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這(手環)是個心臟監測器,可以監測你的心率和血壓,你平時要注意,當它亮黃燈時,就需要趕快來醫院。」2016年底,王家衛與張嘉佳攜手推齣電影《擺渡人》,片中梁朝偉飾演的男主角因身體狀況不佳又不願定期來醫院,大夫不得不給他戴上了智能手環,以便提醒他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及時到醫院就診。 懂行的人會對這個場景習以為常,智能手環做到這個功能不奇怪。不懂的人會有很大疑問:為什麼心臟監測器是一個手環?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對智能手環產品定義的詰問,為什麼健康管理會成為智能手環的必選項?【「洋嚮導」帶的路,是不是一個坑? 】這裡需要簡單回顧智能手環的發展歷史。智能手環發展有7年左右時間,「鼻祖級」企業Jawbone和Fitbit,從產品線來看,前者類似蘋果聚焦高端,後者則是拉長產品線滿足不同消費者訴求。2011年Jawbone UP一代面世拉開了智能手環的序幕。2013年Fibit發布功能相近的智能手環Fibit Flex,掀起全球智能手環發展高潮。Jawbone推出的第一代產品並不美觀,有跟蹤用戶日常活動、睡眠情況、飲食習慣等功能。而緊隨其後的Fitbit,本身就是做健康類智能硬體。兩個創始品牌賦予了智能手環獨特的產品定義,也在一定範圍內形成品牌定位效果,似乎是不支持的健康管理就是不是智能手環,的跟對著基本是按照這個邏輯來做手環的。在功能以外,大部分智能手環的產品外觀及營銷包裝也處於跟隨狀態。很少有人思考?為什麼一個手環要有健康管理的功能?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嗎?一出生就集資本、市場、人口基數等紅利於一身的Jawbone,在去年尋求賣身無果之後,在今年初宣布退出可穿戴市場。而已經成為龍頭企業的Fitbit,在今年5月初發布了最新財報,2017年第一季度Fitbit只賣出300萬台設備,相比2016年的480萬,大幅下跌37.5%【「破局者」的瘋狂與將要到來的尷尬】國內市場在2014年最為繁榮,百花齊放,在淘寶搜索智能手環類產品,有200多個品牌存在,而從京東按價位段分佈結果來看,400元以下的款數佔比達到70%,這不是Jawbone和Fitbit的價位市場。而且從銷量佔比來看,會更多。可以認為,國內智能手環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場。以如此低的價格做健康類智能硬體,而且還想賺錢,恐怕很難,除非健康管理只是噱頭,事實就是如此。首先從產品定義層面認識到這一點並實現破局的是小米。79元的小米手環是肯定做不好健康管理的,而從網路上曝出的小米手環成本結構來看,僅有40元左右,讓消費者對其健康管理也沒有那麼高的預期。 分析小米手環,在產品定義上還是比較用心的。首先解決了一般手環的續航問題,作為一個裝飾品,做到一個月充一次電應該是基礎,而一般情況下,28天可以養成一個習慣,小米手環是沖著改變用戶習慣去的。改變什麼習慣?這涉及到小米手環的產品定義,小米手環要做的是手機配件,來電提醒、鬧鐘和身份識別(解鎖及免密支付),分別針對漏接電話、鬧鐘吵人和身份認證麻煩這三個痛點,配合智能手機,確實有「用」。還有兩點值得一提,一點是作為裝飾品,低廉的價格是符合預期的;另一點是以最低廉的成本,讓用戶對自己的運動量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打破對健康管理的產品定義后,破局者小米手環迎來了告訴發展,2014-2016年每年的銷量大致為110萬支、1200萬支、1600萬支,2017年一季度更是超過Fitbit,從銷量角度成為全球智能手環第一品牌。