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Nancy Borowick攝影作品:癌症家庭# 撞見一本真正投合自己的好書,就像在轉角遇見愛,嗜辣之人見川菜,有激情四射的碰撞,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從今天起,打算做這樣一個試驗,看看我讀的書能不能撞中你。撞一本不行,就兩本。今天不行,就明天。 # 看看今天撞見啥:眾病之王:關於癌症,我們知道些什麼? 文丨網易蝸牛讀書領讀人田非非 今天撞到的書稍顯沉重。 癌症已經是目前人類社會致死率最高,讓人聞之色變的一種疾病。《眾病之王:癌症傳》悉達多·穆克吉 著(提醒:如果你抽煙,請一定翻到文章末尾看看最後一條。)這本《癌症傳》梳理了幾百年來人類與癌症的戰爭史。就像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遊戲,但一點也沒有升級打怪的快感。 因為其中絕大部分戰役的結局,都是人類的失敗。難怪書中將癌症稱為「眾病之王」:五一剛過,就聽說我的一個國小女同學查出眼癌,而且已是晚期。去年回老家還遇見過她,聊過小孩、工作。令我格外難過的是,她一直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那雙似乎能看透人心的清澈的眼睛。 這些年不時會聽到周邊有人患癌,結局都是無解,最後只是多活半年或一年的分別。以至於現在聽到消息都只能長「唉」一聲。 是不是很荒誕?想想人類已經在迎接人工智慧時代,馬斯克的火箭也打開了移民太空的希望,然而對於癌症,我們還是束手無策。 《癌症傳》中寫到,阿姆斯特朗登月的那一年(1969),深受鼓舞的美國抗癌組織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抗癌登月計劃」。他們認為人類既然能征服外太空,也將很快攻破癌症,征服人的內在宇宙。 他們的希望當然破滅了。事實是: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醫學界才剛剛弄懂癌症的發生機理。 作為一個文科狗,我這麼有熱情去閱讀這本醫學科普,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周圍人的遭遇,以及對這個謎題的好奇心導致。 癌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如此難以征服?《癌症傳》的作者悉達多•穆克吉力圖清楚地回答這個問題。 悉達多•穆克吉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癌症醫師,他一路就讀於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以及哈佛大學藥學院,在牛津大學獲得致癌病毒研究的博士學位。他的實驗室主要致力於運用新型生物方法開發抗癌藥物。慕克吉在梳理醫學史資料時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癌症的早期歷史,就是很少有癌症的早期歷史。直到19世紀,讓人心驚膽戰的疾病有傷寒、鼠疫、天花、霍亂、結核等等,印度教甚至有專門管理天花的女神。但沒有人提到癌症。 唯一的早期記載是公元前2625年,古埃及偉大的醫生印和闐在莎草紙上記錄:「乳房上隆起的腫瘤意味著胸內有腫塊存在,體積大、分佈廣泛、硬實……可以把它們比做未成熟的河曼果,摸上去又硬又涼」。莎草紙上記載的48個病例下面都寫了治療方法,唯有對這個腫塊病例,印和闐只寫了短短的一句:「沒有治療方法。」 到今天癌症顯然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死亡殺手。慕克吉分析為何癌症在古代那麼少見而今天如此泛濫,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首先癌症是一種與年齡密切相關的疾病,其發生幾率有時隨年齡增長呈指數性地增加。如患乳腺癌的幾率在30歲的婦女中是1/400,而70歲婦女的幾率是1/9。 在古代社會,人類壽命普遍短暫,往往還沒有得癌症,就死掉了。 文明並沒有導致癌症,而是通過延長人類的壽命,暴露了癌症。 