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本文選自《西方古典繪畫入門》(吾淳著,灕江出版社出版),本文已獲作者授權。米開朗琪羅 《最後的審判》這幅畫作早已是如雷貫耳,它是西斯廷禮拜堂主祭壇壁畫,面積約200平方米。創作此畫時米開朗琪羅已年逾六旬,整個創作過程耗時近6年,繪製等身大小人物過百。這幅畫作是此類題材中最驚世駭俗的一件,它足以體現上帝的權威——善的升天,惡的下地。有趣的是,作為審判者的基督被塑造成了阿波羅的形象,復仇主題十分明確;並且米開朗琪羅也將自己繪入畫中,一張他的人皮。整件作品充滿悲劇感,足以震懾觀者的心靈。畫作於1541年聖誕節前夕「開光」,據說整個羅馬城為之沸騰,畫家因而被奉若神明。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米開朗琪羅以89歲高齡謝世,其藝術創作幾乎貫穿了整個文藝復興時期,包括晚期的風格主義,並直抵巴洛克趣味。另外,從米開朗琪羅的作品中,我們其實已經可以看到基督教對所謂異教也就是古代羅馬乃至希臘傳統的接納,看到這兩種文化的融合,毫無疑問,這是兩百年來人文主義或文藝復興運動所結出的碩果。從此以後,它們將合二為一,成為整個近代西方文化的堅實根基。米開朗琪羅 《最後的審判》局部西斯廷禮拜堂內景與天頂畫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文藝復興時期傑出的藝術通才。時代背景: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其中第一位達·芬奇,我們已經在前面一講作了考察,而另兩位就是本講要考察的米開朗琪羅與拉斐爾。關於這三者,了解一些相關背景或許非常有趣。米開朗琪羅比達·芬奇晚出生23年,但在達·芬奇身後多活了45年;而拉斐爾則晚於米開朗琪羅8年出生,卻早於米開朗琪羅44年離世。三人共世時的主要經歷大致如下:達·芬奇1482年前後離開佛羅倫薩,前往米蘭;1503至1505年期間即《蒙娜麗莎》創作之時在佛羅倫薩;1506至1516年間來往於羅馬、佛羅倫薩、米蘭三地。米開朗琪羅1480—90年代主要在佛羅倫薩;1496年前往羅馬避難並於1499年為聖彼得大教堂完成聖母子雕塑從而一舉成名,時年24歲;1500年前後至1505年在佛羅倫薩;1505年以後至1512年間長期在羅馬並創作西斯廷教堂天頂畫。拉斐爾1504—1508年在佛羅倫薩;1508至1511年在羅馬期間創作了《雅典學院》,時年28歲。這裡,1505年尤其值得我們注意,彼時米開朗琪羅與達·芬奇已經比肩,據說佛羅倫薩市曾有意安排二人為市議事廳各創作一幅畫,對此整個佛羅倫薩亢奮無比,期待著雙傑的爭強鬥勝,可惜這一戲劇性願望未能實現。這年之有意義還在於,拉斐爾1504年也來到了佛羅倫薩,這正是三英在此地聚匯的時刻,佛羅倫薩上空星光閃耀。。相關欄目:序言:致喜愛古典藝術的讀者第一單元 「十五、十六世紀:義大利的文藝復興」 1,中世紀晚期的曙光喬托 《哀悼基督》馬薩喬 《被逐出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保羅·烏切洛 《林中狩獵》佩魯吉諾 《基督將天國鑰匙交給聖彼得》曼特尼亞 《死去的基督》,約1501年 2,從早期到盛期:波提切利與達·芬奇波提切利 《春》,約1482年波提切利 《維納斯的誕生》達·芬奇《岩間聖母》達·芬奇《切奇莉婭·加拉拉尼》達·芬奇《蒙娜麗莎》達·芬奇《最後的晚餐》 3,盛期:米開朗琪羅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 《聖家族》約1503年米開朗琪羅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內景,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全景米開朗琪羅 《上帝創造亞當》,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 米開朗琪羅 《利比亞女先知》,西斯廷禮拜堂天頂畫 約1512年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