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程千帆先生近讀《閑堂書簡》,這本書提供了了解千帆先生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除了讀《古詩考索》這樣的名著,還有配合著書簡,才能更清楚地懂得這個大學者。以下是幾點感受。一、有大節、有見識。1990年改蔣寅《寄宏生伯偉金陵》詩句「賴有七字差堪慰,暫對菱花開醉顏」,而為「長懷鄭伯千秋論,放歌猶可破愁顏」。所謂鄭伯千秋論,即「多行不義必自斃」(見《左傳》「鄭伯克段於鄢」)也。可見先生之史識。1988年書簡,數次提到「上下相蒙」,「上下交相利」。前一條出自《左傳·傳二十四年》「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后一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直見時代真相。1995年10月3日致陶敏:「方今學術,嘩眾取眾欺世盜名者比比皆是,然荀子云:狂生者不胥時而落,君子之道,仍必闇然日章。我行我素,終必為今日後世所承認接受。」更多次引「狂生者不胥時而落」一語,以誡諸弟子友人。早洞見高教腐敗,仍於亂世守道,自勵勵人、1993年1月6日致陸耀東:「王西彥兄在花城出一小冊子,曰《凄愴的鏡子》,其第一篇曰《在鐵鎚與鐵砧之間》,詳細述評了高爾基在斯大林壓力下不得不要兩面派說違心話的情況,讀之令人悚然而又凄然。唐人詩云: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高爾基竟可與息夫人相提並論,真比較文化史之奇觀也。」二、先生文學史學術史有卓識,僅以書簡中所涉,記數端於下:(一)與吳志達、程章燦書,多次提及反對觀堂一代又一代之文學之說,反對以文體變遷史代替文學發展史,主張凡一種文體成為主流之後,其他問題仍然可能有新生命新進展,晚明散文、聊齋傳奇體小說、晚清詩詞尤為明顯。更因此反對魯迅好詩已被唐人做完之說,毛澤東宋人不懂形象思維之言論。(《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一輯有先生《韓愈以文為詩說》,與吳志達書簡中說「未能暢言」,正是反對毛的觀點)與蔣寅書云:清詩開拓之境,或遠過唐與先唐。(二)文學史上的大家與大家之間,有轉折點。文學研究與文學欣賞不同,尤在發現這些隱而不彰的轉折點。如論權德輿、論元好問等,皆有見。(三)論《世說新語》用當時合本子注,引陳寅恪。看出並非如西方文學思想之所謂個性解放,而實為集體風尚。又論《世說》由風尚而人物塑造,由人物塑造而時代精神,其實正是文學影響歷史社會,而不僅是社會影響文學。(四)論今人考據學之弊:一則考其所不必考,則陷於支離破碎;二則據其所不能據,則流於牽強附會。(五)論陳寅恪的不今不古之學,實即亦古亦今,貫通中西,繼往開來,既不完全符合的傳統,也不完全跟著西方現代學術走,而是斟酌古今,自成一家。(六)論唐代文學一個待開之境:如何順著陳寅恪先生的提示:內亂外患的連環性,而研究外族興亡與文學的問題。(七)論王國維的詞不可及,有宇宙人生之悲憫。而論王國維之詞學,則彼不見得高於晚清論詞諸家之見解。三、臧否人物,有眼光。雲施蟄存乃當今文壇之大師;雲「王元化是當今真能明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極少數通人之一」;雲錢鍾書雖然「實值得矜才炫學」,然「故弄玄虛亦有」;青年學人中,以陶敏、陳尚君、陳平原、羅宗強、王小盾、趙昌平等六人為畏友;雲「論議論超卓,於詞人確有體會,則楊海明勝吳熊和」,等等。四、千帆先生於弟子,細大不捐,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多有嘉言。如云:「對一切真善美的東西,儘力汲取。吃牛肉不會變成牛。」「識師之家法,乃能突破成規,自為家法。」評定職稱之事:「成固欣然,敗亦可喜。」學術批語:「可有驚人語,但不要傷人。」「從事科學研究,必須在前人已經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向前發展,所以,必須從掌握已有的文獻開始。」「應處理好學術與品德、考據與辭章、文學與歷史、中文與外語、理論與材料幾個關係。」「文學畢竟是心學、情學。」「人寫的論文,應有人自己的文化特點。」「首先是專門專家,然後才是別的。」先生對於他苦心經營的軍團,是很有自信的。1996年嘗云:「南大中文系可保持三十年之優勢。」今十年已過,所言不虛也。(2006年)>原載胡曉明《文化的認同》【相關閱讀】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