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移動互聯、人工智慧等等一系列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開啟了金融科技——Fintech時代的來臨,這無疑為金融行業和科技行業帶來全新的挑戰與機遇。 線上化的風險管理是互聯網交易型銀行的關鍵能力之一,而現階段國內多數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對大數據風控技術的應用尚不成熟。在這場「新金融+新技術」交織的洪潮中,無論有誰掉隊,也改變不了大勢到來的軌跡。 文/本刊記者 黃鑫雨 「創新、顛覆、謹慎、弱勢……」 這組讓人產生對比感覺的辭彙,來自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一篇題為《螞蟻金服是一部活的金融發展史》的序言,這是他向身邊朋友隨機做了調查后聽到的對螞蟻金服的第一反應。 如果說一千個人的心目中,會有一千個螞蟻金服,那麼,對於動態成長且風波不斷的Fintech(金融科技)企業來說,確實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辭彙來界定。 說他們創新,無現金城市在如今已遍地開花;支付、借貸在這個信用體系仍不發達的國度里,成為每個人手機中一鍵操作的APP;無人超市和新零售的新業態成為繼共享腳踏車之後的新風口,而無論兩者是誰,都不能忽視新金融內嵌其中的支撐作用。 說他們弱勢,7月中旬一條大意為「監管部門要整治陸金所,在平台投資的儘快全部退出」的負面信息在網路無厘頭似地瘋傳,差點讓這家估值過千億元的Fintech巨頭陷入擠兌狂潮的萬劫不復之地。而幾天之後,騰訊理財通、京東金融以及蘇寧金融等大型Fintech平台也緊急下架自家與各地金交所合作的相關產品。 微信紅包風聲水起時曾經有一個非常「內部」的段子,某位民生銀行高管在耳紅酒酣之際對友人說「它不過就是一個轉賬業務,你信不信我們分分鐘就能把它滅了」。友人回「信,但您沒做」。 確實,由於《商業銀行法》43條的規定「銀行不能持有科技公司的股份」,因此銀行們未能主導這場金融創新。「這是不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造成的。」來自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2017』朗迪峰會上如是介紹。在他看來,Fintech們反而可以在滿足監管規定的條件下獲得金融牌照並從事相關業務,這樣才造成Fintech公司和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發展的不平衡。 是誰給了誰的機會? 是銀行給了Fintech的機會?孫國峰所長給出的原因可能是全部理由之一,但顯然並不是全部。 仍以螞蟻金服為例,它的前身是支付寶,而支付寶最早則是2004年淘寶網的交易結算部門。在另一本由媒體人由曦完成的《螞蟻金服——科技金融獨角獸的崛起》書中曾披露,2004年的金融行業還是以國有企業為主,電子支付牌照也沒有放開,自己建立一個支付體系,既面臨法律的風險,也面臨技術的難題。 2004年1月的某晚,還在參加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馬雲給同事打了一通電話,他只談了一個事,就是要求馬上啟動支付寶。末了他加了一句「如果要坐牢,我去。」 支付寶及螞蟻金服後來的發展證明了馬雲「冒險」的價值。阿里巴巴前高管波特·埃里斯曼曾指出:當時馬雲很自信,堅信一旦支付寶發展到一定規模,就可以開展直接支付服務,而隨著支付寶的普及,有一天,它終將成為最大的銀行。 上期本刊發表的《聯姻Fintech,銀行不差錢?》一文展現了近期餘額寶規模達到1.43萬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貨幣市場基金之後,反觀國內向來被認為吸儲能力最強的四大行以及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為代表的股份制銀行,近年來個人與公司活期、定期分類存款總額持續走低以及全國按地域劃分的客戶存款結構的下滑態勢。