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華為,總是一不小心就被人搞出個「大新聞」。繼兩周前的《深圳兩套房,卻陷入失業與財務危機,這個中年男子做錯了什麼?》一文刷屏之後,這幾天,又有一篇《看完華為裁員真相恐慌不已,任正非們不相信眼淚,你離34歲還有多遠?》開始刷屏了。后一篇出自《創業邦》雜誌,作者特別提到:為職工在華為的「心聲論壇」上反映,區開始集中清理34歲以上的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派你去海外,你如果不願意去,就走人;在研發部,40歲以上的老程序員也開始被清退。又是華為,又是程序員,我突然間意識到了這樣一個問題:寒門子弟,即便是有機會完成逆襲,也往往因為基礎不夠牢固,抗風險能力比較弱,一不小心就會被「打回原形」! 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質疑我邏輯不通,華為清理幾個工程師,跟「寒門子弟」哪門子關係啊?且看下面分析——1、華為員工多為寒門子弟這與華為的用人文化有關。據吳伯凡老師在《華為是怎麼樣讓錢更值錢的?》一文中披露,華為喜歡招寒門子弟,因為,在這個群體身上,能讓薪酬激勵發揮出最大的效應。華為員工雖然薪酬很高,但加班時間長、工作壓力大;而且,華為75%的銷售額都來自海外,員工要是被派往海外(通常是亞非拉地區條件非常艱苦的國家),可能一年得坐飛行里程達幾十萬公里的飛機,還得輾轉坐綠皮火車、輪船、小木船、小木筏、拖拉機。按常理,一個大學畢業生如果來自北京上海杭州的富裕家庭,那他多半不太願意為了華為一個月幾萬塊錢的薪水去忍受那麼多的艱辛;但如果這個大學生來自湖北、四川或甘肅的農村,家裡很窮,那麼,即便是工作壓力很大,或條件極為艱苦,華為的offer對他也是有很強的吸引力的。華為內部還有個規定,到越艱苦的地方薪酬就越高,一般漲一倍工資甚至是漲兩倍的工資。比如,「一個員工在國內一個月掙4萬塊錢,如果派到了剛果金,可能工資就會接近10萬塊錢。對於出身於大城市的富家子弟來說,一個月掙10萬塊錢,算不上什麼傳奇。但對一個農村的孩子來說,如果他一個月掙10萬塊錢,他在老家就是一個神話,是一個能夠傳遍方圓幾十里的神話,他父母的那種榮耀感,可想而知的。」(吳伯凡語)按照任正非的邏輯,員工以寒門子弟為主,才能使金錢在員工身上激發出最大的戰鬥力。這使得華為在招聘時更傾向於錄取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因為,當要被派到亞非拉國家的時候,這些寒門子弟會更加聽話,而不是挑三揀四。遺憾的是,《深圳兩套房,卻陷入失業與財務危機》一文的男主角,因為孩子還小而拒絕外派,便被掃地出門了。2、在「理工男」隊伍中,寒門子弟佔比更高在最近兩則跟華為有關的「大新聞」中,失業的主角都是「理工男」——程序員、工程師,而非行政、營銷、公關、管理等「文科崗位」。這讓我想起了《半月談》前一段時間刊載的《權威調查!出身、專業和學歷,哪個才能改變人生?》一文。《半月談》引用的是北大教育學院「高等教育規模擴展與勞動力市場」課題組從2003年開始,針對約2萬個畢業生樣本的調查研究得出的結論。調查顯示,在人文社科類專業,家庭背景的影響效應要強於理工類專業。無論是大學部生還是研究所,文科生的職業選擇及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都更容易受到家庭收入和「父親的受教育年限」的影響。比如,數據表明,同樣從事行政或企業管理類工作,但出身寒門的畢業生的起薪不到那些出身於高收入家庭的畢業生的70%;這就導致,在行政或企業管理的崗位上,出身於經濟和社會地位比較高的家庭的畢業生佔比更高。