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優秀傳統文化就藏在經典著作當中。在岳崇看來,閱讀《老子》和《莊子》便可以同老莊論「道」;閱讀《論語》和《孟子》就能和孔孟談論「仁、義、禮、智、信」;閱讀《史記》就能和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岳崇簡介全國政協委員、書法家協會會員、當代名典書畫院副院長、陝西省民主黨派工商聯書畫協會會長、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特邀專家評委等。最近,岳崇有點忙——5月9日,應邀給延安大學統戰系統教職工作講座;6月23日,在西安市圖書館為讀者和文化愛好者作講座;7月1日,應民進咸陽市委邀請為當地民進會員和文化學者作講座;7月12日,在陝西省審計廳作講座;7月21日,在安康市為參加全省教師培訓的代表們作講座……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民進陝西省委的原副主委,長期在監察部門工作的他,講座都是文化上的事兒。不熟悉他的人心生好奇,難免會發問:這是為什麼?「沾了文化的光」岳崇認定,文化,是他的緣分。岳崇清楚記得,小時候父母經常苦口婆心教育他要好好做人,好好學習。特別是要把字寫好,「寫好大字,長大有出息。」大字就是毛筆字。1966年國小未畢業,文化大革命就開始了。岳崇至今說不清,為什麼在那個打倒「黑五類」年代,他這個地主家庭出身的國小生竟然成為唯一的學生代表,還被任命為學校文藝隊大隊長。「也許因為字寫得好吧」。藝術的星星之火一旦點燃,便成燎原之勢。那時,只要與文化藝術有關的事,岳崇都感興趣。他不僅參與組織編排文藝節目,還到處表演節目,學校海報也歸他負責。中學時,岳崇仍然擔任學校文藝隊大隊長,這時,他開始接觸到手風琴、小提琴、揚琴、胡琴等樂器。1970年返鄉務農,一次偶然機會,他借到一本《芥子園畫譜》,頓時投入進去。在艱苦勞作之餘,他整日埋頭潛心學畫,還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家。人民公社每有畫牆頭宣傳畫的活兒,他就會被抽去。文化,讓幸運一再眷顧他。1974年,岳崇作為「可教子女」,被推薦上師範學校,學習漢語言文學。受專業影響,他開始寫詩、小說、劇本,在刊物上發表作品。「文化人」的印記,深深烙在岳崇身上。「真不敢想象,我這樣一個家庭出身的孩子,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幾乎沒受到什麼影響。」時至今日,岳崇都有些發懵幸運的原因:「那可能正是文化的力量,十三朝古都———西安厚重的文化歷史積澱,讓這裡的人敦厚、包容、善良。」畢業后,岳崇的工作在學校和機關間交替。在中學任教的岳崇繼續發揮著他的文藝才能。每次辦牆報,岳崇的身邊,都會圍著一圈人。文化讓岳崇在學校里「如虎添翼」:為學校文藝隊創作小品,幫助編排節目,寫的小歌劇還在地區文藝會演獲獎。也有其他教師不服氣,但讓人不得不服氣的是,學生們喜歡這位學歷不高、但有文化的老師。再後來,岳崇調到西安蓮湖高級職業中學負責教學工作,同時擔任西安職教美術工藝教研中心主任,他主持編寫的西安市職教美工專業教學計劃和《素描》《色彩》《國畫》《圖案設計》《書法》等教材,被有關部門在全國推廣。能者多勞,在這同時,他還給美工專業教授書法課。「學而優則仕」正是岳崇經歷的概括。岳崇步入政壇后,長期在監察部門工作。對文化,他一直不放鬆。讀書、寫文章、練書法,經常和文化人一起交流……也有人質疑「是否會影響工作」,岳崇很肯定:「不會!文化是智慧,是修為,文化的積累可以幫助人們快速發現事物的本質,發現問題的核心,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文化的深入探索,只會對干好工作有幫助。」岳崇動情地說,「是文化推動著我一步步前行,我真的是沾了文化的光。」「我最大的愛好是學習」岳崇《書法有根》一書書名的緣起,是因為根是被深埋的,需要挖掘。挖掘的方法,就是不斷學習、積澱和思考。「我最大的愛好是學習。」岳崇一旦閑下來,就會捧本書。就算去外地出差也是手不釋卷。賓館房間沒有頂燈,一到黃昏房內光線昏暗。這也改變不了岳崇的習慣,他狡黠一笑分享了自己的辦法:「我把椅子搬到衛生間,用鏡前燈看書。」忙碌的工作節奏,讓寫完一篇文章都變得「奢侈」。岳崇的公文包里常備著稿紙,稍有時間就把學習感悟以及所見、所聞、所思記下來。他不斷在文化旅程中跋涉,在文化世界里找尋。找尋什麼呢?「這些年來,我頭腦中不時閃現著一個問題:『文化是什麼』。」彷彿零亂的指針被撥回到起點,岳崇就「文化」開始了一次系統的研究。2013年,岳崇偶然讀到余秋雨的《何謂文化》一書。余秋雨在書中對文化有「最簡短的定義」:「文化是一種包含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態共同體。它通過積累和引導,創建集體人格。」「這就是文化嗎?」岳崇雖然隨和謙虛,但骨子裡有著一份文化人的倔強———什麼都要弄清楚,不能遷就也不容馬虎,不能有絲毫糊弄。「對余秋雨先生文化定義中的核心詞語,我通過《現代漢語詞典》進行了確認。」「生態」是什麼?