至少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餘額寶年底超中行個人活期存款規模」這句絕非空穴來風。 穆迪7月底的發布的一組數據也印證了Tech們自身的實力:全球現金儲備最多的公司是五家Tech巨頭——蘋果居首,其現金儲備增加至2460億美元,排在二到四名的依次是微軟、alphabet、思科和甲骨文。而且最為可怕的是與之前數據相比,他們正變得越來越有錢。 現金流之外,Tech們自身的成本管控與造血能力也相當值得期待。螞蟻金服首席架構師胡喜介紹「目前螞蟻在全球的實名註冊用戶數達6億+,單筆交易成本為1.7分錢,未來將壓縮到1分錢之內。」來自媒體的報道:儘管非上市公司沒有披露業績數字,但支付寶手續費目前是螞蟻金服最主要的營收來源;其次,小貸(花唄、借唄等)產生的利息收入;再次,理財板塊(例如餘額寶)產生的盈利分紅以及螞蟻聚寶代銷基金、保險產品獲取的手續費,以及一些金融機構使用螞蟻金融雲所支付的使用費等。不同於傳統銀行機構,整個螞蟻金服的收入來源分散但想象空間巨大。 「我們本來以為傳統銀行業與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業者會打起來,但他們現在卻聯姻了。」在零壹財經新金融夏季峰會上,來自上海交大普惠金融中心主任的費方域笑著說道。 有聲音認為6月以「BATJ+四大行」為代表這場豪門婚姻,其實並沒有外界猜想的那麼多心機。正如由曦所認為,如果沒有工商銀行杭州西湖支行在支付寶發展初期的全力配合,任何輕微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使支付寶這棵幼苗「胎死腹中」。從螞蟻金服十幾年的發展過程看,它始終離不開和銀行體系的合作。因此,Fintech是對傳統銀行的賦能而非顛覆,這種「聯姻」也好、「和親」也罷,更像是各取所需。 「金融業的管理水平不高,但IT水平一直都很在線。對各類型的IT系統集成商或解決方案提供商來說,銀行的IT部門向來是他們的大客戶。」某位財經類雜誌的總編這樣點評,「對照互聯網,銀行們缺少的是場景、是與用戶間實時的互動。現在是某種變化的前奏,使交易發生如操作系統般換代的技術,正在逼近那個拐點。」 站在更為專業的金融角度,在零壹財經這場峰會上央行科技司原副司長李曉楓,表達了自己對Fintech與傳統銀行關係問題的看法。「移動支付掃碼和消費信貸網路借貸都在進行,對我們國家來講主要衝擊的是零售業務、支付、網貸和消費信貸,對銀行的公司業務其實沒有太大的衝擊。對銀行而言零售有兩個最重要的資金端,人們的工資存款仍然很寶貴,最好的房貸業務仍然在銀行辦,最重要的零售業務還是有生命力的。」 什麼是金融科技?在李曉楓看來實際上是六個技術,「現在來看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成熟度還是不行,目前對銀行有意義的是前四塊:移動互聯、雲計算、大數據和生物識別。」 而金融科技能夠產生的業務到底是什麼?「其實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把金融科技創新業務分成為四大類:支付結算、存貸款和資本募集、投資管理和市場設施。業務還是這些業務,只是方式更多元了,現在支付結算,出現了移動錢包、數字貨幣,從業務來講出現了一些新的細分的業務,以及花樣和模式這是金融科技的特點。」 既然決定性的時刻還未到來,此情此景,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古代常常運用的「和親」之術,正所謂「漢家議就和戎策,差勝防邊十萬兵」,但如果真有一天殺場騁馳,最有可能倒下的,會是誰? 「顛覆」之憂者,中小銀行也 前有大銀行、後有Fintech,廣大的中小銀行們顯得很焦慮。 在金融城主辦的「Fintech時代的消費金融創新發展峰會」上,包商銀行行長助理劉鑫曾分享過一段親身經歷。 好朋友問劉鑫,「包商銀行這麼小,互聯網金融需要迭代開發,你怎麼實現迭代開發?」其實這是一個關於中小銀行轉型實踐中的關鍵問題。劉鑫沒有直接回答這個提問而是選擇往前自問了一句「那我需要不需要迭代開發?」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包商銀行需要開發但又沒有能力建起來,「我幹不了,可以找別人做」。 