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禮記•月令》云: 「仲春三月,祀用圭璧。」《周禮•春官•大宗伯》中也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 可見玉已從祭神、通神,發展到以「玉」喻神、稱神的階段,從而使玉與神仙思想緊密地聯繫起來。 道教發源於歷史悠久的華夏大地,從的洪荒時代起,人類首先開始尋求自然的庇佑。 「萬物有靈」是原始人類在形成宗教之前最先出現的理論,進而產生了對自然的敬信、靈魂的敬信、祖先的敬信。 直至在歷史的河流里慢慢進化成祖先與天神合一,成為對天無上的信仰。 道教是的一種民間宗教,它的思想、教旨、文化功能都源於中華本土文化。 道教形成於東漢末年,南北朝時期成為與儒、佛相抗衡的重要宗教流派,在上層士大夫階層和民間流行較廣。 魏晉六朝時期,儒家禮玉制度日漸衰落,道教逐漸成為玉文化的主要傳承載體。道教的「貴生」、「貴術」的用玉思想繼承了先秦玉文化的傳統精神。 它以一種隱形文化的形態出現,使玉文化的傳統雖處低潮而不至中斷。 其實質是由於社會大背景的變化,而引起玉文化功能的轉化,形成玉能養生、玉能護身的思想。 由於道教的用玉思想直接服務於養生的世俗觀念而得以發展,雖沒有就此而成為玉文化的主流,但對玉文化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晉朝道教代表人物葛洪在《抱朴子•內篇•仙藥》中說: 「玉脂芝,生於有玉之山,常居懸危之處。玉膏流出,萬年以上,則凝而成芝,有似鳥獸之形,色無常彩,率多似山玄水蒼玉也,亦鮮明如水精。」 由於古人對玉的屬性認識不清,因此常把玉的神秘屬性和由此附會出的種種仙話傳說雜蹂起來構成道教本體的一部分,稱玉為「水精之子」,可見對玉情有獨鍾,非常重視。 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說: 「道家思想從一開始就有長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它國家沒有這方面的例子。這種不死思想對科學具有難以估計的重要性。」 道教的用玉思想和用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宗教中的迷信和盲目性,但它蘊含的不聽天由命,鼓勵人們向自然做鬥爭的積極因素卻是值得肯定。 道教是關於「生」的宗教,用玉思想、用玉方式也是為了「生」。和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熱衷於「人死後如何」不同,道教熱衷的是「人如何不死」。 魏晉時道教的重要經典《西升經》曾十分自信的宣言:「我命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可見其思想的不同。 玉文化與道教思想的結合,一方面是為其思想尋求具有實質性的載體;另一方面,對於雙方的發展又不可謂不起到促進作用。 兩者的相輔相成,璀璨了華夏文化的篇章,也為後世提供了更多的思想依據及文化參考。 掃一掃,APP里更精彩哦~ 戳原文,APP里更有料哦~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