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這位飛行員曾兩次參加空軍組織的對抗空戰比武競賽,均獲得「金頭盔」(空戰能手)。和他交談,能感到他開闊的思路,他對當今最前沿的航空武器裝備、新技術的發展感知很敏銳,他的話總是能直抵要害。這讓人看到了空軍新一代戰鬥機飛行員的視野和研究問題的深度。這位飛行員認為,如何打贏空戰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涉及的技術、戰術很多,「如果技術前進一小步,那戰術就需要邁進一大步」。他說,從接敵到近距格鬥,可能一個動作、一個判斷就決定了空戰的結果。在他看來,獲取空戰勝利的關鍵在於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以能擊其不能」。接敵:速度高度均需「有度」三代機和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四代機比,就好比是步兵和騎兵的關係,能超音速巡航的飛機會突然殺過來砍你一刀,然後就走了,你追也追不上。更大的問題是,你還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記者:如果我們把空戰人為的分為幾個階段,是不是可以這樣劃分:接敵、佔位、中距空戰、近距離空戰。那麼,我們就從接敵談起吧。在空戰打響之前,你首先要知道敵人在哪。這就涉及如何搜索的問題。理想的情況是有預警機或者地面雷達進行引導和目標信息支援,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搜索目標?何時開雷達?飛飛:在有外部信息支援和引導的情況下,通常是在目標進入你的導彈射擊包線之前的某一段打開機載雷達。這樣開雷達之後,鎖定目標便可發射導彈。在有外部信息支援和引導的情況下,沒有必要過早地打開雷達,這樣一方面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不利於隱蔽。另外一方面,相當於給了對方一個預警的時間,他可以考慮如何干擾你的雷達。最好就是開雷達——鎖定——發射導彈,一氣呵成。記者:導彈的射擊包線其實涉及的因素很複雜,在沒有打開雷達之前,沒有獲得目標足夠的參數之前,是不是很難精確確定這時候的射擊包線?飛飛:那就需要你對自身裝備的深入了解,作為一名合格的飛行員,你必須很清楚目標什麼時候進入你的導彈射程。這就要求你對自己的裝備吃透、鑽透,對不同距離、高度、速度下的發射距離牢記在心。我們都說要「人機一體」,你要知道你的拳頭能打多遠、有多有力,這就是「人機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難。記者:如果一方有外部信息支援,而另一方沒有,對作戰會有什麼影響?飛飛:如果一方有外部信息支援,而另一方沒有,那沒有的一方將處於極大的被動局面,這是一種不對稱的、單向透明的狀態,沒有信息支援的一方不管武器多先進也沒法打。記者:這使我想到,在越南戰爭的時候,包括我們人民空軍的國土防空時期,很多以弱勝強的戰例都屬於這種情況——由於地面引導的好,可以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飛機。飛飛:是的。如果雙方都沒有地面引導,而完全依靠機載雷達搜索,在一個很廣闊的空域內搜索目標會很困難。因為殲擊機的火控雷達搜索範圍小,完成一個大扇面的搜索需要較長時間,而且很容易漏掉敵人。總之,用殲擊機的雷達進行大空域的搜索,並不是一個好辦法,最好還是有外部的信息支援。記者:在這一階段,先敵發現能帶來哪些具體優勢?飛飛:先敵發現,就會在一定時間內造成單向的戰場透明。我先發現了你,那麼我就有準備了,我是在打有準備之仗,而你是打無準備之仗。我們都講OODA循環,也就是觀察、判斷、決策、執行。誰先觀察到目標,誰就先做判斷,先做決策。我在幾次自由空戰對抗中能夠獲得勝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先於對手目視。記者:發現目標之後,可能就會涉及一個佔位問題。一個基本的常識是,多數飛行員會爬升、增速,獲取能量優勢。在高位的時候,同樣的導彈射程會遠一些,但是對於雷達而言,往下看會有地面雜波,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探測距離,特別是型號較老的雷達;而低位的一方,雷達看對方時的背景就很乾凈,可能看得更遠,但導彈在低空,是往上打,射程就近。那麼什麼時候選擇哪種佔位更好?飛飛:通常是佔據高位更好一些。你和目標機有正高度差,導彈打得就相對較遠,同時戰機也有勢能優勢。現在的機載雷達都具備下視能力,當然,可能會比上視的探測距離近一些,但是減小的幅度非常有限,未來會更小。雷達下視距離仍然遠遠大於導彈的發射距離。當然,高度也不能說越高越好,因為太高了空氣稀薄,不利於飛機的機動。記者:在接敵的時候,戰機通常會增速,但也並非越快越好吧?