「例如,微信發紅包的底層就是一個轉賬業務,在我們銀行沒有充值提現之說之前,這就是一個轉賬動作。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除夕夜五六個小時的業務量交給在座的各家銀行,哪家能接下來?如果接不下來是為什麼?是不是從來不認為這種需求是我們要滿足的客戶需求?是不是我們原來眼裡面沒這個活兒?」這是劉鑫對朋友提問的反思。 回到技術層面上,當時劉鑫也對數據處理集中式改成分散式的銀行可行性,請教了很多人。「如果客戶的這種需求分散式可以滿足,為什麼我們還是要在選擇集中式?」劉鑫糾結了很久、也問了很多人,直到問到「有銀行用分散式嗎?」得到的答案是好像還沒有,「那咱也別當小白鼠兒了」,劉鑫「不得不」放棄了這個糾結。 從劉鑫的分享中,不難看出此消彼漲間的某種「註定」。 脫胎於城市信用社和農村信用社的城商行、農商行,在經歷了20多年的快速擴張后,從資產規模的硬指標看,截至2017年4月,銀行業總資產232.3萬億元,城商行和農商行分別佔比12.6%和8.7%。城商行總資產2016年末達到28.24萬億元;數量最高峰時達150家,兼并重組后也有133家。而農商行方面,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商銀行總計1055家,資產規模20.2萬億元(來自銀監會的數據)。不過,1055家農商行資產規模分佈不均,有5000億元以上堪比城商行的大型農商銀行,也有100億元以下的小型農商銀行。資產規模最大的農商行為重慶農商銀行,2016年底資產總額7870.5億元,最小的農商行為黑龍江呼瑪農商行,資產總額僅為11.2億元,兩者相差700多倍。 在去槓桿與「縮表」的背景下,以民營企業和周期性產業為主要客戶的中小銀行首當其衝受到打擊,集中表現在為兩方面: 第一,高利潤時代結束且分化嚴重。 城商行一季度資產利潤率已跌至全行業谷底0.88%,明顯低於同期國有大行的1.15%。民生證券研報顯示,截至2016年末,有3家城商行資產增速為負(分佈在遼寧和寧夏),39家城商行利潤增速為負。今年2月,銀行業協會《銀行家調查報告(2016)》顯示,受訪的銀行家預計,未來三年的城商行營業收入與稅後利潤將明顯下滑——接近九成的人預計兩者增速將低於15%,約七成的人預計將低於10%。 第二,利潤減少,無法補充資本金,股東們面臨流動性緊張,甚至股東易主。 6月1日,主做汽車金融的微貸網2.8億元入股山西陽泉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陽泉銀行」)。根據澎湃的消息,這家P2P平台於今年4月認購位於1.4億股,每股作價2元,目前持股比例為9.76%,成為第一大股東。無獨有偶,江蘇某家資產總額為324.74億元的農商行,其參股企業轉讓手中所持該農商行3000萬股,每股不低於2元出售。雖然最終這筆超過6000萬元的交易,因某廣東地區的P2P平台無法控股而決定放棄,但這家農商行股東方仍「十分急於出手」。 具體來看,資產利潤率低和不良率上升以及此前IPO停擺,都消磨了股東們對中小銀行資本回報的信心,儘管少量銀行也以登陸H股、發行優先股、發行一級和二級資本債等方式進行緩解,但體量遠遠不夠。部分中小銀行試圖向金融科技等方向轉型,但存在概念不明、技術不靈、人才不強等問題,有的則簡單停留在「理財超市」概念上。 利潤縮水、轉型不利,僅僅改一個數據處理方式為分散式都需要「問這問那」、困難重重,誠如李曉楓所言,一旦人工智慧及區塊鏈技術拐點到來,未來中小銀行命運堪憂。 分層與清場 不要意外,有清場之憂的也包含很多「Fintech」的名字,如果他們把身上的馬甲脫下,可能看的更清楚。曾經的小貸或是更為「古老」的典當是他們身上褪不去的刺青。 從去年開始「無場景不金融」到「金融還是互聯網,到底哪個基因更重要」,討論的背後,折射出最底層、最大眾的民間金融服務業者面對未來,對自己的重新校定。 技術對他們同樣處於渴求狀態,但至少現階段更多業者諸如對風控這樣核心部件的學習對象鎖定為傳統銀行。記者有幸做過幾場Fintech峰會或圓桌討論的主持人,當與現場業者聊起風控時,你可以感覺到從抵押貸到信用貸,新金融確實與傳統金融相比更為強調客戶與效率,然而單就風控而言,並沒有看到太根本的區別,特別是純線上的信用貸。在信審時,平颱風險判斷仍舊主要來自於諸如工資水平、從事行業等「個人收入穩定性」維度。這跟我們與銀行打交道、申請信貸,差別並不明顯。 