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釋隆定法師:佛法智慧論財富(五) 之學佛與追求財富的關係 學佛要不要追求財富?答案不是簡單的是與否。在佛弟子中,有出家眾,也有在家眾;有唯求自我解脫的聲聞眾,也有發願救度眾生的菩薩眾。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發心,有不同的追求。 (一)人天份中必需財富 在家人首先要解決生存與生活。與此同時,還有家庭,贍養老人,養育子女,需要相應的物質條件。還要相應承擔社會責任。學佛人需要慈悲一切眾生,廣行善事。如果連個人和家庭的生活都無法維持,本身就會成為社會的負擔,並加深社會對佛教徒的誤解。 (二)出世修行少欲知足 出家僧人如果傾向於出世解脫,應少欲知足。早期的原始僧團,佛陀要求比丘們依「四依」生活:日中一食、樹下一坐、穿糞掃衣、吃腐爛葯。除此而外,出家后所能擁有的,不過是三衣一缽而已,整個身心安住在於體悟佛法。簡單的物質條件容易使人保持內心的單純,有利於修行。修行是為了斷除煩惱、息滅妄想,在儉樸的生活環境中,物慾刺激相小,干擾少,心自然就容易靜下來。奢華生活,對財富過多,都會使貪著大,妄想多,對修行構成巨大的障礙。 (三)菩薩度眾 廣利人天 學佛的人對財富的追求,關鍵是看發心。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修行時,曾發十二大願,其中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后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物質給予也是幫助眾生的重要方式。所以,發起菩提心的人可以去追求財富,但不能對財富有貪著之心。擁有更多財富,相應更好地幫助眾生。菩薩道的修行與解脫道不同。菩薩不僅要自我完善,還要慈悲一切眾生,廣度一切眾生。菩薩奉行六度四攝,都是布施為先,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和無畏施。 法布施才能令眾生真正地離苦得樂。法布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生存技能,一是佛法智慧。對於生活無著的人來說,物質救濟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而幫助他在社會上自強自立,才能使他得到更大的受用。而最為究竟的方式,則是引導他契入佛法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