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配圖源自網路 文/沈嘉柯 我有一年在成都凱德天府商場做新書發布會,當地媒體問我,怎麼看待現在碎片化閱讀。 我說,我特別支持特別贊同碎片化閱讀。這些年,碎片化閱讀被污名化的太厲害了。 因為手機電腦普及后,其實讓更多本來不怎麼閱讀的人,也開始閱讀了。人的閱讀需求,是分階段的。先容易消化的,再啃骨頭。 先看零敲碎打有趣好玩的,入門了,被深深地吸引了,然後胃口被吊起來,自然忍不住去深入閱讀,想搞清楚深層次的東西。 這就跟我們逛街,路過蛋糕店,店員邀請你試吃一樣。對胃口,喜歡吃的東西,我們試吃了,就忍不住長年累月開始購買。 那天圍繞我的新書發布會,還有一個辯論活動,我們應該選擇碎片化閱讀(也叫快餐式閱讀),還是深度有體系的閱讀呢? 在那個辯論賽上,我是評委,我選了支持碎片化閱讀。 我跟李澤鵬帶隊的對方辯論隊說,我特別希望你們打敗我們這隊,因為我是出版實體書為生的作家,你們贏了,就說明都會去支持買書,進行全書的閱讀。而不是手機上看個零碎幾篇,挑幾個喜歡的段落句子發發微博。 「碎片化閱讀」有個要區分的重點。什麼是碎片化?到底是指利用零敲碎打的時間呢,還是只看零碎的文章? 舉例,在捷運上十分鐘看幾千個字。陸陸續續看個十幾天,看完了一整本書。這屬於碎片閱讀還是完整閱讀? 所以大家所說的碎片化閱讀,更傾向於指的是零敲碎打看一點局部內容。看過的碎片,無法在最後組成一個體系整體。 那唐詩宋詞怎麼辦?本來就只有幾十個字,再怎麼閱讀,也就幾分鐘。坐公車瞟兩眼就能讀一遍,在捷運上看一遍,也就是坐一站的時間。少年時代十幾分鐘背下來,中年以後有人生閱歷了,幾分鐘領悟了,這算什麼閱讀呢? 現在很多手機閱讀,一兩千字,本來就已經是完整文章,完整的體系了。我覺得這才是重點。 我還要告訴大家一個事實,信息傳播是和技術密切聯繫的。因為有了印刷技術發展,才會冒出單行本,有了那麼多紙書。因為有了雜誌,才有那麼多短篇小說。因為有了手機,才會千字文流行。 18、19世紀的作者特別愛寫大磚頭著作,厚得砸死人,是因為一本書需要那麼多字,書商才好定價賣給讀者。很多歐洲國家的大文豪直言不諱,字越多,稿費越多。字多了,書才厚,定價高,版稅才高。字多了,讀者才能慢慢看打發時間,買到覺得賺到了。 就好像金庸小說的連載,是為了幫助《明報》的銷量。故事越拖長,報紙越好賣。這跟今天的起點網文模式是一回事。只不過金庸知識淵博文筆好,有思想有文化,故事寫的很高級。 過去的時代沒什麼娛樂消遣,看書就最大的娛樂消遣。一本厚磚頭文學小說,環境描寫可以幾萬字,心理描寫十幾頁。普魯斯特那套「臭名昭著」的《追憶似水流年》就是典型例子。據說暢銷全世界百年,至今看完全書的沒多少人。這書也一直是文青裝逼利器。 有個真相完全可以直接戳破——如果不是為了稿酬版稅,作家們完全可以不寫那麼長,那麼多字。如果不是為了評職稱,面子好看,很多學者專家的書根本沒必要出那麼多那麼厚。 我真的被坑了很多次,我常常在網上買了一堆書,看書名非常有內容,尼瑪,拿到手發現才幾十頁,幾千個字。 有些幾十萬字的書,十萬字就能說清楚,是作者自己控制不住話嘮,不夠精鍊。有些十萬字的書,其實幾千字就能說清楚。 閱讀本身,也是因人而異的事情。你覺得一整本書看完很好,很體系化,但是我要是就喜歡其中一小部分,只愛看那一小部分,只有那一小部分對我有用,我幹嘛浪費時間看完全書? 我自己就是出書的老司機,做雜誌編輯工作很多年,對書這種東西太了解。 說「碎片化閱讀」不好,根本就是個很可疑的偽命題。 你在手機上看的隻言片語,也許跟你在電影里看的情節結合,造就了你的深度領悟全面觀察。你在微博微信看的一篇博文,跟水果店老闆問到的挑水果分辨知識結合,也許造就了你的生活品質的提高。 我們現在已經不是單一渠道獲得信息,往往是多方面渠道獲得的信息,融合一體。 你在捷運上看一段電子書,一句溫暖的話,也許就成為你失戀時候,對心情的慰藉。你吸收的碎片,用在了你需要的時候,配合你個人領悟,那就是全部。做高鐵的時候看幾頁紙書,如果書好看,肯定能夠吸引你讀完。 在沒有手機電腦智能閱讀裝備之前的年代,絕大多數人看書,其實也是很隨意的。除非是為了考試和做研究,除非時間充足,書很精彩,長篇懸疑推理很勾人胃口,才會一口氣看完。 我自己看書就一個原則:風吹那頁讀那頁。喜歡就看,不喜歡就丟開。 正常的人性,正常的閱讀,本來就是碎片式的。 錢鍾書看書都是邊看邊做筆記,什麼書都看,這看一點,那個看一點,不愛看的丟一邊,慢慢積累的。何況我們尋常人? 我把窗戶紙再戳破一點,說句不要臉的話,就算現在的人不把那些時間花在碎片式閱讀上,也不過是用到更多的吃喝玩樂上。 只要你拿起手機閱讀,只要你開始閱讀,那就是閱讀本身。積累到一定數量,珍珠就不只是串一條珍珠鏈了,而是珍珠海。 手機之類電子設備上的碎片化閱讀讓本來不大閱讀的人,也開始閱讀了。降低了閱讀門檻,帶來的是各種奇妙的化學反應。甚至帶來了跨界的創新。 碎片式閱讀,才是人間正道。 沈嘉柯:著名作家、評論家,新媒體創辦人。已經出版《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平行塔》等散文小說心理學作品36部。暢銷百萬冊,屢次進入各大好書榜單。2014年登上影響力圖書推展,2016年獲得年度暢銷書作家獎項。蟬聯2015年、2016年兩屆影響力作家文學貢獻榜。【微信號】ishenjiake 本文開放轉載。轉發到朋友圈和群,不需授權。 沈嘉柯部分作品 廣告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