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2017德國選舉分析·二) 距離9月24日德國聯邦議院選舉投票只有幾天,民調和分析依然認為,默克爾連任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見識過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等 「意外」之後,這些分析為何不擔心德國選舉在最後關頭也出現個「意外」? 答案是,可能性非常小!要探究原因,需了解德國的選舉制度。 德國是個議會制國家,議會由聯邦議院和聯邦參議院組成,實權在聯邦議院。這次選舉,將由大約6150萬選民投票選出新一屆聯邦議院。 德國國會大廈,既是著名歷史景點,也是國會召開會議的地方 (圖片來源:wikipeida.org) 德國聯邦議院法定議員為598人,一般是議席最多的政黨之黨首出任總理。 德國的選舉制度,是一種「混合制」,即結合了多數代表制度和比例代表制的選舉辦法。一聽就覺得比較複雜。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個複雜的制度, 在民主社會的選舉中,多數代表制,大致就是要選多少個議員(比如100個),就把全國分成稱多少個選區(在此劃成100個選區),每個選區內,得票最多的人當選。 英國下院和美國眾院選舉即用此方法。 而比例代表制,就是相對划大的選區,在一個選區里,產生多名代表(比如10名),各政黨在統一選區內,按得票比例,分配席位(比如三個黨,分別得票50%、30%和20%,那就分別獲得5個、3個和2個席位)。 瑞士和比利時的議會選舉就採用比例代表制。 多數代表制一般選區較小,又稱小選區制。特點是對決簡單。因為一個選區內只有一個名額,小政黨往往很難爭取到。因此有利於大黨,對小政黨不公,也不能準確反映民意。 比例代表制又稱大選區制,因為根據得票比例分配名額,小政黨獲得席位可能性大,因此有利於小政黨,但缺點是導致過多政党進入議會,效率不高。 因此有些國家如日本和德國,為了結合兩種制度的優點,就採用「混合制」,把比例代表制和多數代表制結合起來。 具體到德國聯邦議院的選舉,情況是這樣的:該院法定席位為598個,其中一半即299個席位,是通過多數代表制產生。全國劃分成299個選區,每個選區得票最多的,當選議員。 另外299個席位,則用比例代表制決定。即以州為單位,各個政黨同台競爭,根據得票比例來分配這299個席位。 不過為了防止太多小党進入議會,德國規定,得票率5%以下的政黨,進入不了議會。 這樣,德國選民去投票時,實際上是要填寫兩張選票。一張選票是選候選人個人,另外一張是選政黨的。 德國聯邦議院選舉選票樣本。左邊一張選候選人,右邊一張選政黨。(圖片來源:wikipedia.org) 根據第一張選票的結果,每個選區選出一名代表,共有299人;根據第二章選票結果,各政黨再分另外299個席位。 在實際計算結果時,根據政黨得票分配席位時,還要參照前299個席位分配情況,進行一定調整,有時甚至會因此增加議員人數。限於篇幅,本文先忽略此種這種情況。 簡單說完這個制度,再來看看目前德國選前形勢。 根據最新民調,從候選人方面看,默克爾是德國選民最屬意的總理人選,支持率為48%。她的主要競爭對手、社會民主黨總理候選人馬丁·舒爾茨支持率為22%。其他人選更落在後面。 從政黨方面看,默克爾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支持率為36%,排名第一位。最大競爭對手社會民主黨支持率為23%,排名第二。 因此無論從選擇候選人,還是從政黨來看,默克爾的優勢都很明顯。因此,即使不能說「高枕無憂」,但有了這樣的雙重保險,她獲得連任應該是十拿九穩。 順便說一下,美國選舉中,眾議院選舉用的是多數代表制,因此兩大黨的候選人,幾乎囊括所有議席,偶爾有幾個漏網的獨立候選人可以出頭。 美國總統選舉中,候選人與政黨聯繫並不緊密,尤其像川普這樣,幾乎沒有政黨基礎,但是得益於美國的「選舉人票」(即每個州好似一個選區,只要拿下這個州,所有這個州的選舉人票就是他的了)制度,以及美國選舉中候選人個性色彩更重要的特點,也照樣可以當選總統。 如果在德國,沒有政黨的支持,川普這樣的人是不可能當選為政府首腦的。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