漂上浮,立漂橫躺水面;二是含餌邊游邊吞,浮漂平移或黑漂。出現這些情況可揚竿。魚中鉤時,應儘快將它拖離窩子,以免驚走魚窩裡的群魚。下面是釣鯿魚的三種方法: (1)懸浮釣 無風的夏日、天氣悶熱造成水底缺氧,鯿魚會改變泳層而上浮。取韭菜葉一根,或取一嫩青菜葉,二、三莖嫩青草,也捲曲成小方塊或小團形掛在鉤上,懸於水的表面或水中間,鯿魚即搶食拖走,揚竿即可釣起。 垂釣時可從下往上或從上向下調漂尋找魚,每次調漂最好移動十公分左右,調好一次試釣五、六竿,無魚吃鉤再進行釣整,直至釣著魚為止。秋天的時候,早中晚溫差較大,在垂釣過程中視上魚情況還要經常調整釣層。 (2)拖釣法 拖釣法是常用的釣鯿魚方法,吃鉤率高。用紅蚯蚓、昆蟲或米蛀蟲等葷餌。拋出離窩2米多的地方,在鉤餌沉到底之前,將鉤餌上提至近水面,放下,再 提,有時前後,有時左右拖,使鉤餌不斷在窩子附近慢慢游弋。注意拖動範圍不要大大,力氣速度都要小,主要慢慢下沉來引誘蝙魚。 (3)沉底釣 當風和日麗,氣壓高,水色滑,水中氧氣充足,魚食慾旺盛時,鯿魚會成群結隊在水底搶食,這時,用葷餌素餌均可,沉於窩子底釣,一般是浮標迅速上浮或指向深水,提竿即可。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