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曹君 老子的《道德經》不僅有文學、哲學意義,更是蘊含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光芒。在《道德經》中,不乏大量有關管理方面的哲理,對於今天的企業管理有著重要的啟迪和指導意義。 企業管理中的「道」 「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同時也是其管理思想的中心。《道德經》圍繞「道」而展開,是老子宇宙觀、哲學觀以及人生修養的一個基本概念。因此,要想從老子的智慧中汲取管理思想,首先要弄清「道」的含義。 《道德經》首章開篇講的便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可以說出的道,並不是永恆的道;可以稱謂的名(名稱),並不是永恆的名。在老子看來,「道」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說出的、實體的「道」,另一種是不可說出的、虛體的「道」。而在這種虛實之間,虛體的「道」比可以言說的「道」更加永恆。 「道」的思想對於現代管理也頗具啟示意義。在企業管理中,所謂的「非常道」之「道」便是企業的內在精髓——企業文化。在現代管理中,企業文化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不少管理學家都將企業文化看作企業的靈魂、企業進步發展的巨大精神推動力和區別於其他企業的獨特性之所在。對於一個企業而言,企業文化不僅是其生存的靈魂,也代表著該企業的精神之氣。而企業文化主要包含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兩部分,企業的精神能夠凝聚員工團結一致,而企業的價值觀能夠指導員工的行為選擇,起到約束員工行為的作用。員工對於企業文化的認同,不僅能夠使其在精神上相互鼓勵,在價值選擇上也具有一致的趨向,這樣的企業才是一個團結、有巨大發展潛力的企業。 「無為而治」思想 老子在《道德經》中進一步描述了「道」的特性,他認為「道」能夠催生萬物,是萬物之核,但「道」卻並不支配和主宰任何一物,而是聽任萬物自然地生長,這便是「道法自然」。根據這一現象,老子又提出「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即可以順從自然的規律而任萬物自然成長和發展,不需要對其做過多的干預。「無為而治」這一思想啟示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要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需要對決策的具體執行進行過多干預,這也就是鼓勵執行者按規律辦事,管理者無需步步指揮。 老子的「無為而治」並非純粹放任自流和無所事事,其本質是寓「有形」於「無形」之中,寓「有為」於「無為」之中,正是因為把握住「道」,事物便會順勢而發展,因而無需強求。這看似無所作為,而實際上已經有所為。在現代管理中,管理者的「無為」主要是順應職員自己的天性,發掘其潛能,發揮所長,這樣企業也能夠順應規律而發展。故而老子又解釋說:「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即賢德的人正是因為順應自然不妄為,因而不會失敗,賢德的人也不過分地強行把持,因而也就不會有過失。因此,在現代企業的管理中,管理者將「無為」作為管理哲學,便意味著其不能過於專斷地管理員工,否則可能會造成過失、導致失敗。 首先,管理者應樹立「無為而治」的文化理念,這是在企業管理中貫徹「無為而治」思想的根本。一個企業在不斷發展成熟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自己的經營理念,這包括文化理念、企業精神及價值觀。老子「無為而治」對於管理者來說,就是讓其順應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創造一種相對寬鬆的工作氛圍,讓員工能夠在自己的優勢領域發揮所長,這樣才能做到人盡其才、各盡所能。 其次,應該建立科學化、規範化和實用性強的企業運行機制,這是企業正常運行的基礎。老子提出「無事取天下」的思想,其前提是領導者能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而現代企業管理中,則要求企業管理者能夠制定出科學而正確的領導策略。一方面,管理者能夠制定合理、科學、有效的管理制度,促進企業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另一方面,管理者能夠了解各部門及員工的特點,從而合理分配工作,確保每個部門和員工明確自己的任務。這種科學、可行的企業運行機制設計以及管理策略,是企業管理者「無為而治」的基礎。 矛盾轉化思想 老子較早就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以及互相轉化的哲學命題,還提出了如何解決矛盾、取得優勝的策略和方法。在世界運行的萬事萬物之中,時時刻刻都存在著弱與強、哀與驕、柔與剛的矛盾。表面看來,哀者往往受到欺辱,弱者力量不強,柔者在面對鬥爭矛盾時往往採取和緩的方式。這三者在矛盾的鬥爭中看似處於一種弱勢狀態:哀者雖然受到欺辱,但這種欺辱恰恰會激發其內部的正義感,從而形成同仇敵愾的氛圍;弱者則因為處於一種不利地位而謹慎對待強者的進攻,時刻處於準備狀態,不會有鬆懈或驕傲的情緒;而面對困境,柔者往往有著冷靜的態度,這有利於其縱觀全局,分析自身的利弊,從而選擇出最優策略,因而老子提出「哀勝驕,弱勝強,柔勝剛」的結論。 老子的矛盾轉化思想啟示管理者,要正確看待企業的強與弱。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國內企業直面國際市場的競爭。與歐美國家中那些發展較為完善的企業相比,企業相對處於弱勢地位,若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企業可以採取「以弱勝強」的戰略。面對雙方之間的差異,管理者要正確看待國際企業強大、自身企業弱小的這一矛盾現實,同時也要看到積極光明的一面,以老子「哀者勝兮」的思想激勵自己,團結員工,共同發展。面對嚴峻的國際形勢,企業需要調整自身的發展策略;面對激烈的國內競爭,企業也要努力化弱勢為優勢。同樣,當企業自身處於強勢位置時,也要居安思危,不驕不躁,更多地去思考如何補足劣勢,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同時,老子的矛盾轉化思想中還蘊含著企業制勝的策略。在哀者與驕者、柔者與剛者、弱者與強者的鬥爭中,前者沒有主動與後者爭鬥,也沒有妄圖去侵犯後者的利益,但前者卻可以戰勝後者,這其中蘊含著后發制人的勝者策略。哀者、弱者不爭,但實際上卻能夠韜光養晦,逐漸增強自身的實力。這種不爭的態度值得企業深入學習,專註於自身內部的發展。若企業自身在市場競爭中能夠處於一種「不爭」的狀態,而其他企業卻處於「爭鬥」的狀態,那麼企業就有可能在競爭中勝出。 (摘自《人民論壇》2017年1月上)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