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清明節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必備的活動之一便是掃墓,前往墓地進行祭奠祖先。但是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呢?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清明節掃墓的習俗是承襲自寒食的習俗,大概從唐朝開始,清明節和寒食漸漸相融,清明掃墓形成了傳統。在古代,清明節早前與墓祭無關,墓祭是貴族活動,百姓不舉行墓祭,只舉行家祭。在古代,只有貴族有墓,老百姓並沒有墓。秦漢時期,老百姓葬后開始有墓地,那時貴族的墓地稱「墓」,有碑。平民的墓地叫「墳」,只是一個土包。清明掃墓是承襲寒食的習俗民俗學家認為「寒食墓祭」大約在南北朝時形成習俗。據《舊唐書•玄宗紀》記載:「寒食節上墓拜掃禮經無文,但近代相沿,積久成俗,士庶之家,每逢寒食節無不祭掃。」鑒於此俗已久,唐玄宗就於開元二十年下詔:「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寒食墓祭於是作為國家禮俗確定下來。後來寒食與清明混為一體,清明節祭祀遂成習俗。清明節祭掃先人墓地,歷來為百姓十分看重。如果不祭掃,就會被認為是「斷後」。因此無論多窮困,這天都要到祖墳上去壓一張黃表紙,以盡緬懷思念之意。清明節祭祖掃墓的起源在墓前祭祖掃墓,這個習俗在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齊人》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氣十分盛行。漢代魏時上墳之禮已經得到重視,但當時尚未成為正式禮儀。唐明皇在開元二十年下令:寒食上墳,禮經無文,近世相傳,已成習俗,應該允許,使之永為常式。寒食掃墓由此成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在古代,清明節這一天,「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墳,以盡思時之敬。」可見,清明出郊上墳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盡思時之敬」。到了宋代,大家都在清明日掃墓,京都人傾城出郊,四野如市。文明祭祖,莫負青山綠水清明節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民族傳統節日。古時,大家在清明節仍採用燒紙錢、燃香燭、放鞭炮等方式進行祭掃活動。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嚴重,這種祭奠方式,既嚴重污染環境,又可能引發森林火災。這時,文明祭祖顯得尤為重要,摒棄封建迷信的祭掃方式,倡導文明祭掃新風。反對在墓地、街道、社區等公共場所焚燒紙錢、燃放鞭炮。自覺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切實提高環保意識,約束自身行為,不摘毀花木,不踐踏草坪,不亂扔垃圾,共同維護美好生態,呵護我們的綠色家園。合理安排祭掃時間,盡量避免在高峰時段集中祭掃,避免造成人流、車流的擁堵,發生安全事故。為人子女平時要多盡孝,常回家看看,讓老人安度晚年,樂享天倫。倡導喪事從儉,反對鋪張浪費。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