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報記者蔡茂楷6月4日,被尊稱為當代茶界「泰斗」的張天福在福建福州去逝,享年108歲。社會各界紛紛自發前往悼念,遵其遺願,家屬和福建省農業廳為他安排了一切從簡的喪後事宜。這位與茶結緣,一生致力於茶葉教育、生產、科研和茶文化傳播的茶界大師,見證了100年來茶葉的興衰。棄醫從茶,立志改變落後工藝1910年,張天福出生於上海一戶福州籍的名醫家庭。翌年,父母帶著他遷回故鄉福州,並開辦了遂生堂西醫局。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中,張天福看到祖國農業落後,人民缺衣少食,決心棄醫從農,報考農校。1932年,他以優異成績從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畢業,從此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有著豐富茶資源的福建,在上世紀30年代初屬於落後地區。一家日本報紙刊載茶農頭上拖著長辮、裸著上身、赤腳揉茶的照片,對制茶工藝加以嘲諷。憤怒之極的張天福立志改變這種落後生產方式,1941年,他成功研製出適合茶農使用的手推式揉茶機,改變了烏龍茶「看天做青、靠天吃飯」的落後工藝。1935年,張天福創辦了茶葉改良場和農校,開創了近代茶葉科研、教育之先河。1939年,率隊走遍西南五省,在貴州選擇茶葉發展基地,為西部地區發展茶產業奠定基礎。1952-1957年,在茶區總結推廣茶樹短穗扦插育苗技術。1956年,創建首批茶葉專業社團之一福建省茶葉學會。1958年後,推廣低產茶園改造、表土回溝等生產技術。痴迷於茶葉的張天福,一生學茶、愛茶、研究茶,他認為茶有靈氣,把茶當作知心朋友。在他百歲壽喜時,一位福建頗有名氣的書法家拜訪老人,看到老人泡茶倒水時手有點顫抖,便想幫忙泡。張天福笑著拒絕:「我懂這茶,茶也懂我,你懂茶,但茶不懂你,還是我來吧!」一生事茶,四處奔波推「烏龍」1980年,張天福在福建省農業廳經作處副處長崗位上退休。「退職不退休」,從崗位上退下后,張天福醉心茶產業,帶領科研人員攻克了制約烏龍茶品質的關鍵難題,實現智能化做青,對烏龍茶生產具有革命性意義。張天福長期以來組織參與各項名優茶評選。1982年受商業部特邀,作為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性名優茶評選的評審專家,參與全國名茶評選。此後,他四處奔波於省內外,主持各類茶王賽評審活動。上世紀90年代,他主持四次安溪鐵觀音茶王賽事,轟動茶界,極大地提高了烏龍茶聲譽。百歲高齡之後,仍然為之忙得不亦樂乎,無數次被聘請擔任全國、全省各種優質茶、名優茶鑒評會主評。1984年,張天福主持實施省科委課題《烏龍茶做青工藝與設備研究》。1999年,創辦「福建茶人之家」。2008年,倡議並成立福建張天福茶葉發展基金會。2005年,被茶葉學會頒發「茶葉工作奉獻獎」。2014年,被茶葉學會授予「終身成就獎」。詮釋茶禮,提倡「儉、清、和、靜」晚年的張天福注重茶文化的研究和傳播。他綜合陸羽《茶經》所提的「茶最益精行儉德之人」和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所提的「致清導和」「韻高致靜」,提出以「儉、清、和、靜」為內涵的茶禮。張天福身為茶界響噹噹的人物,淡泊名利、平靜儉樸。他的家裡十分樸素,簡潔的房間雖然不大,卻別有洞天,品茶室里滿滿地擺放各式各樣的茶葉樣品。他一生愛茶,卻並不以飲名茶自居。他認為,選用簡單而平常的茶,可以給人們節儉而自然生活理念。晚年的張天福保持著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日三餐粗茶淡飯,配以些許水果。黎明即起,晨練「國粹」,再聽一段新聞廣播或瀏覽報紙,接著進早膳,然後投入新一天的各項茶事活動。斯人已去,百年滄桑,茶葉飄香。如今茶產業已是福建農業和農村經濟增長點,全省涉茶人數超過300萬,約佔全省人口的1/12,茶園面積377萬畝,毛茶產值219億元,茶產業綜合產值近900億元。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