飛飛:對,更大的速度能將導彈「扔」得更遠。當然,未必速度越大越好,你的速度增大了,對方飛機的導彈攻擊包線也會擴大。這也會涉及轉彎半徑的問題,速度太快了轉彎半徑就越大,不同的飛機有不同的優勢高度和速度。比如三代機在有外掛的情況,在高空飛出1.5馬赫以上的速度,那麼飛機的機動性損失就太大。如果對方釋放電子干擾,你的導彈打不出去,而別人打你時,規避都不容易。另外,對於三代機而言,從亞音速巡航狀態加速到超音速,需要一個過程,速度再往上沖需要一定時間,開加力時間過長會導致耗油過多,不利於持續作戰。空中態勢是千變萬化的,你用那麼長時間來加速,就可能給對手留下機會。記者:三代機的設計原則是在中低空亞音速進行格鬥,這是它的優勢區間,讓它進行超音速空戰可能就不適合了。另外一方面,打開加力也會增加對方紅外製導導彈導引頭和紅外搜索跟蹤系統的探測距離,所以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吧。既然速度並非越快越好,那為何國外的四代機,還追求1.5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飛飛:四代機的超音速巡航和三代機的開加力沖超音速完全不同。前者就如同用百米的速度跑一萬米,它的持續力很強,耗油相對較小,而且四代機是隱身的,它在超音速狀態下發射導彈能單方面增大導彈的發射距離。而三代機沖超音速則是像百米衝刺一樣,只能堅持一段時間。三代機和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四代機比,就好比是步兵和騎兵的關係,超音速巡航的飛機會突然殺過來砍你一刀,然後就走了,你追也追不上。更大的問題是,你還不知道它是從哪裡來的。中距:先發后發皆可「制敵」 空戰中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不可能總是按照你的預想發展。需要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記者:從國際上看,設計一款戰鬥機往往強調先敵發現、先敵開火、先敵摧毀。但是在空戰中也有人提出,避其鋒芒,后發制人。在超視距空戰的時候,到底是先發制人還是后發制人?哪個更好一些?飛飛:空戰最根本上是揚長避短,不管是同型機還是異型機,你把你的長處發揮到極致,你的短處讓敵人抓不住就是優勢。這裡,我們還要談OODA循環。你能夠比對手更早地看到,就意味著你能更快地做出判斷和決策、盡遠把對手打掉,這就是最好的戰術。當然,空戰中的情況是千變萬化的,不可能總是按照你的預想發展。需要根據戰場態勢的變化,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這需要理論上的研究、學習,但更多來自於實踐層面。反覆訓練,讓你和你的戰機所擅長的方面更強,也要知道你和你所駕馭的戰機所不擅長的,並盡量改進。所有的戰術都是圍繞揚長避短去制定。當對手試圖抑制你的特長時,比如你的優勢在於打中距彈,對方採取種種措施抑制了你的優勢,你就要有耐心,保存好自己,不要盲目進攻,以防陷入對方的圈套。進入等待時,最關鍵的就是你的觀察、判斷,抓住對手出現的失誤,並迅速擴大為優勢,再把優勢轉化為勝勢,勝勢轉化為戰果。當然,對手也會抓住你的失誤。實際上,關鍵也就是對自己要求得更嚴一些、更准一點,心態輕鬆一些,頭腦清醒一點。如果這個過程中對手始終沒有犯錯,那說明你遇到高手了。這種情況下,拼的是毅力。誰能堅持到最後,誰就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記者:在中距階段,如果讓你選擇,你是需要更強的態勢感知能力,還是射程更遠的導彈?飛飛:我會選擇態勢感知能力。導彈打得再遠,對方可以通過干擾、機動讓你打不出來,彈打出來命中不上。如果態勢感知不好,我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策,就會有失誤。就拿規避導彈來說,最好要明確判斷出對手雷達的鎖定時機,發射時機以及導彈逼近的時機。所以,增強態勢感知能力,是飛機設計師一直努力的方向。現在,設計師為很多飛機安裝上了雷達告警器甚至是精密的無源探測系統、導彈逼近告警器、激光告警器,就是這個目的。近距:重在「以能擊其不能」空戰的真諦就在於先敵發現,揚長避短,「以能擊其不能」。 記者:如果在中距空戰中雙方都未能擊落對方,很可能就面臨近距離空戰了。但實際上,中距和近距之間並無明顯界限。就像有的導彈,可以兼顧中距和近距格鬥一樣。但是一般而言,是不是存在一個標準,就是目視發現目標?通常能在多遠的距離目視發現目標?這時候雷達以及光電感測器能發揮什麼作用?在中距轉近距的時候,最關鍵的是注意什麼?飛飛:還要看當時的天氣條件和對方飛機的大小、塗裝。在對抗中,我目視能在30公里上發現目標。我們有時候在地面上感覺霧霾、浮塵很大,但是在數千米以上的空中,往往能見度就很好了,除非有很多雲。