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清明節到了,傳頌千古的詩句又要念一念嘍「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路上行人為何會給詩人斷魂的感受呢?原來在細雨霏霏的清明時節,人們前往悼念逝去的親人,怎能不悲戚傷心啊。但是客家人在清明節這一天可是不掃墓的哦!清明節是各地掃墓祭祖的特定日子,然而在粵東梅州客家地區,清明節當天卻鮮見人們祭掃,只聞清明粄飄香。梅州客家人將掃墓祭祖稱為「掛紙」。「掛紙」的日子一般是在過完春節至清明節前夕,或者中秋節前後。掃墓的時候,客家人會帶上「三牲」即雞、豬和魚、水果、茶、酒、香燭等祭品到祖先墳前,祭拜先人,並在墳頭掛起沾著雞血的草紙、在墳場周圍壓放草紙表示悼念。客家人清明節當天不掃墓祭祖是有歷史原因的。據介紹,由於清明節正處於三荒期間,當時遠道遷徙的客家人生活貧苦,此時連祭祖的「三牲」雞、豬肉、魚也難以辦齊,更不用說置辦其他祭品了。同時,因為清明節正值春耕生產大忙季節,勤勞的客家人擔心錯過時節影響收成,而忙於播種插秧,故將祭祖掃墓的日子定在較清閑的時間。除不掃墓祭祖這一傳統習俗外,在清明節,梅州客家地區還有一種流傳上百年的習俗,那就是吃清明粄。每年清明節前夕,客家婦女就會到山上採摘或者到市場上購買苧葉、艾葉、雞屎藤等植物,回來晾晒乾之後,搗碎,拌在糯米粉或粘米粉中,加上糖,捏成一個個小巧的糍粑放進鍋里蒸熟,就成了清香可口客家美食——清明粄。艾葉在梅州地區,相傳在清明節這天吃了清明粄可以辟邪祛病,百病不侵。如今,帶著濃濃草香味的清明粄早已成了梅州客家地區最有名的小吃之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艾粄,吃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享受一家人團聚的歡樂。不少在外地的客家人走的時候,都要帶一些艾粄。小小清明粄流傳上百年,除了有先人賦以它美好的寓意外,還與它本身具有的功效有關。據了解,製作清明粄的原材料苧葉、艾葉、雞屎藤等都是草藥,具有祛濕、暖胃等功效,粵東地區濕氣較重,當地居民吃清明粄可以起到除濕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