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如果說Spotify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台,應該沒有人會反對,即使它怎麼樣都不賺錢。根據Spotify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該平台已經擁有5500萬付費訂閱用戶,穩居行業老大的位置。因此,Spotify每一步的發展都會被整個行業密切關注。近日,Spotify推出名為「Sponsored Songs」的測試功能。這個可以被翻譯為「贊助歌曲」的全新功能的出現,改變了過去Spotify只賺廣告主廣告費的慣例,這次,平台上的免費用戶進入了Spotify的視野。該功能是否會成為Spotify改變行業規則的又一利器,而歌單是否會成為平台、音樂人、唱片公司的一種全新盈利模式?「贊助歌曲」功能對免費用戶「開刀」這個叫做「贊助歌曲」的測試功能,是Spotify用來從其免費用戶身上「薅羊毛」的新舉措。該功能允許唱片公司在Spotify上的熱門歌單中,插入自己公司旗下音樂人、歌手的歌曲,同時基於Spotify豐富的大數據信息,Spotify將帶著這些「被贊助歌曲」的歌單,推送給每個目標用戶。而對於免費用戶來說,如果不想聽到這些「贊助歌曲」,則需要花一些費用去屏蔽這些歌曲,但目前金額未知。Spotify方面稱,該功能所代表的是一種全新方式。在這種方式下,平台可以避免過度廣告轟炸對用戶體驗造成的損害,同時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吸引到更多的免費用戶,以及從這些免費用戶身上賺錢。同時據Spotify,該功能對且只對免費用戶開放。也就是說,免費用戶為了達到最佳聽歌體驗,同時減少「贊助歌曲」對歌單的「污染」,那麼你就只能交錢屏蔽這些贊助歌曲,或者一勞永逸成為Spotify的訂閱會員。在音樂先聲看來,免費用戶既然在過去可以忍受歌曲播放中插入廣告,那麼在歌單中插入一些自己不那麼喜歡的歌又有多大影響?該功能對免費用戶的影響是個未知數,但毫無疑問,這對於很多唱片公司、音樂人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壞事。但是說到「贊助歌曲」功能,我們就不能不提一個詞,Payola。在早期唱片工業時期,音樂作品沒有太多傳播途徑,廣播電台是當時唱片公司、歌手最主要的宣傳陣地。初期,一些小的唱片公司因為歌曲宣傳渠道的匱乏,以及歌曲內容的敏感,而只能通過賄賂電台DJ的方式來獲得歌曲在電台的播放機會。到了後期,這種賄賂行為則成為了很多大唱片公司的「勾當」。於是,Payola一詞,通常指在地面廣播中花錢買播放、買榜的違法行為。然而在像Spotify這樣的流媒體平台上,這種行為卻沒有被法律明令禁止。但 「贊助歌曲」功能的推出,一定不可避免的會讓很多人回想起那段樂壇被「買榜疑雲」籠罩的黑暗時期。Spotify為營收開出的一劑「猛葯」據2016年財報顯示,Spotify在過去一年裡收入增加了52%,總收入高至33億美元。但讓Spotify坐立難安的是,其年凈虧損也增加至5.97億美元。賺的越多虧的也越多成了Spotify的夢魘。但一個好消息是,Spotify虧損的增長,不再主要來自於高昂的版權支出,而是由於債務以及外匯投資匯率等的影響。與前幾天還在呼籲唱片公司降低版權授權費用的Apple Music不同,Spotify暫時走出了版權噩夢,與唱片公司和音樂人恢復密切往來。為了盈利,Spotify可謂絞盡腦汁,而這次又是為何決定突然對免費用戶「下手」?根據外國網站統計,從2013年開始,在過去的4年時間裡,Spotify訂閱用戶每年平均訂閱費用支出減少了30美元。而截止到目前,Spotify的月活躍用戶已經超1.4億,訂閱用戶達5500萬人。平均訂閱費用減少的原因,則與Spotify在其他國家的擴張有關。例如,去年Spotify進入了印尼音樂市場,但是在當地,Spotify的月訂閱費用只有3.8美元。