「生態」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人格」是什麼?「人格」是「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文化是「生態共同體」和「集體人格」嗎?岳崇覺得這個「最簡短的定義」值得探討。就此,岳崇開始了一次自己找尋文化定義的尋根之旅。其他關於文化的定義是怎樣的,岳崇開始查閱資料———梁漱溟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認為,文化是一個民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法國大百科全書》表述:「文化是一個社會群體所特有的文明現象的總和」;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說:「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慣等凡是作為社會的成員而獲得的一切能力、習慣的複合整體,總稱為文化」……「他們說得對嗎?」那是一段不思茶飯的日子,岳崇不斷地伏案書寫,不時對著窗外陷入冥想。各種觀點、各種現象在腦海中碰撞、融合。對文化進行定義,自然要從文化現象入手。「人吃飯用筷子,西方人吃飯用刀叉。人見面鞠躬作揖,西方人見面握手擁抱。人做事通常避免直接衝突,話到口邊留三分,喜歡給別人留面子;而西方人則直接提出批評……」這說明人類不同群體由於觀念、信仰等不同,會出現不相同的文化現象。「古代與現代、東方與西方,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處事方法,不同群體的人有不同的為人之道。」經過細緻梳理,這次尋根之旅在經過一片又一片荊棘之後,終於迎來了平坦大道。「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都因為那個時代、地方、群體的人,經過若干年融合演變,所形成共有的思想、觀念、理念、意識和信仰所致。」文化到底是什麼?岳崇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是人類某一群體所共有的思想、觀念、理念、意識和信仰的總和。即人類某一群體所共有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和。而文學、音樂、舞蹈、戲劇、雕塑、書法、繪畫等,都是承載和傳遞人類某一群體所共有的思想、觀念、理念、意識和信仰的物質形式或形體,也就是文化載體。」雖然找到了一個答案,岳崇並不認為找到了文化真諦,他更希望自己的研究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2016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期間,民進組圍繞文化問題召開了一次專題討論會,岳崇尤其建議國家應加強文化理論研究。「因為文化概念不清,我們做文化的事情就很難做好、做到位。」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先進的政治文化「搞明白了什麼是文化,擁有文化自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岳崇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主要源於兩個,一是優秀傳統文化,二是先進的政治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就藏在經典著作當中。在岳崇看來,閱讀《老子》和《莊子》便可以同老莊論「道」;閱讀《論語》和《孟子》就能和孔孟談論「仁、義、禮、智、信」;閱讀《史記》就能和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經典著作是人類各個時期的最高智慧結晶和精神豐碑,是各個民族傳統文化最突出、最重要的承載與傳播因素。」通過閱讀大量的經典著作,岳崇感悟到文化博大精深的優秀品質,「我們人只有堅持閱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經典,才能真正理解,才能真正樹立對中華文化的自信。」上世紀80年代,話劇《茶館》在西安熱映。岳崇也去觀看了這一文化大劇。當劇終人散,空蕩蕩的劇院就剩下清潔工和岳崇。他被劇中人物的跌宕命運所觸動,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的100多年間,人飽受列強欺凌、積貧積弱。改革開放以來,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強烈的對比,讓岳崇的政治文化「信仰」愈發堅定:「我們選擇的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是先進的政治文化。」岳崇說,馬克思主義經過長期的革命與建設實踐,與的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已經完全化了,而且成功指導特色社會主義向前發展。