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雄安新區之後,最近城市領域的另一大熱詞就是「粵港澳大灣區」了,看看君前些日子去了美國舊金山灣區,正好藉此談談對「灣區」這個概念的看法。1 「灣區」是什麼?舊金山灣區俯瞰百度百科是這麼定義「灣區」的:灣區,從地理概念上看,是由一個海灣或相連的若干個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總結一下灣區的共同點不難發現,當今世界,發展條件最好的、競爭力最強的城市群,都集中在沿海灣區。比如,東京灣區、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是世界公認的知名三大灣區。可以說,灣區已成為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引領技術變革的領頭羊,由此衍生出的經濟效應稱之為「灣區經濟」。對於上述介紹,我是不太認同的。因為,對於美國人民,或者世界上的大多數人來說,他們所知道的「灣區」(Bay area)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舊金山灣區(San Francisco Bay Area):舊金山灣區,分為北灣、東灣、南灣和半島區東京灣區是啥?難道不是東京都這個龐然大物,與被它吞噬的工業海岸線么。紐約灣區是啥?難道不是曼哈頓島,與它的大郊區么。如果有錢的話,人們大都會選擇居住在東京都心,或者紐約曼哈頓島上,誰也不會住在它們的「灣區」里,那是留給工業和苦逼上班族的。世界上只有一個灣區,是大農村幾乎打敗了市中心的,那就是舊金山灣區。所以舊金山灣區叫做「The Bay Area」,有 「the」 的特指,把一個地理名詞,霸佔成了專有名詞。它獨一無二的原因大家都知道——矽谷(Sillicon Valley)就在這,這裡是世界創新的中心,英特爾、谷歌、蘋果這些世界級的公司遍地都是:矽谷的部分著名企業分佈(點開放大)顯然,不是劃一片海灣就能稱作灣區的。灣區之所以成為灣區,有太多不可複製的因素,比如加州的地中海氣候,再比如美國軍方開發的信息技術向民間的共享。不過,如果只說一種灣區成功的原因的話,我覺得是:讓聰明人們在這裡過上舒適的小日子。2 世界上最聰明人們的小日子在美國的交換訪問即將結束之前,我特地去了一趟美國西海岸,也來到了灣區,探訪我的朋友們。我在清華讀博,我的幾個朋友在斯坦福、伯克利讀博,一群博士生湊在一起喝早茶,那畫面想想也挺感人……實際上我們聊得非常愉快,除了共同嘆嘆博士生涯的苦逼外,頗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之感,從量化交易、人工智慧聊到城市問題,話題變化迅速,大腦高度激活。這幾位都是我所認識的頂尖的聰明人。他們博士研究的課題,不管是人工智慧語言識別,還是用大數據輔助計算可能的新能源材料,都已非單一學科能夠描述,真正在拓展知識的邊界。他們的日子也過得簡單,研究,研究,研究,發表,交流,研究……也有哥們順便創了個業,拿了些投資什麼的,在這裡這些都是小事。這片土地上,有這麼一群絕頂聰明的人,每天樂此不疲的在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何愁不能興盛繁榮呢?我突然想,如果我是這片土地的統治者,甚至不用強迫他們工作,也不用給加班費。因為他們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他們在給自己打工。這還只是的一部分聰明人,這裡還有印度的聰明人、伊朗的聰明人、歐洲的聰明人、美國的聰明人……這些世界頂尖的聰明人,某種程度上是無國界的,哪裡有好的資源和環境,他們就會到哪裡去。他們以前可以在德國、以色列,今天可以在美國,明天也可以在。對這群聰明人的爭奪,才是打造新的灣區的關鍵。那麼,這群人需要什麼呢?他們需要自由和舒適的環境,與頂尖的科研資源,或者說,一處大農村,一個斯坦福。3 大農村與斯坦福斯坦福大學 自攝先有斯坦福,再有矽谷。1951年,斯坦福大學的工程學院院長特曼決定創辦在校園創辦工業園區,將校園的土地租給當時的高科技公司使用。這一決定奠定了矽谷的基礎,也是斯坦福發展的轉折點。大概相當於六十年前清華科技園或者武漢光谷,是搞校辦園區、產學研一體化的老祖宗。那麼,為啥斯坦福能辦起來,旁邊的伯克利、波士頓的哈佛就沒辦起來呢?因為斯坦福大學有地呀!1891年,加州鐵路大王利蘭·斯坦福為了緬懷獨子的早夭,出資4000萬美元和8180英畝的牧場土地,用於興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學」(陳賽,三聯生活周刊)。