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科技 娛樂遊戲 美食旅遊 時尚美妝 親子育兒 生活休閒 金融理財 健康運動 寰宇綜合

Zi 字媒體

2017-07-25T20:27:27+00:00
加入好友
●有些話 即便你取關我也要講●熱點熱評-深度真知寒門子弟為何離重點高校越來越遠?農村青少年到14歲以後,在學率會銳減,15-17歲的青少年在學率僅有72.4%,這意味著超過1/4的農村青少年無法完成義務教育。 近日,北京「最耿直的網紅狀元」在採訪中講到,農村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的大學,他之所以取得高分,跟自己良好的家庭環境有關,北京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為他提供了農村地區考生沒有的條件和捷徑。他的這番話再度引爆關於「寒門能否出貴子」的討論。當今社會,農村孩子還能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嗎?且看詳解。農村孩子上重點大學難嗎?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認為,不同社會階層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比例是不均的,不同背景和職業的人口,其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同樣是不均的。在,城鄉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問題由來已久。 教育學者楊東平主持的 「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的研究」課題組調研得出,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有調查顯示,2005年4成以上的城市學生分佈在國家重點院校中,而農村的這一比例僅有不到3成(如圖1)。圖1 城鄉大學生在不同層次高校之間的分佈狀況(來源:《從高校生源城鄉比看教育的不公平》 製圖:網易研究局)在頂尖學府中,城鄉學生入學比例的差異分化更加明顯。數據顯示,清華北大中農村生源佔比一般不超過2成(如表1),雖然近年來北京大學的農村生源比例有所上升,但與城市學生的壓倒性優勢相比差距依然懸殊。表1 清華北大新生農村生源佔比(來源:《高校農村學生比例減少的傳播學分析》 製表:網易研究局)北大、清華存在的農村生源比例倒掛現象是重點大學的縮影。進入象牙塔易,挪向塔尖對農村學生來說難。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請看下文分析。農村孩子究竟在接受怎樣的教育?據國家衛計委發布的《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即便政府一直將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作為重要目標,但城鄉教育從幼稚園起就已經顯現出較大差距。相對於農村而言,城市有更完善的教育基礎設施和師資力量,城市居民有更高的收入來獲取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幼兒階段:很多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近日,《人口隱形危機:逾50%農村幼兒認知滯后》引發熱議,一項針對農村幼兒認知水平的測試顯示:陝西省18-24個月大的幼兒中認知發展滯后的比例高達41%;25-30個月大的孩子中,這一比例更高達55%。而在城市和富裕農村,這一比例僅為15%左右。這項調查還發現,河北一個距離北京僅兩個小時車程的農村,55%的孩子認知發展滯后。雲南邊遠地區的測試結果更加令人驚訝,超過60%的孩子沒有通過認知水平測試。國際廣泛認可的「1000天理論」認為,生命最初1000天是腦智發育的黃金期,一個人兩歲半時的IQ(智商)決定其終身的IQ值。這意味著,那些未能通過測試的孩子,如果在其生命最初1000天內沒有得到有效干預,這種認知滯后的狀態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給他們未來的教育、就業、生活帶來巨大障礙。這些孩子可能在國中階段就因為認知能力不足而輟學,在他們進入勞動力市場時,也很難適應未來科技進步的需要。農村幼兒認知滯后已經成為城鄉教育鴻溝的起點,此後諸多發展不平等都從這一點展開。然而《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留守兒童總量達到6100萬人,這些孩子面臨教育和親情的雙重缺失。·學前教育階段:城鄉撫養成本差距大《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的數據顯示,3-5歲時,城市兒童在園率達93%,農村兒童在園率僅為81.9%。0-5歲城鎮兒童的撫養成本是農村兒童的2倍多(如圖2)。從教育支出比例上看,3-5歲兒童的城鎮教育消費支出幾乎佔到居民家庭消費總支出的一半左右,但農村的這一比例僅有3成左右(如圖3)。圖2 2013年分年齡城鄉兒童撫養成本(來源:《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 製圖:網易研究局)圖3 分年齡城鄉教育消費支出比例(%)(來源:《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 製圖:網易研究局)·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生在學率銳減義務教育階段,在學農村青少年大幅流失。據《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農村青少年到14歲以後,在學率會銳減,15-17歲的青少年在學率僅有72.4%,這就意味著超過1/4的農村青少年無法完成義務教育(如圖4)。圖4 各年齡組青少年在學率(來源:《家庭發展報告(2015年)》 製圖:網易研究局)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義務教育學生的人均經費是19396元,與最低的河南地區義務教育生均經費2560元相比,有巨大的優勢。不僅如此,在課外教育方面,農村也是相對落後的一方,農村6-17歲青少年參加課外輔導班(25.1%)佔比僅為城市(54.2%)的一半左右。大連理工大學劉宏偉教授在文章中指出,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高校越來越遠,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不努力,而是因為他們一開始就沒有享受到城市中優質的教育資源,他們在高等教育的起點上已經輸了,結果也就可以預見了。這就是高校擴招后「教育資源、教育質量相對較弱的地方性高等院校聚集了最多的農村學生,同時也集中了最多的高校貧困生」的原因。如何讓農村孩子離重點高校更近一點?劉宏偉教授等人認為,高等教育成為社會分層工具已是不爭的事實。社會分層本來就是社會結構不平等的產物。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中,個人可以憑藉自身努力實現向上的流動,而高等教育是最主要的渠道。寒門子弟的出路,除了他們自身的奮鬥外,更重要的在於整個社會。一個成熟的社會理應盡量照顧到弱者的利益,並向他們有所傾斜。所幸的是,目前越來越多的政策開始照顧到寒門子弟的出路和未來,高校也陸續推出獎學金制度,讓有智慧、有能力的窮孩子能夠上得起學,讀得起書。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社會的進步。但從根本上來講,仍要靠教育均衡,改善農村地區師資和硬體條件,提升農村學生聯考的競爭力。(聯繫郵箱:bjzhangmei@corp.netease.com)—END—轉載有以下要求:網易研究局 出品網易研究局是網易財經推出的一檔熱點解讀和知識科普類欄目,針對熱門財經事件和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讓專業更簡單,讓財經更有趣,打造有態度的專業財經評論。

本文由yidianzixun提供 原文連結

寫了 5860316篇文章,獲得 23313次喜歡
精彩推薦