其次是我們對癌症做檢測的能力也得到了大大的加強。比如乳房X射線照相術能檢測出早期乳腺癌,就大幅「增加了」乳腺癌發病率。 現代生活中的致癌因素是不是也增加了?作者並沒有反對,但他嚴謹地認為,目前還缺乏大規模的實驗統計來驗證或證偽各種「致癌物」。 乳腺癌是一種最常見的癌症,19世紀的醫生開始與這種癌症進行戰鬥。當時的醫生採用了一種看起來最直觀的方法,就是乳房切除術,通過切除腫瘤來治療癌症。然而癌症還是在切除的邊緣複發了,為了根治癌症,19世紀的醫生們之間甚至展開了一場比賽,看誰切得更徹底:從只是切除乳房,到切除腋下的淋巴群,直到切除胸大肌,甚至肋骨。但這種完全近似於「肉刑」的殘酷治療,並沒有能使病人多活一年以上。 1974年,美國《醫學世界新聞》發表文章《四大'未解之謎'》,裡面列舉的四個謎題分別是「不明飛行物、喜馬拉雅雪人、尼斯湖水怪、癌症病毒」。——當時人們還相信癌症是由某種病毒感染引起的。癌症無法打敗的秘密在上世紀80年代末終於被揭開了: 因為癌症就是我們自己。癌細胞就是我們自己的細胞,癌基因也一直在我們體內代代相傳,只是等待合適的時機被激發。 作者用了一個蛇鯊的故事來比喻了這種隱藏在內部的敵人:我記得小時候看恐怖電影,印象最深,每次想起來都後背發涼的是港片《山村老屍》里的一幕:主人公看到一隊陰森的鬼魂走過來,其中一個抬起頭面目猙獰地對他笑了一下。而那個人就是他自己! 這個故事的可怕之處在於,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不了解的恐怕就是自己。癌症就如同這樣一個潛伏在我們身體里的陰魂,等待著有一天突破牢籠,露出猙獰面目反噬己身。 人類的免疫系統對癌症失效,因為它根本就是「自己人」。癌細胞的過度生長、轉移所使用的機制和通道都和人類正常細胞自我更新的機理完全一致。只是癌細胞因為基因突變,失去了正常的生長控制機制。 癌細胞的求生慾望,也完全和人類千萬年來在自然界的求生慾望一樣強烈,作者在書中都忍不住感慨:正因為癌細胞就是我們自己的細胞,所以殺滅癌細胞的藥物也會殺死我們。這是為何醫生們束手無策的原因。從手術切除,到發現射線療法、化學療法,醫生們竭盡全力,然而癌細胞總是死灰復燃,重新肆虐。90年代后,隨著人類基因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癌症的基因研究越來越深入,我們才開始看到了一些曙光:能識別癌細胞的靶向藥物治療有望最終解決難題。然而這條路還很長:這意味著研究者要開發出無數種針對不同基因變異的靶向藥物,才有可能徹底征服這種病魔。這是一個需要耗費無數時間和努力的艱巨任務。 這不是一本以成功和大獲全勝做結尾的書。作者在最後寫了他的一位病人,一位癌症晚期的女心理學家。她一度以為自己已經打敗了癌症,然而癌細胞終於對靶向藥物產生了抗藥性,在四年後捲土重來並徹底把她打倒。 她用盡自己的聰明才智去努力尋找救命的方法,最終發現無濟於事。於是全書就在寫她的最後一夜中結束:雖然已經是21世紀,人類與癌症的鬥爭之路還很長很長。最後關於癌症基因是如何被激活併發生突變的原理,書中有形象而專業的解釋。這裡不再引用了,建議去看書。 這本書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者和病人的故事,歷史故事,但也有一些涉及專業醫學和生物學知識的描述會顯得枯燥。可以不求甚解快速瀏覽,並不會影響對全書的把握,也不會錯過重點。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想提醒抽煙的同學注意:我的外婆就是肺癌去世的,而她生前抽了幾十年的煙。《癌症傳》用了一整章講述肺癌與吸煙的關係是如何被研究者發現和證實的。看完這本書,真心建議還是儘早戒煙吧。·END·本文由網易蝸牛讀書領讀人田非非授權發布我們是不疾而速網易蝸牛讀書每周一,會上新書報告誰不愛小鮮肉每周二,話題故事分享每周三,冷門好書推介每周四,熱門好書新解包括不限於名家書單、主題書單期待你帶上蝸牛在節假日放飛自我蝸牛的成長需要你的陪伴隨手安利小蝸牛,截圖給後台還有機會獲得免費閱讀時長哦○○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長按關注不疾而速 與你共讀......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