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和日本雖然分別屬於同盟國和軸心國,是敵對國家,可他們在很長的時間內並沒有宣戰,甚至還簽訂了《互不侵犯友好條約》,明確規定「雙方承諾雙方保持和平友好關係,互相尊重對方領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但是,當「二戰」進入尾聲之際,蘇聯人「該出手時就出手」,於1945年8月9日零時10分,派出150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4000多公里的戰線上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突然襲擊。 曾號稱「皇軍之花」的關東軍,在蘇軍的打擊下,頃刻間灰飛煙滅。據統計,關東軍被擊斃8.3萬人,被俘59.4萬人。戰後,餘下的近60萬關東軍官兵並沒有在東北地區就地接受改造,也沒有被迅速被遣送返回日本,而是被蘇軍象戰利品一樣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 為什麼蘇聯要將日軍俘虜送往西伯利亞? 一個很大的現實考量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幾乎將所有能夠搜羅的勞動力送到戰線保家衛國,甚至包括婦女和青少年。這就導致在戰後,蘇聯出現了極度匱乏勞動力的現象。於是,蘇聯將這些日軍俘虜送到西伯利亞戰俘營充當苦力,來為蘇聯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勞動力。 「二戰」中,戰爭給蘇聯製造了巨大的災難,讓蘇聯經濟陷於崩潰。讓日軍俘虜以充當苦力的形式彌補他們製造的孽障,蘇聯當局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戰俘被用來乾重體力活,下礦井、伐木、搞建築、鋪公路,種種勞動當作是對戰爭期間蘇聯所遭受的損失的一種補償。」「而且使用戰俘只須提供最低水平的食宿生活條件,無需蘇聯政府太多的投入,就能迅速啟動被戰爭摧毀的工業、能源、交通等國民經濟重要部門………」 在遙遠的西伯利亞,蘇聯是怎麼對待日本戰俘的呢?有四個辦法。 一是寒冷。西伯利亞地區是世界上除了南北兩極之外最寒冷的地區之一。這裡天寒地凍,以至於許多地方不生長任何生物。日軍戰俘缺乏足夠的禦寒物品(那時候就連蘇聯人都缺衣少食,更何況日本戰俘)。所以,許多日軍戰俘死於寒冷。 二是飢餓。當時,蘇聯的物資極度匱乏,特別是食品。當時,蘇聯許多民眾生活都極度困難,更別說這些日軍戰俘了。於是,日軍戰俘又餓死了一批。 三是勞累。日軍戰俘被送到西伯利亞地區,不是度假,而是下苦力的。日軍戰俘整日勞作,幾乎談不上休息,被累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四是處決。對於不聽從管教,或者偷懶的日軍戰俘,蘇聯的辦法簡單粗暴:開槍處決。 隨著經濟的改善和國際政策的調整,蘇聯政府也會不定期遣返一部分日軍俘虜。最終,蘇聯軍隊陸續遣送了30萬日軍戰俘回到日本。這就說,近60萬日軍戰俘中,差不多有一半30萬人,長眠於那遙遠而寒冷的西伯利亞戰俘營。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