對於這種「矛盾」的感覺,一些網貸業者也給出自己的解釋。沐金農CEO王曾觀察到一個很細微的變化。「現在我們這一行的信審人員不太吃香、很難找工作,這是非常邊緣的一個變化。隨著消費金融中非常小額分散純現金貸的出現,已經不需要信審員了,因為借款量非常小、筆數非常多,可以用機器來做這個事情。像我們公司的信審人員就在急速的下降,原來我們有50人,現在只有5個人,CRO跟我講用機器審結果跟人差不多」。 這個減員變化,在財務體系被視為成本和內控的管理,在反欺詐技術提供商同盾科技聯合創始人馬駿驅眼裡,這是某種「不得不做」的選擇。「金融越來越碎片化,你不選擇自動化做風控,成本就會越來越高。」 但是可以想象,能夠採用諸如同盾這樣第三方的指紋設備、主動規避人為風險的平台,資金投入將是持續性的,而一般低門檻、低身段的平台是難以為繼。 來自技術的清場外,還必須面臨監管政策劃定的生死線。7月初,銀監會「824」監管細則規定的一年整改期被延後至2018年。雖然這是一個好消息,但透露出兩點信息,首先,太多平台沒有實現銀行資金託管;其次,太多平台沒有解決好大標存量與增量的關係。監管方也不想「一刀切」造成誤傷。但不可置疑的是,來自監管的態度正在變的越來越嚴厲。 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各種沸沸揚揚的聲音背後往往是截然不同的想法。「武富士之殤」,這是記者入目最為難忘的真實案例。 今天消費金融的興起,其實隔壁的領國日本在20年前也曾有過類似的情景。1999年,武井保雄以78億美元資產力壓孫正義登頂「日本首富」,靠的正是自己名下的消費金融公司——「武富士」,這是一家由武井保雄在1966年創辦、從事小額消費貸業務的公司。 日本的消費金融興起於上世紀50年代,雛形為百貨店開展的按月分期付款服務,主要推動者以零售企業和百貨商店為主。隨著城市化的大發展、日本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的提升,武富士的業務量和規模進入快速擴張期。1998年,武富士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但長期存在的多頭借貸、利息過高,暴力催收及借貸人權益受損事件並未因「行業正能量」而改善。 八年後日本最高法院發布《利息限制法》,規定消費貸款公司的年利率不得超過20%,之前多出的利息部分,要全部退還給借貸者,實施日期為2010年6月18日。 武富士需要退還的借貸人涉及約200萬人,涉及金額超過2萬億日元(約等於當時240億美元)。2010年9月底,武富士向東京地方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當年10月,武富士在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摘牌退市。時至今日,早已關閉的武富士網站依然保留一條熱線,等著曾經的借貸人打電話去拿多交的利息,而武富士的締造者武井保雄在這場消費信貸改革年到來時已經離世。更令人唏噓的是,如今日本的消費信用貸萎縮到2006年前規模的50%左右,嚴厲的政策監管下,整個行業沒落了。 有人把這種清場解釋為「行業擠泡沫」,但如果技術改造成本與監管網口收緊雙重作用疊加,到底是會促成真正有實力的寡頭出現、還是上演版「武富士之殤」,在資本的追逐下更多是蒙眼狂奔。 「金融改革之難,難於上青天。」也許筆調有些悲觀,與今天Fintech大熱的局面不太搭,但我們更願意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還是回到開篇的螞蟻金服,打開其明星產品「借唄」負責人陳懷晟2004年的碩士論文《商業銀行信貸業務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他針對銀行中小企業的信貸放審意願不強做出的幾點分析(諸如手續複雜、評估公證收費過高),時至今日依然存在。然而正如他本人經歷的招行零售基礎客戶部職場生涯——當年招行信用卡也是利用Tech創新,將一些原本沒有「資格」申請到信用卡的用戶納入到自己的體系,使信用卡不再只屬於的「精英階層」——一樣,在這場新金融+新技術交織的洪潮中,無論有誰掉隊,也改變不了大勢到來的軌跡。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