同時,出於與Apple Music等流媒體平台的競爭原由,Spotify推出的一系列低價促銷活動也大大拉低了其訂閱收入。但在對2016年Spotify用戶進行分析時,我們發現,即使Spotify在全球音樂流媒體中付費用戶轉化率最高,但免費用戶佔比仍高達61.9%,一大半用戶都是免費用戶。於是,難怪Spotify將目光轉向這數量眾多的免費用戶。畢竟,靠廣告收入維持不是長久之計,需要達到廣告收入和用戶收入的平衡,畢竟音樂產業也不能靠非音樂本身的收入做到長久、健康地發展。但是Spotify 又是否可以通過全新功能從免費用戶那裡獲得收益,亦或者是獲得更多訂閱用戶,結果未知。做歌單成為一門新生意?電台在音樂行業中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傳統唱片工業時期,唱片公司和歌手宣傳歌曲、聽眾接收最新音樂信息,電台是最重要的陣地。於是在電台把控下的各類音樂排行榜,也不可避免的成為了各種「潛規則」的戰場。當時,唱片公司去電台買榜成為一件非常司空見慣的事。不同於互聯網時代,新老歌手在面對海量的信息渠道和用戶時還算平等,但在過去,一個新人如果想要紅,電台是他繞不過也是最主要的宣傳工具。而那時因為人們聽歌渠道的匱乏,以及一些潛規則對於電台的把控,於是受眾只能老老實實聽這些經過操控的榜單內容。2009年,周杰倫、梁文音、柯有倫參加拒買榜自律公約記者會幾年前有一則新聞,新加坡歌手塗紫凝發微博控訴內地某音樂排行榜收錢賣榜黑幕。此外,還傳出了一份在電台推藝人新歌的「價目表」,八萬八千元、十萬八千元、十二萬八千元等價位。因此不難想象,那時候廣播電台的影響力和繁榮。但是長此以往,排行榜的行業公信力和專業度會遭受極大打擊。一種既有行業準則的崩壞,不只是盜版數字音樂的錯。現如今,當人們發現,在聽歌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歌單也可以被買賣時,當然也少不了歌單被操控的擔憂。因為歌單所代表的不僅是人們全新的聽歌方式、作為行業風向標的存在,更重要的是正向的行業規則的構建。音樂作為音樂人的藝術創作,被消費理應得到報酬,Spotify此舉想要向免費用戶收費,同時允許唱片公司花錢推歌的行為,也可以看作是對於免費模式下唱片公司和音樂人的一種補償。此次Spotify推出的「贊助歌曲」功能,為其後很多的音樂流媒體平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當其他平台還在為不斷增加、鞏固付費用戶的時候,Spotify已經先一步在免費用戶身上做文章。目前,國內數字音樂平台已經平息了版權之爭,開始轉入差異化發展階段,手握費用高昂曲庫資源的各家平台,恐怕當下最煩惱的就是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吸引用戶,以及將這些流量變現。歌單在國內數字音樂平台出現得不算晚,但是真正被規範化、商業化則較晚,直到網易雲音樂的出現,歌單文化才真正蔚然成風。如今,歌單生態的構建,已經成為各數字音樂平台的「日常」,做歌單成為各平台都盯上的新生意。其實歌單交易早有先例。早在2015年,就有美國唱片公司開始交易歌單,並喊出上萬冬粉量歌單2000美金的價格,如果是冬粉量更多的歌單,那麼價格則更高昂。前幾日,酷狗音樂宣布平台上點擊量破億的歌單數量已有26個之多,隱藏在上億點擊量背後的用戶數量和商業價值不容小覷。而其他平台,如QQ音樂等,也在歌單文化的構建上默默使力。網易雲音樂自是不必說,算是所有平台里擁有最為成熟歌單生成機制和運作模式的數字音樂平台。整體來說,「贊助歌曲」還是利大於弊,歌單成為一門新生意,彌補了當下數字音樂售賣、付費訂閱變現模式的局限,擴寬了音樂作品的變現渠道。當音樂可以不依附於其他領域,而是能夠靠音樂本身來盈利,那音樂行業才算是真正開始變好。文 | 王亞男 編輯 | vision 排版 | 福猴兒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如果您對音樂行業感興趣,可搜索關注我們。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