當然,近距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雷達和其他感測器探測目標,然後發動攻擊,只不過在近距離的時候,更容易目視搜索。近距離空戰如同電話亭中拿著匕首格鬥。記者:國外有人形容近距離格鬥是「兩個手持匕首的人在電話亭中的廝殺」,用來形容其風險和不可預知性。你認為,近距離格鬥中的危險體現在哪裡?飛飛:這個比喻很好。在電話亭中用匕首格鬥的結果是什麼?只有一個人能走出來,甚至都走不出來。在近距空戰中,你只有幹掉對手的權利,沒有要求退出的權利,因為沒有脫離窗口。你跑,人家追過來就是一枚導彈。因此,在近距離格鬥時,要麼擊落對方,要麼被對方擊落。記者:如今,空戰從超視距開始打,然後打到視距,格鬥彈也都具有全向發射能力,這使得很多戰鬥可能在兩機對頭交叉之前就結束了,今後空戰留給戰鬥機做筋斗、盤旋、咬尾的機會還多嗎?你所經歷的空戰中,哪種情況更多?飛飛:至少在目前來講,格鬥的機會還是很多。導彈先進了,對抗導彈的技術也會發展。比如說隱身、電子對抗、誘餌等等,都能很好地對付中距彈,對付紅外成像格鬥導彈的技術也會慢慢發展出來。空戰遠不是在迎頭的時候相互發射幾枚導彈就能解決的。特別是在雙方武器裝備性能、態勢、技術、訓練水平比較接近的情況下。記者:推力矢量噴管往往被視為迅速獲取優勢的先進技術之一,特別是在近距離空戰中。但是,之前網路上流傳的一份視頻中,美國飛行員在點評美國的F-15和印度的蘇-30MKI的對抗時認為,蘇-30MKI啟動推力矢量噴管后,能量損失很大,結果在空中就成了靶子。你對矢量噴管對空戰的影響有何看法?飛飛:推力矢量是一個好東西,不能說飛機損失能量過快就否定這種技術。它能迅速改變機頭指向,如果配合大離軸角的導彈,能夠快速截獲、發射的導彈,那將具備極大的殺傷力。如果推力矢量技術不好,蘇-35、T-50、F-22還裝它幹什麼?但是具體說能帶來多大的優勢,或者如何變成「倍增器」,還要看實戰檢驗,同時也要看人的運用。很多人認為正在拐彎的是一枚導彈,其實那是一架一邊放油一邊壓坡度轉彎的飛機。記者:當然,推力矢量噴管最好還是和大推重比的發動機配合。這樣推力矢量控制會降低飛機的能量,而大推力發動機又能快速為戰機補充能量。而且我們感覺推力矢量通常在低速飛行時能夠充分發揮。在通常的接敵速度,依靠空氣動力就已經能夠達到戰鬥機的最大裹在了。你剛才談到,在空中擊落目標並不容易。進一步講,隨著隱身技術和電子對抗系統的廣泛採用,在空中擊落一架先進飛機是不是越來越難。這一點,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現在的戰果中似乎也有所體現。而擊毀地面的飛機似乎更為容易。那麼空戰會消失嗎?或者說,空戰還能成為主要的作戰樣式嗎?飛飛:空戰不會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局部戰爭,特別是近20年的局部戰爭,基本上是以強凌弱,都是大國打小國。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有空戰的。北約空襲南聯盟的時候,南聯盟的空軍仍然與北約進行了空戰,儘管結果是一邊倒。但再往前回溯,越南戰爭、朝鮮戰爭,空戰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勢均力敵的空軍之間的衝突必然進行空戰,因為你很難一下子取得壓倒性的優勢。我是贊同把敵方的空中力量消滅在地面,但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國家,特別是大國,在均衡的情況下,那是不太可能的。記者:你曾兩次獲得金頭盔,你認為你取勝的關鍵在哪裡?飛飛:我在對抗中近距離空戰獲勝的多一些,剛才談到,從技術上講就是先發現了目標。如果概括一下,空戰的真諦就在於先敵發現,揚長避短,「以能擊其不能」。記者:空戰歷史表明,多數飛機是被佔少數的王牌飛行員擊落的。那麼如何培養王牌飛行員?如何把「金頭盔」飛行員的經驗複製給其他飛行員?飛飛: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我只能談談我作為一名飛行員的看法。優秀的飛行員首先必須熱愛飛行,這是一個先決條件。在這個條件下,飛行員要學會「研究式學習,驗證式實踐,檢討式總結,自主式創新」。 先說說學習,我堅持的原則就是學以致用。我喜歡學空戰方面的知識,角度與能量、雷達、電抗都要學深學透。只有在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戰術、招數。其次,是真招還是絕招,需要反覆的實踐,證明它是不是好用。把別人會用的練精了,就是好招;想到別人所沒想到的,那就是真招、絕招。檢討式總結,就是你需要通過總結來反思:學習實踐過程中,哪些好使,哪些不好使,哪些走對了,哪些走錯了,在總結的基礎上你才有創新。創新是一點點積累的,創新往往不是跨越式的躍進,任何人的成就都是日常積累的,厚積薄發,戰術的創新也是一樣的。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