這個第一的尷尬之處在於,是因為對手下滑厲害才有了自己排名的靠前。小米手環一季度出貨360多萬部,同比少了3.3%,市場份額也從17.9%下跌到14.7%。這背後值得思考的是,小米手環的優勢是不是在逐漸消退?第一,小米手機銷量的下滑,致使小米品牌受到懷疑,同樣將影響到小米手環。第二,當微信運動可以零成本讓用戶了解運動情況,各種手環這些方面的基礎功能已經沒有意義。第三,當智能手機越來越完善,手環作為配件的定位需要改變,從小米手環2增加屏幕可以看出,小米手環在做出改變。而僅剩的,作為有更多功能的飾品,小米手環卻又價值,但這並不是小米想做的。從華米科技大力推動更多功能、定價更高的Amazfit可以看出,小米手環在轉型。「破局者」或再次成為健康手環的「守門人」。補充一些,其實拉卡拉等企業也推出了具有公交卡等功能的智能手環,讓產品有更多使用場景,但這些不是剛需,產品也未成為爆品。【再思考:健康管理到底是不是一張好牌?】據GfK 2016年對歐洲16國調研結果顯示,33%的受訪者會使用智能手環、智能配飾、智能手錶、在線或手機端設備等產品來監測或管理身體的健康狀況。的消費者也許沒有i這麼高的健康管理訴求,但是裝逼訴求遠高於海外用戶,假裝愛健身的人也許比真正健身的人還多。而且,健康確實是越來越成為大眾消費的焦點。在飲食方面,飲食結構正向健康化和品質化方向轉變,根據美團大數據顯示,2016年健康沙拉類外賣訂單增速高達16倍,是外賣大盤增速的5.3倍。在生活方式上,跑步掀起井噴式熱潮,蔣方舟甚至將馬拉松比作「中產階級的廣場舞」。2014年與小米手環一起發展起來的還有華為手環,二者從手機領域打到手環領域,華為手環的定價遠高於小米,定位保持在健康管理,是「守門人」。今年6月發布的榮耀手環3,還打出了連續心率檢測、專業睡眠監測、50米防水等運動健康賣點。 可以看出,無論是曾經的「破局者」還是「守門人」,在幾經探索之後,還是選擇了最初的健康管理這條路,在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健康管理將是中高端智能手環最大的使用場景。【那麼,如何打好健康管理這張牌呢?】第一,要加強健康信息的獲取。運動愛好者有對於運動軌跡追蹤、卡路里消耗、體脂變化等需求;女性消費者有對紫外線、空氣PM值等監測需要;老年人,更是有對於血壓、血糖、心率等方面的健康監測「剛需」。智能手環需要持續拓展健康信息的廣度,突破傳統的計步、睡眠監測、心率監測三大基本功能,打造新的競爭力。 同時,提升健康監測信息的準確度,是建立用戶信任的基礎。雖然不期待智能手環的監測功能與精密的醫療設備相比擬,但至少要遠遠超過手機APP的準確度。與權威醫療機構合作是不錯的選擇。第二,提升健康數據分析和預測。讓智能手環從「玩具」蛻變為用戶的貼身「家庭醫生」,尤其是在塑體美容、健康保健方面,例如運動熱量消耗及分析建議、疲勞度及壓力分析、定期出具用戶個人的健康狀況報告等。做好健康狀況預測同樣是剛需,通過心率、血壓、體脂以及運動情況的分析,結合用戶每天的飲食及身體狀況記錄,發布健康提示及預測,通過數據指導健康生活,或將獲得中產階段的青睞。第三,拓展健康數據的應用,形成健康生態圈。如在用戶心率、血壓出現異常時,手環能夠自動提示是否需要撥打緊急電話、查找附近藥店;在開展睡眠質量、人體疲勞程度分析之後,手環能夠自動推送養生食譜、購買鏈接等信息。逐漸增強健康提醒方面的人機互動和應用,在方便用戶使用的同時,挖掘潛在的商業價值。 有關手環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想象還有很多,在電影《擺渡人》的結尾,梁朝偉的手環已不僅具備心率監測的功能,而成為了「擺渡人」的感應器,一旦有向他尋求心理擺渡的人靠近,手環都會自動發起警報。這雖是電影里臆想的情節,但也期待智能手環在未來實現更多可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