「如果說之前還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現在已經從探索走向了成熟。」幾年前,岳崇將自己關於文化自信的觀點講給朋友聽。「您講得太好了。能不能去我們單位作一次講座,給大家講講文化,講講文化自信。」「四大文明古國當中,唯有5000多年的文明至今仍在綿延著,令世界驚嘆的,是不僅有輝煌的過去,更有飛躍的今天。模式、道路的成功,這顯現了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和自覺、自強、自信的優秀品質……」每次講座現場,岳崇都會收穫一次次熱烈的掌聲和聽眾強烈的共鳴。陝西省政協委員、作家陳若星感慨地說:「岳崇先生的講座,有他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經歷,守土有責、勇於擔當的家國情懷,抒發的,是他對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的深刻理解。」文史學者高永麗在講座后激動地說,這是「一頓豐盛的精神、文化大餐」,「我還想再聽一次!」書法家李官梁乾脆表達了直接的期待。邀請岳崇去作講座的單位越來越多。每次講座后,總會有人簇擁著岳崇請教。一次,一位老先生向他要講稿。交談后才得知,他的孩子在美國,勸了很多次都不願回國工作。「我想把您的講稿發給他,讓他看看,我們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就沒有吸引他的地方?」這句話,岳崇至今難忘。「每天向上攀登一點」「你覺得這座建築有我們特色嗎?」採訪中,岳崇忽然移目指向旁邊的一所建築,問了一個讓人猝不及防的文化問題:「加個仿古的屋頂,就有特色、有陝西特色了嗎?」這個問題,其實與他的一次政協履職有關。「很多城市的新建築大同小異,缺少了獨特的文化元素;各個城市都有各自的歷史,但是建築沒有各自的特色。」在一次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會上,岳崇特別提到建築,「建築既要新,又要傳統。」在他看來,建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他建議有關部門加強對全國城市建築的指導。「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以來西方文明趨於強勢,致使一些國人產生文化自卑,進而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生活中,時不時有人以西方文化為標準衡量、評判文化,這讓岳崇生出憂慮。「對西方文化迷信的破除與對中華文化自信的建立,需要同時進行。」岳崇認為樹立「文化自信」,就要雙管齊下,破立同舉。這幾年,除了通過講座傳播文化自信,岳崇還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不斷為中華文化自信鼓與呼。一次,一位文化學者與他交流:「在人心目中,龍是司水靈物、通天神獸,基本是福佑性、建設性的正能量。但在西方,dragon是噴火怪獸,有著恐怖意味的象徵,基本是被貶損、殺戮、否定的對象。這是兩種不同的物象,這種翻譯是錯誤的。」岳崇深以為然,他通過提案正式提出:建議糾正龍的翻譯錯誤,將龍英譯為loong(龍)。今年全國政協全會期間,在委員駐地,岳崇與小記者的互相採訪,成為吸睛的有趣一幕。回答提問后,岳崇轉頭問小記者:「你們學校開書法課沒有?」小記者說:「有的,每周三下午的一、二節課是書法選修課。」岳崇再問:「沒有正式的書法課嗎?」這個問題不光是問小記者。作為一名書法家,岳崇這些年多次參加書法進校園活動。據他了解,《中國小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於2013年已出台,但是,各個學校里,「真正開設書法課的很少。」很多學校既沒有專業書法老師,也沒有課程安排。「漢字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書法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文化藝術,連這都不重視,怎麼體現文化自信?」岳崇呼籲:教育行政部門應制訂計劃,給每個中國小配備一名書法教師,學校應設有專業書法教室和書法教材,書法課應與音、體、美等課程同重。「楓葉經霜艷,梅花透雪香。」在岳崇辦公室里,掛著這樣一幅字。「如今退居二線,我對文化的研究也從業餘轉成專業了。」這段時間,岳崇正在準備9月份在多個學校舉辦的系列校園講座,同期還在籌備出版一本《點評歷史上那些事》的書。如果還有時間,還要就「關於道家起源」等幾個文史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不知道要爬上哪一座山峰,但堅持每天向上攀登一點,我是不會改變的。」透過明亮的鏡片,岳崇的視線不自覺投向了牆上那幅映照他文化人生的書法作品。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