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普洱茶熱是在2005年馬幫進京之後,爆得大名,乃至於產業規模一下子差不多擴大了一千倍,2005年之前,雖然全省各產茶縣皆有茶廠,但是,以生產綠、紅二茶為主,幾乎都在馬幫進京之後才轉產普洱。 2007之前的普洱茶市,無論銷售老茶或者新茶皆以老茶為號召,其中有兩個案例比較典型。 其一,2005年發生影響巨大的「豬圈發酵事件」,時有業內人士舉報廣東四會市有人在豬圈、臭水溝旁「做舊」普洱茶,之所以選擇陰暗之地,是為了快速做成「古董茶」,該事件導致剛剛被馬幫進京帶熱的普洱茶市場,一下子跌入冰點,無論是思茅的產區還是華南銷區,都處於停滯階段。其後,政府和協會組織人馬考察,才發現原來是在做渥堆熟茶,所謂的臭水潑濕出陳舊腐爛味的說法也是子虛烏有。這可以說明了當時人們對於普洱茶的認識,認為「紅湯紅水」即為老茶。 其二,馬幫進京和豬圈發酵之後,普洱茶市場在2006年10月後進入報復性反彈,當時,雄達茶城一個40平方米的小店,每天的營業額可以高達上百萬,客人進來都是問你家最好的茶是什麼,30元的不要,300元的不要,把30元的在後面轉一圈拿出來賣3000元,客人說,這可以喝喝。而這種瘋狂之境,持續到2007年春茶過後崩盤。 思茅地區當時幾乎每一個鄉鎮級以上的農貿市場都懸挂有「存錢不如存普洱」的標語,雲縣的老百姓傳說:「早上一籮籮(茶),下午開摩托」。無論是達官富豪,平民百姓都為普洱而狂。這些,都是當時真實的場景。而圍繞這些的,都是老茶概念的吸引,無論銷售新茶還是老茶。普洱茶市場的報復性反彈有其原因,最直接的原因在於當時產業一下子集中爆發的投資熱潮,於2005年下半年開始集中茶廠建設,一下子從之前的三個茶廠變化到1000個茶廠,今日市場茶廠的規模也在當時定型。當時市場中心,圍繞思茅,思茅在2007年之後改名普洱市,不過,宣傳與馬幫進京幾乎同步。資金的集中投資,總要釋放,所以,至於2006年10月國慶與中秋的送禮熱潮,普洱茶的市場開始熱火朝天。 當時的普洱縣(現寧洱縣)一下子從一個普洱茶茶廠(即普洱茶集團)發展了上百家茶廠,當地一個房地產老闆順著陡峭的公路邊修了一長排鋪面,準備拿來做茶葉市場,當然,這種違背商業規律的商鋪,自然會煙消雲散,茶葉市場夢隨著07年崩盤,不了了之。普洱縣的近百家企業也隨著中心轉移到勐海,也剩餘到十餘家企業運轉。 當時昆明的金實、雄達、康樂等茶葉市場車馬往來,人流穿梭,聽到的是「開盤價」、「收盤價」這樣的專業金融術語,不知道的人,以為進入了舊上海的股票交易所。茶價每天都在增值,每天都在翻番,甚至你上個衛生間出來,價格就又升了一段,而且,無論任何品牌,都不愁賣,只要你有茶餅,上面寫明普洱茶或七子餅。 茶葉市場的熱潮最終影響到了茶山,2007年春茶階段,很多茶商背著現金,守住茶農搶購茶葉,這與今日之景何其雷同?區別在於,當時沒有大小樹概念,只要是茶葉統統收購。乃至於雲南的原料遠遠滿足不了市場巨大的需求,四川、貴州、湖南,最遠是安徽的烘青、炒青綠茶都拉入雲南茶區加工成普洱茶,後期,當時的勐海縣專門設立一個檢查站,嚴禁外地茶葉拉入勐海。 與今日相似的地方在於,茶廠茶商都上山搶購原料,與今日巨大的區別在於,當時的市場,在馬幫進京和天量實體投資的帶動下,市場的確反映出供不應求的局面。而今日之市場,無論是芳村還是雄達還是馬連道,茶商茶廠均惶惶不可終日,馬連道一條街一條街的店鋪關門,而昆明的幾大批發城日子也好過不了哪裡去,每天都有商鋪在低價轉讓。 茶市的冷清與茶山的熱鬧成為一個鮮明的對比,普洱茶市場真的可以用一種詭異的方式逆天而行? 