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本報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之前更多投向高科技領域的風險投資基金,這次將目光瞄向最傳統的文化旅遊產業。近日,三湘印象公告稱,其與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雲鋒基金)、IDG資本投資顧問(北京)有限公司(下稱IDG資本)簽訂《關於開展文化旅遊相關領域投資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各方將成立項目聯合工作實施小組,推動優秀旅遊演藝項目的投資管理;具有稀缺性特質的文旅項目整體投資運營;共同整合文旅項目和旅遊演藝項目等。「突然有種親上加親的感覺。」雲鋒基金創始人虞鋒向記者坦言。早在2006年,IDG資本聯手張藝謀、王潮歌、樊躍三位導演設立北京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觀印象),開發了「印象」、「又見」等旅遊文化演藝品牌;2010年雲鋒基金入股觀印象。去年5月,三湘股份成功收購觀印象藝術發展有限公司100%股權,更名為三湘印象。在他看來,正是基於這種緊密的資本運作紐帶,讓三家機構依託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技術加強智慧旅遊領域合作創造了巨大操作空間。熊曉鴿向記者表示,對於將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技術融入傳統文化旅遊項目,自己也思考了很久。「此前我也和張藝謀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告訴記者,比如很多旅遊文化演藝品牌都擁有很高的品質口碑,但在客戶體驗領域還有很大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如果風險投資基金一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協助旅遊文化演藝品牌植入更多高科技解決客戶體驗痛點,文化旅遊這個風口還迎來新的發展時代。在業內人士看來,要將高科技融入傳統旅遊文化演藝項目形成新的業務發展模式,絕非易事。畢竟,多數旅遊文化演藝項目都落戶在5A級景區,從票房分成、到場景布局、商業模式開發都受到景區管理方的「約束」。記者多方了解到,此次三湘印象與IDG資本、雲鋒基金除了討論發起成立專項基金,共同投入文化旅遊項目開發建設,還將探索文化旅遊發展的新模式。包括將旅遊文化演藝項目從5A景區遷入城市中心地段,建設能融入高科技的演藝場所創造新的客戶體驗,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塑造城市旅遊的「新名片」,最大限度發揮文藝演藝+旅遊+商業地產運營的協同效應。「目前,我們還沒有具體的合作項目落地,不少潛在項目正在溝通協商。」一位接近三湘印象的知情人士透露。破解文藝演出的客戶體驗痛點三湘印象董事、總經理、觀印象董事許文智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坦言,當時三湘股份之所以引入觀印象並更名為三湘印象,主要目的是藉助旅遊演藝產業塑造房地產業務新發展模式。資料顯示,經過10多年發展,觀印象成為國內文化演藝行業龍頭企業之一,由張藝謀團隊創作的「印象」等系列作品年票房收入逾10億元,每年吸引數百萬觀眾。「在互聯網電商衝擊下,人們越來越習慣線上購物,不大願意到線下商場購物。但我們也發現,在消費升級大浪潮驅動下,文藝演藝正吸引越來越多客流,如果能將商業地產開發運營與文藝演藝結合起來,無疑能給地產業務帶來新人氣與商業價值。」許文智告訴記者。業內人士指出,儘管文化演藝對商業地產客流提升起到不小的助推作用,但隨著各地都在開發建設新的文化旅遊演藝項目,客流不可避免地「分散」;與此同時,多數旅遊演藝項目落戶在5A級景區,其商業地產運營被納入景區統一規劃,無形間也束縛了「文化演藝+旅遊+商業地產運營」的操作空間。熊曉鴿認為,這些制約更多是「外部因素」,這條產業鏈能否發揮協同效應創造新商業模式,最大的「內部挑戰」是如何完善客戶體驗。比如旅遊文化演藝項目多是露天演藝,一遇到雨季觀眾不得不冒雨觀看,客戶體驗就會下降;不少演藝項目缺乏字幕,影響部分觀眾的觀看感受。「這還是比較基礎的客戶體驗需求,更高層次的良好體驗,需要建立高科技與文化演藝內容的結合,如何讓觀眾擁有更好的視覺衝擊力等。」熊曉鴿直言。虞鋒對此感同深受,文化旅遊作為一個風口,若遲遲不能解決某些客戶體驗痛點,它遲早會被其他文化旅遊模式所替代。「這也是我們再次坐在一起,討論如何依託互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等新技術探索智慧旅遊的最大原因之一。」他向記者表示。比如不少商業地產缺乏用戶消費行為數據的收集分析能力,無法將文藝演藝帶來的巨大客流「轉化」成新的商業模式,只能將盈利模式局限在「收租」與「演藝門票分成」兩個層面,浪費了大數據所創造的新業務發展空間。一位接近三湘印象的人士透露,其實三方圍繞大數據技術開發智慧旅遊項目進行了初步的溝通,包括三湘印象與IDG、雲鋒基金投資的大數據分析機構開展合作,向旅遊文化演藝品牌提供會員制服務,為相應商業地產建立自己的用戶資料庫,逐步將客流轉變成會員,提高用戶忠誠度同時實現精準營銷等。「目前,很多基於智慧旅遊的新業務模式還在探索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落地。」他直言。塑造文化旅遊項目資源整合新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三湘印象與IDG資本、雲鋒基金此次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也讓這兩家風險投資機構拓寬了項目退出通道。據三湘印象公告顯示,在合作期間,各方在文化、旅遊以及相關領域投資的項目需優先選擇對方作為業務合作夥伴。虞鋒並不否認,這的確給旗下文化旅遊相關項目退出帶來了新操作空間。「但是,我們更希望能以此作為一個文化旅遊項目資源整合開發的平台,建立相應的文化旅遊專業人才庫,開發扶持更多優質項目。」他向記者坦言,儘管文化旅遊產業趨於火熱,但這個產業最大的發展瓶頸,卻是既懂文化演藝創作又了解項目商業運營的人才並不多,而這些人才恰恰是決定一個旅遊文化演藝項目成敗的關鍵因素。在業內人士看來,旅遊文化演藝領域人才瓶頸的出現,主要基於兩個原因,一是大學沒有設立專門的學科,不少人都是「半路轉型未來」,主要由一批具有商業運營頭腦的導演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進行言傳身教;二是待遇福利激勵不足,比如多數文化演藝項目導演編劇主要拿固定工資,以及少量的股權激勵,令他們感到商業開發與自己演藝項目「關係不大」,沒有動力將文藝演出與商業運營很好地結合起來。「如果我們能打造一個文化演藝旅遊項目資源整合的平台,讓這些項目引入高科技、新商業模式創造新發展空間,給相關人員帶來更豐厚的待遇,那麼整個文化旅遊產業不但擁有更大發展空間,觀眾也會從中受益得到更好體驗,商業地產得到更多收入。」他表示。有業內人士指出,諸多投資機構參與文化旅遊領域開發的更大算盤,或許是藉助文化旅遊這個風口涉足商業地產開發運營,獲得更可觀的房地產投資收益。「我們不會直接參与商業地產開發,而是圍繞文化演藝IP內容進行新業務模式的運營探索,至於商業地產開發,還是讓專業機構與人才操作。」一位雲鋒基金人士對此解釋稱。(編輯 林坤)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