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立秋節氣,濕氣重的人該如何祛濕養生 立秋又稱交秋,意思是暑去涼來,秋天開始,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立秋後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餘威,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秋標誌著秋天的開始,天氣也漸漸變得涼爽起來。俗話說:「秋後一伏熱死人」,立秋前後大部分地區氣溫仍然較高,依舊會有「秋老虎」來犯。因此,立秋養生重在祛暑養肺.在養生上,立秋作為秋天的開端,此時自然界的陽氣變化也從「長」的狀態轉向「收」的狀態。立秋飲食調養宜補養脾胃,這樣做既是對夏季損耗的彌補,也是冬季貯存體能、積蓄能量的需要。 《黃帝內經》言「濕氣通於脾」。因脾喜燥惡濕,濕邪留滯,最易困脾。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致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為水腫或腹瀉,加之人們喜食生冷瓜果、冷飲,更助濕邪,損傷脾陽。由於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早秋脾傷於濕,且為冬天的慢性支氣管炎複發種下病根。適時進補 常言道:「秋季進補,冬令打虎」, 但進補時要注意不要無病進補和虛實不分濫補。中醫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病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能補益身體,否 則適得其反。 入秋後氣候開始乾燥,人們常常會出現口乾、唇乾、鼻干、咽干、大便乾結、皮膚乾燥等現象,這些中醫稱之為「秋燥。」 秋以後氣溫由熱轉涼,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食慾開始增加。因此,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間段,人們可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季的消耗,並為越冬做準備。。飲食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靜心安神的食品為主。陳皮冬瓜二豆粥: 冬瓜250克,陳皮5克,扁豆30克,黑豆30克。將冬瓜洗凈去皮切片,與洗凈的陳皮、扁豆、黑豆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二豆熟爛,調入精鹽即成,有健脾祛濕消暑的功效。生地粥: 生地黃(鮮品洗凈細切后,用適量清水在火上煮沸約30分鐘后,濾出葯汁,再復煎煮一次,兩次藥液合併后濃縮至100毫升,備用。將大米洗凈煮成白粥,趁熱加入生地汁,攪勻食用時加入適量白糖調味即可。滋陰益胃,涼血生津。情志養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曰:「秋三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立秋後在精神方面要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穴位按摩的養生方法 立秋期間按摩豐隆、足三里、脾俞等穴位,可讓脾胃變得強壯起來。豐隆穴是化濕要穴;脾俞可健脾和胃;而足三里能補中益氣、通經活絡。以上3穴每天按100次,也不失為一種腸胃「避暑」的好辦法。《清太醫院配方》記載:有一湧泉貼膏,可治先天不足,後天虧損,骨瘺身瘦,陽氣虛弱,此貼常貼湧泉終身永無寒濕,癱瘓之症,能防病保健,排毒養顏,延年益壽。想了解更多養生長常識加微信wrm61433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