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優叔說優叔和他的朋友們今天,我們來看一個「天衣無縫」的財務造假案例。它的造假,就像寫小說一樣,從審計到投行,從專業人士到媒體,全部被矇騙。直到最後監管層介入,真相才陸續被揭開。天底下最牛逼的小說家,莫過於此。振隆特產,這個「准」農林牧漁股,曾四次提交招股書,心急火燎地要上市。然而,在財務數據被發現貓膩后,又主動撤回,想以此「息事寧人」。準確地說,它只是到A股門口望了望,就轉頭回去了,即便如此,還是因為財務造假被監管層揪了出來,作出了頂格處罰。別人造假都是走「單行道」,要麼虛增收入,要麼虛減成本或費用,振隆直接來了個「雙管齊下」,虛增收入+虛減支出同步操作,以此虛增利潤。具體方式是:虛增銷售合同單價+虛增應收賬款+第三方回款調整賬齡→虛增收入;同時,虛增出成率+虛減採購單價+不確認存貨損失→虛減成本和支出。這還不過癮,連它披露的主營業務,都由造假成分。產、供、銷全都有水分,這個造假確實透徹。更厲害的是,在監管層發覺之前,竟然沒有任何人指出這些疑點。之所以會這樣,全因為振隆特產農企+出口的雙重特點,不管是採購、還是銷售,都不易核查。「碰這幾個財務信號,一定要注意」1██████農業股:為什麼是財務造假重災區三農問題,一直都是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扶持的重點。因此,農業股(農林牧漁)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政策扶持,各種補貼加持。然而,即便如此,農業股還是上市公司中造假事件出現最多的領域之一,實際上,這也和農業股的行業特性有關。農企的原材料主要是農產品,一般農產品單價都不高,導致這些企業的毛利率、凈利率普遍偏低。而且,農產品的價格受當年自然條件、供求情況的影響較大,採購價格還得「看天吃飯」,自然會造成業績波動。對於要求持續盈利的A股和盼著年年賺錢的股民來說,這樣的波動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很多農業股上市后要麼「棄農從商」,直接搞別的主業去了,有的就想不開,產生了造假的「衝動」,但是衝動歸衝動,咋就農企造假最多呢?這也得益於農企有得天獨厚的造假「優勢」。一是,農企造假成本低。造假是需要成本的,不管賬面上吹得多凶,稅務局可是不敢忽悠的,收入、利潤虛增越多,增值稅、所得稅交的越多。假如一家一般製造業企業虛構100元收入,那麼他需要在確認收入環節繳納17%的增值稅銷項稅,假設40%毛利率,公司還需繳納10元的企業所得稅,綜合起來,企業虛構收入的成本為虛構收入總額的25%—30%。比如萬福生科,2008—2011年累計虛增收入7.4億,如果它是一個一般的製造業,造假成本將會在2億元左右,這麼造假,還不如不造。[1]然而這些農企卻享受這很大的稅收優惠,可以盡情吹,不用擔心稅收問題。本意為了扶持農業的優惠政策成了這些農企造假的利器。二是,終端分散,不易核查。對於農企,尤其是農產品加工企業來說,採購多面向農戶或小型農民合作組織,交易對象分散,且多用現金、個人賬戶付款,還經常會出現坐支情況,從現金流角度幾乎無法追查資金的使用痕迹。三是,農產品本身的特性,導致存貨根本無法精細盤查。比如,水產養殖業,在水裡的魚蝦就是存貨,總不能把魚蝦都撈上來稱一遍重吧?再比如,林業,山上的樹就是存貨,總不能一棵棵數吧?這些存貨,到底有多少?甚至有沒有存貨,都是一個很難界定的問題。四是,自然條件可以助力。比如,對養殖業來說,禽流感可以成為一個營業外支出的借口;再比如,對林業來說,乾旱天氣也可以為多計提存貨損失製造理由。[2]靠天吃飯,不僅僅是農企的一個短板,也是他們造假的有利條件。動機也有,條件也有,也難怪農業股造假案頻發,而今天的主角——振隆特產就是利用了這些特點,狠狠套路了一把,而「東窗事發」,就是因為存貨上的問題。2██████存貨方面,有哪些坑?存貨,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銷售或耗用而儲存的資產,包括庫存、在途和委託加工中的各種原材料、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和分期收款發出商品等。