大益茶最近推出了「凰后歸來」系列,800克的賣一萬五一片,357克的一件(28片)賣一萬一。按照大益廠家的宣傳,是用12年的易武古樹老料拼配而成。也就是所謂的老茶新壓的概念。 新品賣天價,之前的茶葉市場也有一個案例,雨林的一個茶品當時也賣上萬元,一時成為市場的一種神話傳說。不過,當時的背景在於2012年市場處於上升通道,與今日的情況並不相同。經濟形勢也處於2009年的房地產熱潮的餘威之下,也與今日的經濟緊縮並不相同。 即使是如此,當時的雨林天價茶也更多是在於其後的金融模式的拉動,而並非是真實的市場銷售行為。 茶葉賣天價,在普洱茶行當,07年之前是老茶,08年之後是微小產區古樹茶,老茶、古樹茶不但茶類不同,其實生產茶企,市場對象其實都不盡相同。茶商、玩家、大茶企本來是不同的市場定位,一個做高端,一個做入門,很明顯,無論任何市場,都是入門的人最多。本來相安無事的兩條路,何以橫插進入呢?2000年之前,普洱茶生產的廠家很少,集中於省茶司系統的勐海、下關、昆明三個茶廠,其餘的普洱縣茶廠、瀾滄縣茶廠、景谷縣茶廠、景東縣茶廠都只是生產散茶,並沒有生產緊壓茶的任務。 昆明茶廠在1993年之後處於承包,雖然也生產普洱茶磚,其實產量極少,在市場上毫無影響力。 下關茶廠產量最大,但是主要生產沱茶和邊銷茶,邊銷茶有某種政治任務在裡面,和市場無關,直至今日,內地市場消費也小。沱茶分青沱、熟沱,青沱一直歸類綠茶,銷區也在四川重慶一帶,乃至於內地普洱茶越陳越香的概念起來之後,消費者最多的記憶在餅茶,而不是沱茶,所以,沱茶炒不到高價,這也算個原因。熟沱主要供應法國市場,由法國的經銷商銷售到歐盟區域,熟沱在80年代中期改為袋泡茶,國內人沒有消費袋泡茶的習慣。 勐海茶廠是當時生產普洱茶的主力,現在市場能看到的老七子餅,絕大部分出自勐海茶廠。當時生產品種主要是散茶,90年代后,餅茶逐漸增多,據周勇先生回憶,即使如此,餅茶的佔比也不到3%。勐海茶廠的普洱茶在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後期被香港南天公司壟斷,香港當時約有茶莊100餘家,南天公司就輻射了80多家。 今日市場的可以考證的80年代、90年代的老茶真品,絕大部分出自勐海茶廠,正因為如此,博聞科技接手的一個瀕臨倒閉的茶廠,能在今天輝煌,其實也在於市場流傳著一系列的老茶經典。 但是,歷史是歷史,經典是經典,用一個歷史概念去替換今天的新品,是一種偷換概念。今日之茶品與歷史的茶品有絲毫關係? 再則,真實的老茶都需要經年累月的精心存放,是一系列完美倉儲技術的結果,老茶界,「三分茶質七分存放」的說法並非毫無道理。 而且,現實市場上品牌廠家做天價茶的成功案例幾乎沒有,古樹茶的天價都是在山頭就完成,更多是一種廣告意義,市場能流出的少之又少,如果隨便一個專賣店都可見,那毫無疑問是摻料品種。 直至今日,茶山的古樹茶都尚未大量上市,一個應季的農產品何以就價格成型,不斷暴漲?讓茶農富裕我毫不反對,但是,市場一派低迷之下,茶山暴漲? 那麼,最終,暴漲的勝利果實在誰的手中呢? 誰主導了暴漲呢?作者:吳疆,作家,茶文化學者。2008年寫作震動普洱茶界的《普洱茶營銷》一書,其書批判了普洱眾多偽概念,被稱為業界第一奇書。其作品之觀點,自出版之日至今持續引發茶行業多年大討論,屢屢引發軒然大波。其行文特點在於用獨立、新穎的視角觀察普洱茶現象,受到國內媒體、業界重視,其文字展現了一個本真、獨立人格的魅力。其新作《七子餅鑒茶實錄》現已公開發行,再次引發市場震動。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