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穴位是我們祖先經過大量實踐總結出,機體接受針灸、點壓等刺激,達到養生、防治疾病效果的敏感點;經絡是一些學者根據這些實踐推論、勾畫形成。近年臨床和基礎研究證實,經絡主要和神經、微循環有關,如:①經絡的逐級分佈和循環、神經系統一樣,經絡的上行、下行猶如循環系統的動脈、靜脈和神經系統的傳入、傳出。②離斷動物的對應神經,刺激穴位、經絡的效應就消失了;臨床外周神經完全離斷或脊髓完全損傷針灸也不能得氣。③任月林教授應用針刀,採用不同手法、觸激不同神經的神經觸激術,可通過興奮神經增加肌力或抑制神經減輕痙攣、立刻阻止踝陣攣等病理反射,使腦癱等臨床異常很快糾正,不僅使臨床療效明顯提高,也是針刺主要通過神經起作用的佐證。④解剖學證實穴位幾均有神經分佈;經絡多與神經并行。我們在微循環的臨床和實驗研究中觀察到,針刺穴位或經絡和針刺非穴位、非經絡對照相比,針刺穴位或經絡可明顯改善微循環。可以這樣理解,經絡、穴位是神經接受針、灸、電、壓等信息更敏感的最佳部位,微循環是經絡對機體調節的主要中間環節;經絡、穴位是人們抗衰養生、防治疾病有效、易操作的「入口」。「入口」的意思就是說調節微循環和神經要從這著手,這個調節微循環和神經的 「開關」雖然已越千年,如今仍然活力四射,如我們利用點壓穴位的方法有效激發了腦癱孩子的正常運動,更有效地糾正了腦癱肌張力、反射、姿勢和運動四個方面的異常。神經和循環的研究僅有1-2百年的歷史,微循環的研究還不足1個世紀,即便了解神經解剖的醫生,也不一定能從體表準確找到刺激某神經的最佳「開關」,因此穴位確實是中華醫學的瑰寶。筆者認為對經絡走向還應用現代神經解剖和功能來修正或按照神經解剖,這並不貶低經絡的歷史輝煌。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