存貨屬流動資產,有些企業會用它來調節成本和利潤,我們來看看存貨可能出現哪些會計問題。首先,入庫時容易出問題。採購時,違規分攤採購成本。像運雜費,有些會計不按重量或比例分攤計入不同材料的採購成本,而是計入某一種材料;如果貨到票未到,有些會計不暫估入庫,也不做任何賬務處理,會造成賬實不符;其次,出庫時也有不規範行為。比如或者隨意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之前用先進先出法,後來又用後進后出發,前後口徑不一致;或者,對分期收款的發出商品,通過多結轉或少結轉的方式,讓利潤在不同會計期間轉移。最後,存貨的會計核算也容易被瞎玩。比如在產品明明沒完工,卻多分配生產成本;當然,也有人選擇調節成本差異率、計劃成本、在產品完工程度、攤銷方法等;這些五花八門的玩法,導致存貨上有數不清的造假或粉飾機會。那可咋整?實地盤查啊,不管怎麼造假,貨得在那裡,要是連實際的庫存都出了問題,那存貨出了問題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振隆特產這次造假,還真的在庫存上被查出來了。3██████虛構業務,就像寫小說一樣振隆特產,做的是「接地氣」的事——加工籽仁、果仁。比如南瓜籽仁、松籽仁、開心果、杏仁等。其中,其中南瓜籽仁、松籽仁是主打產品,營收佔比超過75%。▼啥?南瓜籽、松籽都能算特產?這不是大江南北都能吃到的嗎?實際上,它的特產,可不是賣給大江南北的,而是賣到外國的。我們一起看看,振隆的這些產品,是怎麼做出來的,又是怎麼賣出去的。先來看採購,振隆的採購分為兩部分:原材料和輔料。原材料是營業成本的主要構成部分,佔比超過90%,主要是南瓜籽、松籽、開心果、杏核等農產品,這些農產品,季節性非常明顯,振隆一般在第四季度至次年二月集中採購,而且大多是直接向農戶購買。輔料指的是包裝材料和低值易耗品,振隆每月採購一次。生產上,振隆採取以銷定產的模式,接到訂單后,再安排生產。銷售上,振隆的產品以出口為主,出口銷售的收入佔比超過80%。出口的客戶多為貿易商和食品加工廠,客戶進口振隆的產品后,再進一步加工,在境外銷售。其中,向貿易商銷售的佔比越來越高,成了振隆的主要銷售渠道。▼這個出口南瓜籽的公司,業績做得確實還不錯,2011—2013年,振隆的營收為5.56億、6.24億、7.84億,凈利潤為6589萬、7293萬、8106萬。▼可惜,這個金光閃閃的業績,卻是通過造假得到的。就連它的業務,都有水分。振隆在IPO申請文件中表示,松籽仁、南瓜籽仁是由採購的「籽」加工為「仁」,實際上,這些松籽仁、南瓜籽仁是通過直接採購「仁」加工出來的,而開心果更是採購來了之後直接銷售,並沒有加工。所以振隆在招股書中披露的生產上的工藝、流程等都是假的,由於後來的招股書被振隆撤回了,我們並未看到它是如何描述這些南瓜籽、開心果的加工過程。只不過,業務造假是小事,財務造假才是真的目的。4██████採購端造假:虛減成本我們前面提到,農企天生有造假的「優勢」,這個優勢怎麼可能被振隆錯過,它從出成率(就是成品和原材料的比值)、採購價格、存貨損失三個方面套路了一把。在出成率方面,振隆多次提及自己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提升了出成率,這樣一來,生產同樣一批產品,消耗的原材料就少了,那結轉的成本自然就少了,存貨也會相應增加。這還不夠,振隆還調低原材料的採購價格,這樣一來,消耗同樣數量的原材料,金額就會降低,成本自然也降低了。原材料消耗量減少,價格又降低,成本自然是降低了。更為重要的是,振隆的原材料都是在每年第四季度到次年二月集中採購,這麼多的原材料,還都是南瓜籽,放在倉庫里很容易變質。這個變質的損失,如果是正常範圍內,則計入管理費用,如果是不正常的範圍,則計入營業外支出。這倆科目,最終影響的是凈利潤。▼詭異的是,振隆特產的財務數據中,幾乎沒有計提存貨損失,2013年,振隆的營業外支出僅有300元,而管理費用中的盤虧損失,也只有9.77萬。▼通過不確認存貨損失,振隆又虛增了一部分存貨。總結一下,2012—2014年,振隆特產分別通過上面三種方法,累計虛增利潤7616萬,虛增存貨數量3254噸,金額7631萬。