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對於一個國土面積不過718平方公里,人口只有不到600萬的彈丸之地的國家,新加坡卻有著顯著的優勢——新加坡乃是馬六甲海峽南入口的咽喉之地,在整個東南亞、乃至東亞地區經濟和軍事價值可見一斑,自然成為全球重要的港口要塞之一。如此重要之地,自然會成為大國們覬覦的對象,都想掌控這一條海上生命線。而新加坡又是除了以外,唯一的華人國家,這就使得人天生就對它有親近感。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文同種的血脈聯繫。一天天強大起來,再努力構建東亞新秩序當下,尋求新加坡的配合似乎是順理成章,新加坡理親近更應理所當然。但事實卻截然相反。在謀求東亞主導權的過程中,新加坡的態度是三個字——不配合,甚至會有厭惡之心。因自身實力有限,雖從不與正面衝突,但在區域政治中,但背地裡三番兩次給製造麻煩。甚至,新加坡對沒過投懷送抱,主動接納美軍基地的入駐。為什麼同為華人,自身實力又沒那麼強大的新加坡也對心懷戒備?我們仍然從歷史和地緣角度來分析。位於馬來半島的最南端的新加坡,距離本土約6000公里。距離雖不近,但因其地處與印度洋往來咽喉,加上天然良港,早在海上絲路時期的宋元時期,這裡便有很多海商駐泊。隨著西方列強的到來,東南亞逐漸為葡、荷、英等國控制,新加坡也成了英國之的殖民地。伴隨著東西方貿易的越來越頻繁,加上新加坡海上貿易中轉站的特殊地位,大量商人前來掘金。西方雖可憑軍事力量佔領新加坡,卻不可能大規模人口移民,落後的馬來土著無法有效利用新加坡貿易中轉站的地位,久而久之,政治上最弱勢的華人群體,成了這個小島的主要居民。二戰後,國際形勢巨變,東南亞國家紛紛獨立。在民族自決成為國際潮流的大背景下,新加坡最終於1963年舉行公投,並成功擺脫英國統治。脫離了英國保護,新加坡無力抵抗任何軍事入侵;甚至連淡水和糧食最基本的生存資源,都得依靠馬來半島的提供。雖擺脫英國,但不具備獨立條件的窘境下,新加坡便立馬與佔據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的馬來民族一起,組建了馬來亞聯邦。馬來亞聯邦的構建,以華人為主的新加坡民族與馬來民族佔主體的聯邦其他部分完全不同,正是民族文化的差異,聯邦的矛盾不可避免。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二者之間的隔閡有增無減。20世紀60年代,國際共運在東南亞遍地開花。由紅色發動的輸出革命,威脅到東南亞本土政權,而馬六甲海峽兩岸的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都被這場革命狂風席捲。東南亞的紅色革命,多以當地華人為主力,這種情形下,這場基於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引發的衝突又帶上了民族色彩。新加坡地處夾縫中的彈丸之地,根本不是這馬來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對手;再加上深受西方文化影響,又是貿易樞紐,對紅色革命並無太多興趣。新加坡也沒有參加紅色革命的動機。但身處重要位置,也難置身事外。但這場紅色革命變成華人與馬來人的民族衝突后,新加坡華人的處境便尷尬起來。當時的空有輸出革命之能,卻無掌控局勢之力,此等背景下,新加坡難免要遭受池魚之殃。在華人受到嚴重排擠的背景下,新加坡於1965年被趕出馬來亞聯邦。當李光耀痛哭流涕的走出馬來亞議會大樓時,這是留在新加坡人腦海中最深的建國記憶,新加坡窘迫處境不言而喻。馬來西亞為何要踢走戰略位置卻極為重要的新加坡?新加坡為華人主導,而對馬來民族佔主體的馬來西亞而言,對新加坡的整合困難重重。另外,馬來族信奉伊斯蘭教,有很強的排外意識;而馬來亞聯邦初期華人的人口比例已達四成,同時掌控了國家經濟命脈,影響力遠超過了馬來族土著;再加上馬來亞聯邦的西式民主選舉制度,指不定哪天便成為華人執政的國家。馬來族控制著的馬來西亞,華人的生存空間會縮小;另外,穆斯林遠高於華人的生育率,馬來族在國家內部的人口比例會不斷上升。反觀新加坡。生存資源依賴馬來半島,又被馬來族穆斯林包圍,生存環境可想而知苦不堪言。一旦時機成熟,馬來西亞完全可以再切斷對新加坡的供給,引發它的內亂。等到華人在內耗中元氣大傷,馬來西亞再來收拾殘局,便可佔領統治新加坡。自身限制,依靠他人又損失慘重的兩難情形下,新加坡找到了救世主——美國。對新加坡而言,得到美國的支持,馬來西亞便不敢輕舉妄動;而因距離之遙,美國也不可能對新加坡領土主權有覬覦之舉。