左圖自攝 斯坦福大學內的斯坦福家族陵園,右圖為斯坦福家族合影4000萬美元,相當於如今的10億美元。8180英畝,相當於33平方公里,沒錯,單位是平方公里,大概相當於一個北京東城區或者上海靜安區。跟其他大資本家大地主比起來,這一家子選擇了最偉大的「敗家」方式。跟他們一家的選擇比起來,比爾蓋茨家族的慈善可謂相形見絀。已經出了一批有錢人,暴富程度同樣可以與美國的1900年代的「黃金時代」相比較。然而,暫時還沒有人作出類似的選擇。其實他們的家產也未必減少了,斯坦福大學本身可以看做一個大麥克企業,昔年的一個農莊,現在寸土寸金,無形資產更是難以計數。美國那些最早的私立大學,在成立之初也大多地處偏僻。耶魯、康奈爾所在地至今仍是小鎮。哈佛所在的劍橋鎮離波士頓市中心的距離,在當年看就像燕郊跟北京一樣遠。是大學給這些地方帶來了活力,而不是反之。第一,是他們的事業所在。第二,是他們子女擁有優秀的教育資源。第三,他們將擁有優秀的醫療資源。最後一點人們容易忽略,覺得教育與醫療是兩件事。然而,不管是美國的頂尖醫院,如哈佛、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院。還是國內的北京協和、上海同濟、廣州中山、程度華西,事實上都是醫學院與醫院共生的。第一點僅是對研究型人才的吸引力,第二、第三點則是任何追求高質量生活的人都難以抗拒的。「大農村」則是一個昵稱,是指其偏遠,但這些遠郊地區的產業結構、人群構成可完全不是以農業、農民為主。遠郊大農村,意味著土地等要素的低成本,才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不像在熱鬧的紐約,修條路的拆遷問題就能扯幾十年。當年的科技企業選總部,除了依附於斯坦福的智力資源,同樣也看中了這裡廣闊平坦又廉價的土地。它們各自一建就是一片園區,拉扯來道路和設施,猶如計劃經濟時代的單位大院一般自給自足。對最初來這裡的人才來說安居並不難。地廣人稀,圈塊地,蓋個小房子,就可以在自家車庫裡搞事情了。雅虎與蘋果都是從車庫裡開始的。是廉價的土地吸引來了企業,它們的到來讓地價逐漸高企。而不是像的某些地區一樣,是高企的地價吸引企業來圈地皮。大農村,提供充足的土地資源,斯坦福,提供頂尖的智力資源,再加上美國從不缺乏的資本,共同成就了矽谷。4 「粵港澳大灣區」:看中部地區,看教育科研《粵港澳地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08)回到「粵港澳大灣區」的話題,從大農村與斯坦福的經驗里,我們能學到的是:一要關注中部地區,二要關注教育科研。目前的「粵港澳大灣區」還沒有新的規劃圖,但是能看到的一些提法里,比較關注的還是廣州、深圳、香港、澳門這幾個城市。我在這裡提出,要關注中部地區,就是要關注佛山、東莞、中山這些地區。粵港澳灣區圖,「大灣區」所劃定的範圍要更大我曾經在佛山順德區生活過兩個月,到這我才真正明白「發達地區」的含義:以一個100萬人口的區縣,GDP達到了近3000億,等於一個寧夏省,或者廣西省會南寧市這樣的水平。在這裡,出了美的、海信、容聲、科龍、碧桂園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在這裡,幾乎沒有城鄉的差別,或者說農村人有集體土地租金、村集體企業分紅,根本不稀罕城市戶口。在這裡,無論城鄉,人們過著舒適和自由的日子,生活水平向發達國家看齊。在這裡,工業園區遍地開花,雖然有點低效利用,但是總的來看為外來產業提供了低廉成本的土地和多樣的選擇。相對於廣州、深圳越來越高的房價,佛山、東莞、中山這些中部的地區,從土地供應、落戶難度來看是擁有較大潛力的。而且隨著交通聯繫的完善,區位也越來越優越,珠三角內部到哪都是一個小時以內。矽谷在舊金山灣區,既不是在最外頭的舊金山,也不是在最裡頭的聖何塞,而是在它們中間的小鎮Palo Alto。順德在廣深之間的區位與之相似。所以,中部地區的未來發展非常值得期待,至少從順德來看,已經不差了。有差距的,還是大學。211·985大學數量圖,來源圖注全國的211和985大學,廣州只有5所和2所,深圳尚且沒有。珠三角地區的高等教育(如果不計算香港),比起長三角、京津冀地區有著非常巨大的差距,甚至不如武漢。更不用說與擁有斯坦福、伯克利等世界名校的灣區的差距了。如果沒有更好的大學,來的永遠只是來賺點錢就走的打工者,而不是對教育醫療質量有更高要求的頂尖人才。當然,通過招商引資、產業扶持,可以塑造出東京灣那樣的工業式的「灣區」來。但是,再多的500強,也換不來一個斯坦福。要想培養出舊金山灣區那樣真正的「灣區」,大學還得先行。給聰明人他們想要的小日子,他們會慢慢打造出一個真正的「灣區」來。其他美國城市遊記系列城市周看為思維尋找盲點,為城市尋求共識微信訂閱:cityzhoukan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