其中,2012年少結轉銷售成本1962萬,虛增利潤1962萬,虛增存貨數量568.57噸,金額1962萬;2013年少結轉銷售成本2863萬,虛增利潤2863萬,虛增存貨數量1328噸,金額2979萬;2014年少結轉銷售成本2790萬,虛增利潤2790萬,虛增存貨數量1356.6噸,金額2689萬。5██████銷售端造假:虛增收入在採購端,振隆利用採購價格、出成率和存貨損失虛減了成本,之所以敢這麼玩,全是仰仗農業行業採購分散的特點。而在銷售端,振隆又有造假「優勢」:境外銷售,而且是向貿易商銷售。這樣一來,銷售上振隆又有活幹了。怎麼玩?虛增銷售單價。2012—2014年,振隆特產以虛增合同銷售單價的方式累計虛增出口收入8268萬。其中,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別虛增收入662萬、1,813萬、5,792萬,虛增利潤金額分別占振隆特產當年賬面利潤總額的8.61%、20.81%、67.33%。但是,虛增收入之後,對應的現金流怎麼辦?沒有現金,就是老路子了——用應收賬款補上。問題又來了,如果是連續幾年造假,應收賬款總是要收回來的,這時境外銷售的優勢又體現出來了——第三方回款,用第三方回款沖抵應收賬款,以此縮短賬齡。這個應收賬款的玩法,和我們分析過的欣泰電氣很像。只不過,振隆更高明,虛增收入不是用的虛構合同,而是虛增銷售價格,這樣,核查時不僅要解決這個銷售合同有沒有的問題,還要解決真不真的問題。而回款又用的第三方回款,相比直接虛構收回應收賬款,這種方式更不易核查。振隆的這個套路,充分利用了境外銷售的「優勢」,不管是銷售還是回款,國外的客戶分散,語言也不同,想整明白真假確實是難上加難。最後,用個恆等式:收入-費用=利潤。振隆特產通過虛增合同銷售單價虛增收入,又通過調節出成率、調低原材料採購單價、未在賬面確認已處理霉變存貨損失虛減支出,這麼一來,虛增的利潤分別佔2012年、2013年、2014年利潤總額的34.13%、53.66%、99.76%。2014年的利潤幾乎全是虛增來的,這雙管齊下的手法,還真是了得。6██████從哪些信號,能挖出造假貓膩?本次振隆造假,由於經營模式的特殊性,甚至連媒體都未在之前發出質疑的聲音,倒是監管層看出了貓膩。從監管層對中介機構的處罰看,我們發現財務的異常主要出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產能利用率超過100%2)出仁率逐年上升3)副料異常減少4)用電量異常首先,最逆天的是產能利用率。根據振隆的披露,2011—2013年的產能利用率為127.48%、125.33%、130.99%。▼這已經不是全負荷生產了,而是超負荷生產,而且是常年超負荷生產,難道機器不需要保養維修?工人不需要停下休息?振隆並沒有解釋原因,只是強調產能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業務發展,需要募資擴大產能。其次是用電情況,這也是對製造業企業分析時需要關注的一個點。2011—2013年,振隆的用電金額為125.14萬、209.78萬、246.93萬。而同期營收為5.56億、6.24億、7.84億。▼營收穩步增長,用電卻在2012年翻了近一倍,難道是電漲價了?實際上,電價常年保持在0.8元/度,只可能是用電量暴漲。▼這就不正常了,這部分用電量激增也成了疑點。至於副料和出仁率,我們並沒有找到相關信息。而監管層在信披質量抽查中,發現了這些疑點,隨即展開現場調查,在突擊盤點存貨后,發現了大量原材料霉變,而且出現巨額賬實不符。可見,如果不去現場排查,估計這些疑點都是「未解之謎」了。畢竟,農企+境外銷售,兩頭都不好核查,振隆如果沒在存貨上出現漏洞,還真不易被發現。關於振隆特產,關於農林牧漁,關於境外銷售,朋友們還有什麼想法?請在下方留言討論。同時,也歡迎加入我們的IPO企業討論社群,和業內人士一起討論。(加入方式:掃描本文開頭二維碼,提交申請)本文寫作參考以下材料,特此鳴謝:[1]農業類上市公司虛構收入原因,環球市場信息導報,肖健思、范浩,2015-8-18;[2]為什麼造假的總是農業股?,搜狐財經,曾令尉,2013-4-15;本文完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