結果,雖然經濟學或管理學受到更高的關注,但是低家庭收入、農民或農民工家庭出身的學生選擇理工科專業,並在畢業后從事技術類工作的比例更高。因為,在求職時,理工科專業更容易幫他們擺脫「家庭背景」帶來的束縛。在這樣一個製造業大國里,對於急切地實現階層晉陞的寒門子弟來說,讀個理工科,做個工程師,是一種最穩妥的選擇。研究還發現,在重點大學的研究所中,與大學部生相比,寒門子弟所佔的比例要顯著上升。之所以碩士生的教育機會相對更加均等,原因可能是優勢家庭的子女並不一定非得追求更高的研究所學歷;而家庭出身不好的大學部生為了擺脫家庭困難,往往更願意加倍努力去追求研究所學歷。通常,文科生讀研對提高收入基本沒有多少幫助。可以想象,寒門子弟在研究所中的比例上升,也應該多是寒門子弟中的理工科生。寒門子弟為了拿到一個大公司的offer,付出了超過常人的艱辛,可是,說裁就裁了。上面兩部分,僅是從「華為被裁員工」著眼做出的分析,下面,讓我們「跳出本案」來聊一聊,為什麼能透過這兩件事得出「寒門子弟即使逆襲了,也可能因為基礎不夠牢固、抗風險能力弱而被『打回原形』」的結論。因為年少時經歷的局限性,寒門子弟身上普遍存在一些限制個人事業發展的因素;即便是後來通過種種努力晉陞入了更高的社會階層,這些因素也可能繼續存在——1、技能單一,除了本職工作外,不會幹別的2016年4月,公眾號「麥可思研究」發了篇對比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在畢業求職中與城市學生的不同表現的文章,裡面一組數據是:在工作與大學所學專業的相關度方面,農村學生>非農村學生。73%的農村學生,都干著「專業對口」的工作,相比之下,在城市學生中,專業對口的比例則只有66%。這難道是說農村學生更容易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嗎?真相是,跟城市長大的孩子相比,農村孩子在求職時更缺乏挑三揀四的資本;因此,哪怕對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我們並不滿意,但為了生存所需,還是會勉強接受。因為,我們找不到別的啊。相比之下,大城市的孩子,如果對「專業對口」的工作不滿意,他們可以轉而去找一個「專業不對口」但自己更喜歡的。可見,農村孩子找工作更容易「專業對口」的本質原因是:與城市孩子相比,農村孩子的知識面更窄、愛好特長更少,綜合素質更欠缺,除了專業知識,別的都不會;因此,在求職時,更缺乏「延展性」,更難以勝任「專業不對口」的工作。雖然「農村孩子」並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寒門子弟」,「城市孩子」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富家子弟」,但如果在上面幾段的表述中做一個「等量代換」,相信結果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從我的觀察來看,除高級工程師之外,通常來說,需要「專業對口」的,都是一些技術性、工具性比較強,但卻對創造性要求不高、能夠「熟能生巧」的崗位;而那些對天分、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要求極高的差事,通常都不需要專業對口。因此,專業不對口,其實是一件「更有逼格」的事情。可惜,寒門子弟往往跟這些技術含量更高的差事無緣。「優勢家庭」的孩子有能力專業不對口,意味著更多的選擇機會,甚至可以「多面開花」;相比之下,寒門子弟因為就業能力僅僅局限於自己所學的專業,那他的選擇餘地會非常小,抗市場風險的能力也會很差。