而對美國來說,控制海洋霸權也就控制了一個東半球國家的根本;而對海上交通樞紐的控制,則是維持海洋霸權的基本條件。控制一個被華人包圍的百萬人口級小邦,遠比控制一個千萬人口級的伊斯蘭地區大國要容易許多。各取所需各有所得,新加坡和美國一拍即合。有了美國的保護,新加坡充分發揮自身的區位優勢,在全球化浪潮里翻滾,一躍成為東亞最富裕的國家。21世紀,伴隨著的崛起,美國在東南亞,乃至整個西太平洋的主導地位逐漸受到了威脅。新加坡也不可避免的會受到影響。現在美國依然是東南亞秩序的維護者,但隨著日漸強大,取而代之的幾率增加,新加坡的外交政策似乎也要隨之調整。按常理,新加坡應該討好美國的同時也要向賣乖才對,甚至基於其華人國家的基因,他應與的關係更為緊密,這才是彈丸小邦的生存之道。但事實是,新加坡堅決站在美國那邊。21世紀,新加坡陸續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美軍直接入駐新加坡。雖新加坡在和的貿易關係中受益匪淺,但在政治上,新加坡卻一直排斥,甚至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公開對在東南亞影響力的擴大表示擔憂和疑慮,在巴其斯坦瓜達爾港等事關全球戰略布局的關鍵地區,新加坡更不惜暗中搗亂,一次次激怒。新加坡這是怎麼了?其原因為何?首先,從睦鄰因素上看,東南亞小國們,對有著的恐懼由來已久。譬如,前文中提到的的輸出革命,更是讓他們人心惶惶。其次,新美親密關係不允許中新靠攏。在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的當下,與有血脈關係的新加坡一旦表現出對華的好感,自然會引起美國的疑慮。這對在庇護所里的新加坡來說是難以承受。當然,如果強大到能掌控東南亞局勢,那新加坡自然不會在意馬來、印尼、甚至美國的想法。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不可能拿自己的國泰民安去冒險。此等情形下,適當和拉開距離,甚至表現出來的敵意,放棄表面上的平和,更有利於降低鄰國和美國的疑慮,利於新加坡的現實發展。從國家長遠利益來看,主導的東亞新秩序,對新加坡更是有弊無利。新加坡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擁有了今天的成就,大力發展轉口貿易,並在此基礎上衍生出金融等高端行業,使國家一躍進入現代化。倘若失了這樣的先天優勢,哪怕人人都是李光耀也無能為力。而對東南亞的主導,新加坡的航運中心地位會不復存在!那是因拓展地緣影響力的方式所決定。自古便是典型的大陸文明國家,如果以雲貴、兩廣為依託,以陸上推進的方式逐步擴大自己對中南半島的地緣影響力,這對遠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來說,是難以阻止的。這樣,不僅可以避開美國的海上優勢,而且由於東亞大陸對中南半島的天然地緣壓制,這種陸路推進更加容易,所形成的地緣影響力也更加穩固。因中南半島是東南亞的主體部分。一旦其為勢力掌控,美國再想在此區域立足便十分艱難。即便美國最後能在菲律賓,甚至印尼保留些立足點,但影響力也十分有限,東南亞被主導也就水到渠成。也正是這麼做的。通過泛亞高鐵和中緬尤其管道等建設,不斷加強與中南半島的地緣聯繫;而經濟上,也有意識的將部分低端產業轉移到越南、柬埔寨等中南半島國家,構建由自己主導的經濟合作圈。伴隨與中南半島的日益密切的聯繫,各項交通設施的陸續竣工,而會導致馬六甲海峽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下降——中東、非洲的油氣、礦石運到緬甸、泰國,再經鐵路、管道等運至,比經馬六甲海運距離要縮短許多;而將工業品運往西方亦是如此。如果設想中的克拉地峽成為現實,馬六甲的地位又將下降到何種程度?與中南半島的地緣關係,導致了掌控陸上線路遠比對馬六甲海峽更加牢固。這不僅僅是針對中美博弈的階段性做法,更是符合經濟利益和國家安全需要的長遠戰略。而這一切對新加坡而言猶如當頭一棒。彈丸之地的新加坡最重要的先天優勢——交通樞紐地位,一旦被削弱,新加坡賴之生存的航運、港口、金融等相支柱產業,往日繁榮景象還會存在?但如果東亞秩序仍然保留現在,由美國主導,那麼,新加坡暫且無患。雖說,新加坡與血脈相連,同文同種,但國家的利益高於一切,中新矛盾自然是避免不了!相較之下,新加坡也更願意受美國的保護。,雲石君將為你解讀更多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