比如,自己所在的公司不行了,或者,整個行業都衰落了,而他除了原有技能,又什麼都不會,那可就麻煩了。2、短視,不會做職業規劃寒門子弟更容易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跟我們更傾向於選擇理工科,背後都有同一個邏輯,「來錢快」。與社會的上層家庭相比,寒門父母和寒門子弟都要更短視、更急功近利一些,因為,社會現實迫使我們只能這樣。對身寒門的人來說,「詩和遠方」是奢侈品,我們只能先把重點放在「眼前的苟且」上。哈佛大學一份研究顯示,當一個人特別窮的時候,判斷力會下降,研究組繼而提出一個詞「稀缺頭腦模式」。寒門子弟是靠「稀缺頭腦模式」做決策的典型,因為,由於生存所迫,我們常常不得不把短期內的收入作為第一考量因素;結果,長遠利益就被犧牲了——比如,在某一個階段,為了多掙錢而不會做別的,放棄了給自己充電。《創業邦》的文章分析華為裁員時寫道:「通訊行業的程序員,達到一定層次水平和職位就遇到天花板,遠沒有那些精力旺盛、無家庭負擔的年輕人有競爭優勢」。可見,讀個理工科、做個程序員,雖然更容易擺脫家庭背景的束縛晉陞入更高的社會階層,但程序員這個工作是「吃青春飯」的;相反,如果是學經濟、做管理,則可能會有一種「越老越值錢」的傾向。3、不會做財務規劃除去不會做職業規劃外,寒門子弟還普遍面臨著不會做財務規劃的問題。原因很簡單,從小就沒見過多少錢,因此,對錢看得特別重,即便是在有錢之後也很難以「平常心」來看待金錢。寒門子弟在逆襲之後,有很高的概率對金錢持這兩種態度:要麼是受之前匱乏感的影響,變成守財奴,捨不得花錢,也捨不得投資;要麼是,很容易在努力花錢中找到快感,沒有儲蓄意識,一定要把手上的錢都花光才滿意。《深圳兩套房,卻陷入失業與財務危機》一文的男主人共,就是第二類,在自身經濟實體(尤其是現金流)不穩定的情況下,竟然連續加槓桿買房,並且還要了二胎,可謂不明智。在做這種決策之前,潛在的風險都沒有考慮。「寒門子弟」和「專業技術人員」兩個關鍵詞放在一起,往往意味著視野狹窄,除了工作之外別的都不懂。如前面提到的那位華為員工,雖然收入很高,但對經濟大勢不分析,看到房價漲就認為一定會繼續漲下去,結果,現在深圳的房價突然不漲了,他在被迫賣房子的時候不但損失了利息,而且還損失了50萬本金。4、不善社交、不善積累資源《深圳兩套房,卻陷入失業與財務危機,這位中年男子到底做錯了什麼》一文的作者犀利地指出:深圳初創企業這麼多,通訊產業鏈如此之廣泛,科技產業這麼發達,故事中的主人翁,如果提前儲備一些業內資源,平時不局限在本身瑣碎的工作中,即便是離開目前大型通訊公司,也可以在一些中型甚至創業公司獲得好的職位。可他為什麼沒有能積累一點行業內資源呢?兩種可能:1.缺乏職業規劃能力,根本沒有要積累資源的意識;2.自己也想積累資源,但積累不到。第一種可能,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了;第二種,積累資源,需要很強的社交能力,但這是很多寒門子弟的短板,甚至是隱痛。(之前跟朋友討論「寒門子弟讀理工科生更容易擺脫家庭背景的束縛」時,他做出的一個解釋也是:寒門子弟通常在社交方面很弱,讓他們從事管理工作,當然競爭不過那些父輩收入高、社會地位高的孩子。)說了這麼多,可能會讓已經逆襲的寒門子弟變得缺乏安全感,也讓一些尚未完成逆襲的寒門子弟更加絕望。但上面這些只是我的個人感覺,而非科學結論,希望你不必參照它來評判自己的人生。當然,無論是已經逆襲的還是尚未逆襲的寒門子弟,立足長遠,做好職業規劃;關注經濟動態,做好財務規劃;在發展好專業能力的同時,再爭取培養一種能「多面開花」的能力,總是不會吃虧的。(文/蘇清濤)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